4/08/2019

Avian Medicine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 (持續更新)

19/04/08停止在此更新本文,請點我到新網站觀看更多內容
※ 以下內容未經同意請勿轉載,所有圖文內容並非做為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All articles are not used for commercial purposes. All rights reserved by the original authors.
請善用Ctrl+F、輸入關鍵字能更快查到需要的內容。

  • Thomas N. Tully, Jr. Greg J. Harrison. PNEUMONOLOGY-Air Sacs(認識呼吸系統-氣囊). Avian Medicine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禽類醫學原理與應用), 22, 566. (18/01/24):
多數鳥擁有四對及一個不成對的肺部氣囊,連結到肺並提供龐大的呼吸容量。氣囊構造因物種而異。多數鳥,包含鸚鵡,被視為具有四對氣囊,包括頸部氣囊(cervical)、前胸氣囊(cranial)、後胸氣囊(caudal thoracic)與腹部氣囊(abdominal)。不成對的鎖骨氣囊(clavicular air sac)位在入胸嗉囊處,胸腔內外皆有分佈。胸腔內構造包圍著主要血管、食道和鳴管,與進入胸骨與胸肋的憩室。胸腔外構造呈現出進入胸肢的憩室。
前方氣囊由頸部和前胸氣囊組成;後方氣囊由後胸和腹部氣囊組成。
Bairbre O'Malley. (2012). 禽類解剖與生理學-肺. 野生動物臨床解剖生理學, 121.
Bairbre O'Malley. (2012). 禽類解剖與生理學-肺. 野生動物臨床解剖生理學, 124.
Bairbre O'Malley. (2012). 禽類解剖與生理學-肺. 野生動物臨床解剖生理學, 125.
Bairbre O'Malley. (2012). 禽類解剖與生理學-肺. 野生動物臨床解剖生理學, 122.


  • Thomas N. Tully, Jr. Greg J. Harrison. PNEUMONOLOGY(認識呼吸系統). Avian Medicine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禽類醫學原理與應用), 22, 561-566. (17/11/28):
鳥類的肺在形態和生理上都與哺乳動物相差很大(表22.3)。
有些常見且有誤的意見認為禽肺是固定的,無法擴張。儘管禽肺在尺寸或位置上受限,它是在呼吸週期進行擴張和收縮的動態器官。
側枝氣管中的介面活性劑用於防止液體進入氣絲(air capillary)區域,並避免滲出。這些功能的結合維持血氣屏障(blood gas barriers)微妙的完整性。
支氣管及開口的擴張和收縮由平滑肌控制。這些肌肉是非迷走神經,可以腎上腺素藥物緩解。
---

鳥類肺臟相對於哺乳動物要硬得多,因為其肺臟具有更多軟骨而不易被壓迫。鳥類肺臟小、呈海綿樣且相當緻密,相較於哺乳動物,其所佔的體腔空間較小。肺臟呈亮粉紅色,背側與肋架緊密相連,而使表面出現明顯皺褶。腹側面由水平中隔覆蓋。由於缺乏膈,肺臟在手術或內視鏡進入體腔時不會塌陷。
所有初級支氣管皆會分布至整個肺臟(在肺臟裡稱為「間支氣管(mesobronchi)」)並終止於後氣囊。進入肺臟時,各個支氣管會分為四組二級支氣管,其命名則依照相連的肺臟區域而定:內背側、內腹側、外背側、及外腹側。二級支氣管終止於又稱為「副支氣管(parabronchi)」的三級支氣管,此即為氣體交換處。
Bairbre O'Malley. (2012). 禽類解剖與生理學-肺. 野生動物臨床解剖生理學, 119.
圖22.5:鳴管(空心箭頭)和主支氣管(實心箭頭)在這隻吸收鋇的金剛體內清晰可見。在九十分鐘後拍攝的X光片上不會偵測到呼吸系統內的鋇。
Thomas N. Tully, Jr. Greg J. Harrison. PNEUMONOLOGY(認識呼吸系統). Avian Medicine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禽類醫學原理與應用), 22, 567.


