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8/2019

EB Cravens (持續更新)

19/04/08停止在此更新本文,請點我到新網站觀看更多內容
※ 以下內容未經同意請勿轉載,所有圖文內容並非做為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All articles are not used for commercial purposes. 
All rights reserved by the original authors.
Permission to translate/post granted by original poster.

請善用Ctrl+F、輸入關鍵字能更快查到需要的內容。

  • EB Cravens. (2015, May). "Wild crafted Parrot Diets? How can owners mimic such diets for their pet parrots?(精製野生鸚鵡飲食?飼主要如何為自家鸚鵡模擬這種飲食?)". Parrots Magazine, 208, 12-13. (19/02/21):
為圈養鸚鵡完美重現野生鸚鵡飲食的唯一方式,就是住在那種鳥的原生地,每天放牠和牠的同類們在外覓食。但這對多數飼主來說是不可能辦到的,對吧?
即便如此,謹慎地嘗試效仿野鳥的進食偏好是很有可能的。這麼做的同時,首先我們必須認知到我們所追求的並不完全是「野味」,而是一種「天然」飲食。餵天然飲食代表的是盡一切努力來清除食碗內的過度加工品-當然不會全都清掉,畢竟偶一為之的「人類點心」帶來的適當營養是所有鸚鵡的終極目標。不過,我們會努力擺脫那些加工物質,在營養方案中以更好的原料和天然食物取代之。
從頭開始
首先,我們必須考量鸚鵡和長尾鸚鵡大多都怎麼吃的。妳有看過灰鸚或金太陽吃去殼核桃或杏仁果嗎?鸚鵡會用腳握住堅果,或像折衷和至尊鸚鵡那樣把頭探入食盤,慢慢把堅果嚼成細粉,吃得一樣,浪費更多,搜尋著重要的必須脂肪與油脂。不太餓或不急著餵飢餓幼雛的鸚鵡,幾乎不會吃下太多大塊的堅果和食物。牠們反而咀嚼再咀嚼,從汁液、油脂、富含礦物質的碎屑、葉綠素、植物酵素或類似物質中汲取養分與水分。這正是野生鸚鵡群體覓食的時候常在樹下發現這麼多碎屑的原因。軟喙或無法咬開種子的鳥種會吃掉整顆芭樂籽,鸚鵡則會把它磨成泥狀。彷彿鸚鵡更喜歡攪爛過的食物,而非一般的塊狀餐點。
我觀察到的多數大型鸚鵡和叢林內的鳥種確實更偏愛軟食、花卉、嫩芽、幼蟲、果仁、未熟種子等等。脫水擠壓成形的顆粒(滋養丸)和市售農用的乾燥帶殼種子,其整體概念對許多已演化成形的鸚鵡消化系統來說似乎較為陌生,當然一些較小型長尾鸚鵡和習於地面覓食的澳洲鸚鵡們是例外。
為了充分適應如此乾燥的日常飲食,我們圈養的鳥必須喝下比牠們素日預定量更多的水。這是April和我多數時間會烹煮穀物、孵發芽種子的主要原因,以搭配我們餵的所有天然生食。這樣能軟化食物。我們的鳥在傍晚會得到酌量的乾燥混合種子,幫助牠們撐到隔天早餐前。
觀察本土鳥類
現在,每當我們考慮複製任何粗略的野鳥飲食習慣時,我們必須注意本土野鳥在吃什麼。如果春季花卉在菜單裡,我們會從剛萌芽的樹上剪花卉,剪下雛菊、萬壽菊、紫菀、金魚草、亞麻或果樹芽,並在鳥的日常飲食中提供小枝條。鸚鵡常會率先找出這些新鮮食物咀嚼。
如果夏季有五葉地錦、無花果、桑葚、李子或橡子的果實熟成,我們會把這些營養品加入飲食中。以前在新墨西哥州的聖塔菲,我常剪下幼年沙棗(Russian olive)、一枝黃(chamisa)、榲桲(quince)或杜松(juniper)的粗枝,餵給我的亞馬遜和吸蜜們。
花園蔬菜的部分,我們集中在莖和芽,以及口感清脆、讓鸚鵡能汲取營養汁液的食物。被丟棄的紅蘿蔔頭和甜菜頭是讓籠鳥尋覓營養素的典型廚房蔬菜。開黃或粉紅花並結小綠莢的青花菜或蘿蔔是鳥愛吃的絕佳範例,就跟野生族群會吃結實青草和果莢一樣。
希望增加自家寵物鳥食物多樣性的人們,農夫市集、健康食品和雜貨店有許多新鮮產品供選擇。我們專注在果肉未熟和成熟的蔬果-芭樂、木瓜、無花果、石榴、百香果、酸青蘋果、有機豌豆、豆類和芽菜。請記住,鸚鵡雖然嗜吃種子,但不代表那全都是乾燥封裝的鳥用種子!...別忘了可食用的竹子、棕櫚、蘭花和香料植物。著名亞馬遜鸚鵡專家,英國已故的John Stoodley曾寫過他每天在食盤中添加剪下的樹枝和帶樹皮的嫩芽。他認為這能幫助消化,並滿足悠閒啃咬的鸚鵡的咀嚼需求。
每一天都需要餵鸚鵡吃綠色食物是相當正確的!鸚鵡會分階段進食、突然大量攝取,而且八月想吃的東西不會跟三月的一樣。低氣壓的降雨日子牠們想吃的也不會跟乾燥的放晴早晨一樣,在荷爾蒙高漲的繁殖狀態、在換毛、在育雛、在休養和白晝縮短過冬的時候,牠們的身體都會渴望特定的營養。如果妳的鳥找到對自己有益的食物而且非常想吃,頻繁供應直到牠度過這個階段。
最後一點。野生鸚鵡確實喜歡攝取食物中高蛋白質和脂肪的部位,因為牠們生存和飛行耗費掉這麼多能量。鳥飼主也應考慮讓自家鳥燃燒卡路里。把牠們養在太溫暖且封閉的環境就是個好例子。更涼爽的溫度、室外風、雨和陽光
、意識到並觀察其牠的鳥、跳躍、攀爬、倒吊、覓食、發出噪音等等全都能輔助鸚鵡保持活躍和消耗能量。這些活動將提升牠們的食慾,幫助牠們導向能讓自己充滿活力、強健且心思敏捷的飲食習慣。
我們可能全都無法為自家鳥複製出讓我們滿意的野鳥飲食,但我最終還是認為綠芽就是綠芽,西瓜、哈密​​瓜或南瓜籽仍然是美味的種子,椰肉和棕櫚果核仁類似。試著學習像鸚鵡一樣思考,妳能為牠們提供的食物選擇將無限擴大。■


  • EB Cravens. (2015, Feb). "Pods(果莢)." Parrots Magazine, 205, 12-13. (19/02/15):
過去幾年鳥界最「夯」的話題之一就是「環境豐富化」,這對我們寵物和繁殖鸚鵡的圈養生活來說是個顯著進步。與這個概念共同發展的是為了讓鳥能夠覓食-即花時間找東西吃和咀嚼。用來形容提供鸚鵡新鮮有機枝葉的一般用語是「悠閒啃咬(browse)」。我覺得還滿符合的,畢竟鸚鵡最初的飢餓感一旦被滿足,常慢悠悠地花好幾小時拆解咀嚼樹木。其實讓自家鳥悠閒啃咬並不是新的概念,我在1991年的Watchbird Magazine第一次寫下一篇文章,介紹我如何在鳥舍裡使用新鮮枝葉,標題為《鸚鵡行為中的咀嚼(A Look at Chewing in Parrot Behavior)》。
暫且不談豐富化的益處,可咀嚼的有機植物為隨機採樣的鸚鵡提供維持生命的所有微量成分、礦物質、酵素等等。此外,我們顯然可以更進一步在我們院落種植的植物,或野鳥會在產季大啖的山坡和草地上為牠們尋找野生和栽培的食物。這是我補充鸚鵡飲食最喜歡的方法之一。在我名單上營養新鮮豐富的首選-我愛「果莢」。
被包住的種子
果莢是那些帶籽的,通常是許多幸運鸚鵡都熟悉的綠殼長條狀。豌豆出自果莢,豆類和黃豆來自果莢。鸚鵡一旦學會從莢膜開裂處(乾燥時自然裂開將種子彈出)咬取肥嫩食物,牠會認出其它所有果莢,這正是樂趣的開始!