  • Thomas N. Tully, Jr. Greg J. Harrison. PNEUMONOLOGY(認識呼吸系統). Avian Medicine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禽類醫學原理與應用), 22, 560. (17/11/15):
氣管(trachea)鬆散地出現在頸部右側、腹部至食道。氣管在胸腔入口沿著嗉囊下方前進至進入鳴管為止。鳥的氣管與哺乳類不同之處在於它更長且直徑更大-兩者皆為麻醉時結構上的考量因素。多數禽類的氣管由完整的軟骨環(cartilaginous rings)組成。這些軟骨環會隨鳥變老而鈣化。鳥種之間氣管長度、結構與組織的位置差異很大。有些鳥,如美洲鶴擁有延伸至泄殖腔、在連結至鳴管前先加倍繞回胸腔入口的氣管。其牠鳥種(灰鳳冠雉)有類似結構,但氣管是經過胸骨外側的皮下。
音調也由氣管的長度與氣囊是否膨脹或扁平來控制。長的氣管與膨脹的氣囊產生響亮、低頻的聲音。
牽涉到鳴管的病狀能在發現病徵時被診療是最好的。鳥若停止出聲或聲音有異,應立即評估鳴管周邊區域的病變發展(常是麴菌病)。
透過臨床診斷發現的漸進式變化如呼吸困難、咳嗽或氣管分泌物會更難以成功解決(圖22.4)。氣管和主支氣管含有杯狀細胞,內壁有帶纖毛的偽重層柱狀上皮(pseudostratified columnar epithelium)。
成年灰鸚出現嚴重的急性呼吸困難,伴隨張嘴呼吸。放射線影像顯示出一個在鳴管位置(箭頭)的軟組織腫塊。影像中的肺和氣囊被視為正常。以氣囊管輸送異氟醚讓動物維持麻醉狀態下,用2.7mm的內視鏡進行氣管鏡檢查(Tracheoscopy)。採自鳴管肉芽腫的培養物,對麴菌屬呈陽性反應。(承蒙M. McMillan提供)
---

為了因應增長的氣管,鳥類氣管的直徑需較同體型哺乳動物寬以減少空氣阻力。...然而,這也導致鳥類的無效空間(dead space)為哺乳動物的4.5倍大。為了克服這個問題,鳥類增加潮氣容積,並具有較慢及較深(相較於體型)的呼吸速率。若體重100克的哺乳動物休息時的呼吸速率為每分鐘100次,同體型的鳥類則約為每分鐘30次。...鴕鳥則為所有鳥類中呼吸速率最慢的,約每分鐘3到5次。
鳴管依照位置可分為氣管性、氣管支氣管性或支氣管性鳴管。氣管支氣管性鳴管為最常見的分型(圖6.39),位於氣管分支處,並在分支處具有稱為「鼓片(pessulus)」的正中軟骨。鸚鵡的鳴管也屬此類,但缺乏正中鼓片。
鳴管由一系列特化的氣管支氣管軟骨組成,具有兩個可振動的鳴膜及可改變膜張力的肌肉。此薄膜位於內側及外側支氣管,在呼氣時,經過鳴管的空氣振動而發聲。周圍的鎖骨間氣囊推動這些膜使聲音共振。
雖然鸚鵡有驚奇的說話能力,但只具有相對簡單的鳴管器及三對鳴管肌肉。鷹僅具一對,而鳴鳥(songbird)則具五對鳴管肌肉。許多鳴鳥的鳴管兩側可獨立控制,使牠們可自行唱出二重奏。

*鳴管為氣管狹窄處,因此為常見種子等異物阻塞或真菌性肉芽腫的部位。聲音出現變化的鳥類應進行鳴管內視鏡檢查。其他造成聲音變化的常見原因為甲狀腺腫大壓迫鳴管,或造成圍繞甲狀腺的鎖骨間氣囊受損。
Bairbre O'Malley. (2012). 禽類解剖與生理學-氣管/鳴管. 野生動物臨床解剖生理學, 120-121.