有很多園藝蔬菜如果讓它們成熟,到生長末期會生產果莢。本文照片中有一張是我們讓一棵蕪菁延長一陣子,最後開花並形成辛辣、具吸引力的帶籽果莢。大白菜、青花菜、小白菜、蘿蔔、紅花(safflower)、芝麻菜、油菜、米豆和其它許多殘餘植物都會出現相同情況。甚至蕎麥和蝦夷蔥也會長出種莢,只是沒有很長。提供固定品種(不雜交)的植物很重要,種子能發育,生長季末可提供給自家鳥的果莢產量非常驚人。
如果是豌豆之類的豆莢,最好讓它持續長到種子膨脹成熟,但仍保持濕綠-用來取代超市那些扁平未熟的典型四季豆或荷蘭豆-兩者內容物都很少,無法激勵鸚鵡為了獲得新鮮獎勵而去嘗試剝開。鳥會很快對這種早期採收的豆莢感到厭倦,草草咀嚼一兩條後就丟棄它們。農夫市集是個好地方,可取得充滿膨脹種子的熟果莢。向妳最愛的供應商詢問她們都怎麼處理太老而無法賣到人類廚房的豆類和其它蔬菜。
適合給專吃種子的物種
餵鸚鵡吃果莢令人興奮的一點是,它們基本上是一種天然的「綠色種子」,也就是說,它們是給專吃種子的物種攝取的種子,同時也是一般市售的農場種子,那些熟成、採收、乾燥、碾磨並成為鳥用種子的鮮綠形式。
綠色種子是營養完善的「蔬食」套餐,可供給亞馬遜、折衷、灰鸚、金剛、巴丹、玄鳳、小鸚與各種大小的長尾鸚鵡。我家吸蜜很愛它們。即使像柏克氏鸚鵡和公主鸚鵡這類通常不用腳抓小塊食物的鳥種,也很快學會把油菜或青花菜的小果莢放在嘴裡,然後打洞機般一路咬到另一端,逐次咬取咀嚼每一粒細小的綠色種子!觀察起來很有趣,很像澳洲鸚鵡會對澳洲內地草原植物做的事。
家中進入斷奶期的鸚鵡幼鳥正在學著靈活運用喙,在包裝中尋找好東西吃的智慧,之後會轉化成打開帶殼的花生、杏仁、裂開的夏威夷果等等。果莢對幼鳥來說很有意思,再加上頭狀花序,就是除了配方奶之外我們會引入的頭幾樣食物之一。它們散發有吸引力的亮綠或淡黃色。咬起來愉悅地嘎吱作響。
它們在其它方面也教導覓食和口腳協調。一隻十二週齡的鸚鵡新手需要練習一陣子,才能抓住蘿蔔莖上一簇7.6公分的果莢,並有效率地把果莢逐一咬開。至於我們的成年和繁殖用鸚鵡,牠們全年都愛果莢,但夏季和繁殖季絕對是最佳供應期。精明的年長鸚鵡往往會在混食盤中先找出果莢,盤中有煮過、浸泡過和發芽的穀類、水果與蔬菜。妳如果有隻挑食鸚鵡不肯碰大塊蔬菜,這可能是個解決方式。
果莢是目前妳能給妳家鳥吃的最佳新鮮蔬菜之一。下一年,何不擺上一到三個容器,比如花市會賣的半木製種植桶,開始孵吃剩的鳥飼料或會產豆莢的混合種子。年輕植物的綠莖在所有生長階段都可以作為飲食供應,其它的則成熟並開始形成種莢。健康與營養的強化將是最終獎勵。■


  • EB Cravens. (2015, Apr). "Choosing to Get Proactive in Aviculture(選擇在鳥界採取主動)". Parrots Magazine, 207, 2-13. (19/01/23):
某天我到我的汽車維修廠時,聽到小太陽鸚鵡獨特的尖叫聲從住宅內傳出。身為中毒已深的鳥奴,我自然去敲了敲門,迎接我的是個名叫Dominic的男孩和他肩上的「肉丸」,一隻綠頰小太陽。我對名字印象不深,不過我猜他有他的想法。
最讓我擔心的是那隻小太陽白天住的地方似乎是個小塑膠箱,尺寸大約18x30公分,底部用厚紙板覆蓋,上面佈滿被咬過的保麗龍碎塊。「絕不能這樣做。」我開始說,「保麗龍是有毒的,會殺死鸚鵡。」我們在聖塔菲的獸醫幾年前治療過一隻傘巴幼鳥,牠被養在保冰保麗龍箱裡,並吃下一些碎塊。牠的消化道立即被影響並死亡。
箱底小小的食物盤裝滿藜麥種子。「不行,」我繼續說。「鸚鵡不容易安全消化生藜麥,除非把它煮熟或像有些人說的,讓它發芽。」
我們接著談到鸚鵡的年紀、從哪裡來,還有照料、餵食、籠子住所等等。
結果男孩只是替出門購物的真正飼主Jackie看顧幾天。不久之後她回來了,我開始回答她許多鳥類照護上的問題。
快速修正食物
她飼料快用光了,所以藜麥只是替代品,也在雜貨店買回一盒老式的長尾鸚鵡乾燥種子。天啊,我甚至沒發現這家種子公司還在賣那種東西。我們討論了島上哪邊能買到最好的鳥用種子,如何辨識,如何透過具光澤的種皮與發芽來測試新鮮度,當然,還有為鸚鵡供應濕食、熟食、生食、發芽類和軟食的重要性,包含蔬菜和保有營養果核的水果。
我邀請Jackie和她的寵物在隔天早晨鳥舍餵食期間來我們家拜訪,結果她、她的綠頰和她堂弟早上九點出現在農場。我們花超過一小時讓她們熟悉我們飼養鸚鵡的方式,樹枝和綠葉的重要性,附近農夫市集與健康食品店裡販售的許多營養食物。我們替她裝些基本的小型鳥混合種子,包括蕎麥、大麻、紅小米、細多等等。然後我們為肉丸介紹我們花園和果園裡十種左右的可食用植物。他絕對不習慣綠色植物,但的確對那些樹皮、鬆脆、木質的東西感興趣,滿足他對保麗龍明顯錯誤的強烈啃咬欲望。
那之後幾天我開始思考。人們怎麼會在毫無正確照顧概念之下冒然飼養一隻寵物鸚鵡。肉丸,那隻綠頰,未滿十八月齡的他其實已經換到第「四」個家了,Jackie從克雷格跳蚤市場的現貨名單中買下他,在這之前他曾被賣到一家店,再被他的第一位飼主買走。
承擔責任
這種事怎麼還能再發生?負責把如此無助的手養鳥賣到寵物家庭,卻沒適當提供實際照顧資訊的人到底是誰?