  • Thomas N. Tully, Jr. Greg J. Harrison. PNEUMONOLOGY(認識呼吸系統). Avian Medicine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禽類醫學原理與應用), 22, 560. (17/08/28):
表22.2 禽類呼吸系統疾病的臨床表現與相關鑑別診斷


  • Thomas N. Tully, Jr. Greg J. Harrison. PNEUMONOLOGY(認識呼吸系統). Avian Medicine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禽類醫學原理與應用), 22, 559. (17/08/24):
表22.1 呼吸系統疾病的臨床注意事項



  • Thomas N. Tully, Jr. Greg J. Harrison. PNEUMONOLOGY(認識呼吸系統). Avian Medicine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禽類醫學原理與應用), 22, 559, 560. (17/08/14):
鸚鵡沒有軟顎。空氣自鼻腔穿過鼻後孔狹縫(口咽 choanal slit/oropharynx)到達鼻後孔,接著進入氣管的聲門裂(rima glottidis)。鼻後孔狹縫的型態隨鳥種變化,但狹縫皆應略微濕潤。上顎的腹側表面及鼻後孔邊緣有大量指向尾側的鼻後孔乳突,在雞形目品種身上最明顯,同樣也出現在多數鳥種。

伴隨乳突突出部分脫落的腫脹、發炎鼻後孔組織常見於上呼吸道感染(特別是披衣菌症),以及在長期生病、營養失調或抗生素用藥不正確之後,繼發性感染念珠菌症的免疫抑制階段。乳突的存在與否不是近期呼吸道疾病的診斷指標,因為它們脫落後很少再生。病毒感染(痘病毒、疱疹病毒)、過度角化可造成喉部病變,其繼發性病因有維生素A缺乏症、念珠菌症、滴蟲病、乳頭狀瘤症與腫瘤。種子也可能卡進鼻後孔狹縫,導致呼吸相關症狀或為了清出種子而不斷移動舌頭。


  • Thomas N. Tully, Jr. Greg J. Harrison. PNEUMONOLOGY(認識呼吸系統). Avian Medicine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禽類醫學原理與應用), 22, 558,562. (17/08/11):
鼻腔、眶下竇與有孔的顱頂互通,形成竇或鼻部通道中的發炎反應可影響頭部多數結構的情況。鼻部系統大量的凹槽與延伸使竇部感染難以治療。加上嚴重的慢性鼻竇炎,壞死的乾酪樣殘屑累積可造成鼻孔、鼻腔、鰓蓋和鼻甲骨的破壞。這種程度的破壞特別常見於受麴菌感染而罹患鼻竇炎的亞馬遜鸚鵡與非洲灰鸚身上。眶下竇中殘屑引起的發炎或累積會導致眼眶周圍腫脹。

慢性鼻竇炎可使眼球內縮入眼窩內(凹陷竇症候群 sunken sinus syndrome)。問題往往出現在單側,不過偶爾兩側都會發生。有些病例會在鼻竇炎治癒後發炎消退。(courtesy of L. Karpinski)
圖源:野生動物臨床解剖生理學 p.119, 120


  • Thomas N. Tully, Jr. Greg J. Harrison. PNEUMONOLOGY(認識呼吸系統). Avian Medicine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禽類醫學原理與應用), 22, 557. (17/08/10):
鼻孔內就能見到鰓蓋(operculum);這種角質化的瓣片組織(常被視為不正常的骨骼)不應被誤認為異物。鰓蓋應平滑且乾燥。細胞碎屑可累積在鰓蓋與鼻腔壁之間,造成喙側鼻部通道及其相關骨骼的大量壞死。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