這讓我差點流淚。我瞭解大型鸚鵡如金剛、巴丹、亞馬遜的市場萎縮了,小太陽正為許多利潤導向的商業繁殖場收拾爛攤子。
有人寄一篇佛羅里達州繁殖場的專訪給我,裡頭吹噓著把繁殖鳥下的蛋拿來孵化,然後在成年繁殖對鳥停止生產更多幼雛時將牠們拋售是多麼重要的資本交易。當然,沒有任何銷售鸚鵡的名字被提及,繁殖者也從沒時間去認識數百對鸚鵡,遑論被斷奶售出的後代,她們反而在準備自己的退休計劃,引述如上。這太悲哀了。
這只是一個想法。或許是我們這些真正的鸚鵡愛好者,這些無法將同情、尊重與責任和飼養活體動物分開的人們,變得更加主動支持牠們的時候了。
我們可能需要走入更多寵物店,造訪那些跳蚤市場、鳥類市集和線上銷售鸚鵡的網站,堅定地道出這種不關心長期後果、無意識購買和販售鸚鵡幼鳥的風氣已經持續夠久了。
網路目錄,請制止提供領養實則賣錢的廣告商,超級商場,請停止購買販售那些幾乎還無法自己進食的玄鳳、虎皮和小太陽,讓牠們整天在枯燥的玻璃箱裡照著螢光燈,吃著小米、小型鳥混合料和水,等待被一些毫無戒心、缺乏實際飼養經驗與知識的十歲新手和家人帶回家。
所有心繫收益的繁殖者,請卸下妳在國內業界成就上盛氣淩人的偽裝,正視這樣一個事實,即我們許多人終究是養鳥業在美國病入膏肓至此的直接原因。沒錯,現在已經是2015年了。是時候謹慎地後退一步,仔細觀察在鸚鵡飼養上我們真正為所有後代子孫實現了什麼,接著再由此反思40或50年後這些會如何被評說。嗯,我真的很好奇。■


  • EB Cravens. (2009, Feb). "This thing called Socialization(社會化這回事)".  Parrots Magazine, 133, 10-13. (19/01/22):
「社會化」一詞,多年來常用於描述寵物鸚鵡早期雛鳥階段的發展。根據鸚鵡如何在我們人類世界展現行為的調查,最讓人滿意的寵物往往令人信賴,並充滿深情地與人們相處,而成為普遍的行為問題。這無法避免,畢竟對這些同伴鸚鵡我們仍有這麼多要學。然而,在這複雜領域內的研究讓我瞭解有些觀點,在我看來是「本末倒置」,或者說「用錯了方法」。這是我對「社會化」這件事的看法。
野生鸚鵡社會
野生鸚鵡大多天生具有群居性。牠們生活在團體裡,少至幾位家庭成員,有時多達成千上萬。數量多顯然更安全,因為更多雙眼睛在盯哨,也更多個體竄飛逃離,降低每一隻鳥被伏擊殺害的機率。不過整個團體組織似乎不單只為成員們提供嚴密的安全保障。鸚鵡群體很靈活,隨季節變化,擁有進化的社會系統,讓鳥能在其中安棲、進食、成長、接受教育、參與模擬和真正的啄食次序、熱衷於搞怪和富創造力的遊戲,以及尋找並獲得伴侶。
鸚鵡不是早熟的鳥類。牠們不會離開蛋殼就本能地知道如何進食和展現行為。牠們反而要經歷很長的階段,被餵食、接受雙親教導,直到擁有能照顧自己的必要技能為止。其它很多生活技能也由牠們的長輩傳承下來。這些絕大部分是在團體裡學習。Thomas Arndt(鸚鵡天書《Lexicon of Parrots》的作者)在關於「育兒樹」的演講中提到,一些小太陽品種會在某天讓雛鳥和同輩待在一起,牠們則去覓食。其牠大型鸚鵡,尤其是某些巴丹、金剛、啄羊會花超過一年以一個家庭為社會單元,待在更大的團體內或外。
除了少數特例,野生鸚鵡似乎已進化成公社制(communal)的生物。這不代表牠們沒有一些反社會個體、一些放蕩或孤僻的類型、貪吃鬼、惡霸、膽小鬼、搗蛋鬼和所有以人類社會標準來說「不完美」、離經叛道的。沒錯,鸚鵡就像人類一樣並非如表面看到的那樣簡單!
圈養下的生活
重點在於,我們在此談及的動物相物種大抵天生就是社會性動物。所以當有些飼主說要「社會化」一隻社會性生物,實際上指的是什麼?這是讓我困惑的概念之一。
更重要的是,我們運作的是誰的社會規則?鸚鵡的?或人類飼主的?還是想必取決於人類真正期望或需要從自家鳥身上獲得的?
某些科屬的寵物鸚鵡近年來已經開始出現找新家的狀況。大型巴丹和金剛、任性的小型Poicephalus、吃醋的亞馬遜、嘈雜的小太陽,族繁不及備載。根據文獻中常被提出的寵物鳥行為,這些手養寵物大多經歷過基本的幼鳥社會化。但這些換新家的鸚鵡很多都無法達到我們前述的標準,即「令人信賴,且充滿深情地與人們相處」。所以哪裡失敗了?當然,除了人類自己的反復無常之外?
我認為根源在於我們撫養這些鳥而選擇建立的社會規則。人類的社會化標準在幼年和青年期的鳥身上行得通,牠們的意志力和啄序地位尚待發展。我曾聽Liz Wilson在演講中說過幼鳥很「單純」。牠們大多完全缺乏自身雙親全天候的照料,隨著離開照料環境的時間越久,越渴望受到關注,牠們會欣然接受上手指令、親吻和做任何其它事情,好讓另一個生物體「真正」抽出時間專注在牠們身上。
但人們無法將一隻摩鹿加巴丹、緋紅金剛、P屬鱗頭、藍額亞馬遜或麥耶氏養在人類社會行為的價值觀中固定不變直到永遠!這很少奏效。鸚鵡會成熟並逐漸發展體能和心理上的固執,度過青春期,開始感受到尋找全職伴侶的荷爾蒙需求,希望能養育一個家庭。我問妳,一套依據人類理想行為的社會規則,如何能滿足這樣一隻成年、聰明鸚鵡的需求?
擴展我們的觀點
在The Perfect Parrot,我們對適合我們鸚鵡雛鳥的社會化定義不斷擴展。首要的是,我希望在這誕生的所有幼鳥吸收以鸚鵡觀點為主的社會準則。一隻初出茅廬的鳥除非能學習和自己同類或其牠品種相處,否則無法在人類領域中展現恰當的行為。
此外,我們所談的不是隨意混入一個在搖籃、澡盆或斷奶環境裡的新生兒小團體。鸚鵡準則下的社會化代表雛鳥要學習和其牠雛鳥互動,並盡可能待在自己最感興趣的地方,身邊有鸚鵡長輩、叔叔、阿姨、表親堂親,甚至是自己的父母。如果這無法以富有創意的養鳥方式進行,那至少讓雛鳥在籠子附近見到自己的同類成鳥和其牠鳥種。
這種前衛的鸚鵡飼養方式有趣在於,我們飼主不會以任何方式將一個社會系統強加在幼鳥身上。我們僅僅是讓內建於牠們同類之間的社會規範自由發展。鸚鵡已經是社會性生物,記得嗎?這種練習教導幼鳥五花八門的事情。人類飼主要如何向手養鸚鵡示範「鳥類啄食次序」的概念?很抱歉,但以我多年來的所有經驗,我仍然無法辦到。身為餵食者的我,要如何指導幼鳥在群體中扮演雄性和雌性的角色?畢竟,這種感知對所有真正長期社會化的鳥來說極其重要。這我也毫無頭緒。我無法做到。
鳥教導鳥
如今在適合群聚的幼鳥當中,所有公鳥和母鳥花時間打鬧、互相理毛、爭食搶玩具、天真無邪的兩性相處、看著成年對鳥在附近互動,並接受各種成長訓練。
在The Perfect Parrot,我們甚至有值得信賴的年長鸚鵡進去訓練小傢伙們,為牠們提供「親身」經歷。妳瞧,瞬間的啄食次序和性別角色課程,外加其它許多教育訓練甚至是我們人類觀察者沒留意到的。
看起來很美妙?當然。經驗豐富的年長鸚鵡突然戳或大叫,幼鳥們馬上就接收訊息。然而我,身為人類,可能會反覆教導相同的社交行為,然後失敗,即便我能制定一個計劃去嘗試並傳達了訊息。
因此按照鳥的準則進行的社會化,是最重要的。它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當這個概念正確執行,鸚鵡將終身牢記,隨著歲月流逝,伴隨牠度過人類世界裡所有不安的變化。
人類世界的社交行為
其次,鸚鵡離開撫育設備後,飼養者或寵物店會負責執行人類的社會化規範。請注意這是一些大型繁殖者偏愛販售未斷奶雛鳥的原因之一。她們沒興趣為精力充沛、心智敏感的雛鳥花時間準備適應一個新的陌生環境。所以她們會在任何獨立態度出現之前將雛鳥們售出,在有效將責任推給下一位餵食者的同時,嚴肅爭辯自己完全沒對雛鳥做出任何錯誤的事。
哪種社會化直接關係到雛鳥未來的家庭?嗯,人類性別是個好例子。我遇過數不盡的年輕寵物鳥,常對其中一種性別的人類懷著明顯的膽怯,甚至不信任,只因為牠們是由愛好者單獨餵養,而從未特別讓雛鳥接近其他性別的人類個體。不同性別的人類有不同的行為表現。她們的能量也不同。一個年復一年忽略這個事實的繁殖者,持續出產在成長期間無法完全理解雄性/雌性存在的幼雛,是在傷害寵物們的未來。這也是一種社會化缺乏。
鳥舍內理想的社交「套餐」包含與陌生男女接觸,她們穿著不同的衣服、戴眼鏡、蓄鬍、光頭、金長髮,甚至戴帽子。會認識汽車的外觀和在裡頭乘坐,認識飛過頭頂的飛機,認識風、雨水、雪、樹木、海洋,用自己的翅膀在室內或鳥舍快速飛行,並吃下許多綠蔬。會有機會見到狗、貓、馬、獸醫的辦公室、運輸籠、響亮與柔和的立體音樂、電視或影像、在指令中站上棍子、被毛巾包住、各種新的食物和玩具、淋浴、浴缸、車庫、肩上棲息、手上棲息、倒吊活動、翼下碰觸、便盆訓練等等。
我可以繼續列下去,但妳懂我的意思。將年輕鸚鵡引介至人類的社會環境遠不止於讓牠變成一隻可愛迷人又毛茸茸的玩偶。這意味著給予幼雛一套標準,讓牠可以在未來許多年內,在被圈養的世界裡維持穩定的生活。
事實上,這種被稱為社會化的事如今被很多鳥界的商業活動掩蓋住。這是理所當然的。幼鳥很單純。從牠們還小開始飼養,把牠們當嬰兒般對待,維持牠們的稚氣直到牠們被賣給新的飼主,然後一切都會平安無事,對嗎?好吧,請記住,當妳家十八月齡的非洲灰鸚開始出現問題,並開始在棲木上旋轉、咬碎自己上半胸的羽毛,可能早在幾個月前,當鳥從未「適應」過要和一隻老虎斑貓共享飼主情感,或年復一年每天都吃完全相同的基本食物,或在冬季與過節月份出現許多無法理解的變化時,真正的原因就微妙地出現了。
社會化是什麼?
它是在鸚鵡行為架構中,每種瘋狂、混合、充滿想像、細膩調整的添加劑,讓身為餵食者的妳、寵物店或飼主能設想並提供給妳家的鸚鵡。妳願意的話它可以是個社交的「生涯規劃」,耐心適當地執行,讓青春期的牠們擁有鸚鵡特有的童年,對人類不斷變化的生活也有更正面的看法。它不只長期忍受單一寵物家庭,沉穩面對人類的無知和忽視,沒有多愁善感的煩惱,飼主也不需要為了讓鸚鵡維持良好行為和理智而保持「完美」。在我看來就是這麼一回事,僅此而已。■


  • EB Cravens. (2018, Nov). "Wing Quips: Inspiring and Endearing". Parrots Magazine, 250, 18-20. (18/12/07):
每年七月,我都會把鳥類專家、行為學家、新聞等提到各種鳥類生活環境的資訊彙整成篇。...以下是2002到2003年我最愛的幾個段落:
「某些複雜曲調一秒可涵蓋多達八十個音符。這種聲音以人耳聽來像一個連續音符,而且只能透過聲譜儀錄音來檢測差異。不出所料地,鳥如果能發出這種叫聲,同樣能接收它們。鳥類的聽力反應速度可能是人類的十倍。」
"Birds, Their Life, Ways, World", Reader's Digest Association
「鳥界已接受的突變育種,使有生殖力的鳥繁殖量變少,更容易感染疾病且壽命縮短。對小鸚、玄鳳、金絲雀和虎皮來說,多數鳥皆已變異。突變育種是基於經濟因素,並未考量該物種的最佳利益。」
Jan Hooimeijer, DVM
「有些跡象顯示更高的蛋白質量可提升鳥類間的攻擊性(配偶攻擊彼此是圈養蕉鵑的主要問題),但相關驗證仍有待實驗對照。」
Rochelle Plasse and William Todd
「所有成功的折衷繁殖者都提到餵食各種水果的重要性。」
Warrick Remington
「小太陽不喜歡在金剛會去的科爾帕斯(colpas)攝取黏土。牠們在叢林內的黏土層覓食挖洞。其牠像是南達錐尾鸚鵡會吃路上的黏土。」
Thomas Arndt
「幼鳥並未演化成由下方受熱。這不自然,牠們也沒有防禦下方過熱的能力。」
Howard Voren


  • EB Cravens. (2018, Sep). Planted Aviaries for Parrots(在鳥舍為鸚鵡栽種植物). Parrots Magazine, 248, 18-19. (18/10/25):
1993年我在夏威夷島展開大型鳥舍計畫時,本來有很多經驗豐富的鳥友告訴我,栽種植物的飛行籠內無法飼養大型鸚鵡。數十年來這已證明是錯誤的假設。妳如果把一兩隻金剛放入種植一棵樹的籠內,不讓牠們試用其牠綠葉,牠們當然會去破壞那棵樹。但妥善設計栽種植物的飛行籠時,考量鳥的數量與牠們可能咀嚼的植物,更容易在葉子完全被消滅前維持足夠植栽。
所有大型鸚鵡都不太一樣。我鄰居在種了一棵大芭樂樹的六公尺飛行籠內養一對八歲的綠翅金剛。兩年後那棵樹比金剛入住時還大。
以下是我在栽種植物的鳥舍內養鸚鵡的簡略規則:
  1. 種得非常密集。在飛行籠內修剪過剩植株比試種新植物容易多了。在鳥種混合的飛行籠裡盡可能創造獨處範圍,對牠們有莫大好處。有趣的是,已建立關係的對鳥有時會在彼此視線範圍外覓食或休息。妳去苗圃尋找鳥能安全使用的植物時,永遠不曉得自己可能挑到長得高又繁茂,但完全被鸚鵡忽視的植物。
  2. 選擇可食用但不會被鳥殺死的植物。包括產量豐富的桑葚、榆樹、竹子、石栗(kukuis)等,能在最壞情況下被劫掠一空,但仍存活再生。避免棕櫚樹幹單獨生長,以黃椰子與合適的叢生棕櫚樹取代。
  3. 栽種安全的矮灌木與禾本科,好讓常在地面出沒的鳥種享用,卻又不會被棲息高處的較大鸚鵡啃咬。它們開花萌芽時,即便是警惕的亞馬遜也會冒險下來輕咬。
  4. 認識可藉由擇枝修剪,從低處引誘至中高處生長的那些植物。如迷迭香、牛至、連翹屬等等。
  5. 選一些鸚鵡較不容易破壞的安全樹種-松樹、墨西哥落羽松、桉樹都是優良選項。更冷地區的鳥舍顯然應選擇各類常綠樹種。小葉南洋杉是我們的最愛。
  6. 每一兩週準備新剪下的樹枝,掛在飛行籠頂、纏在籠內被嚴重啃咬的樹上、架在水桶或聖誕樹支架中。
  7. 我們安裝各種籃子來提供營養綠蔬,可以放入花園蔬菜的頂芽、野花或帶種子的禾本植物。要記得,只有謝絕種在飛行籠內各式植物的鸚鵡,通常才會養成不斷啃咬同一棵樹的習慣。材質也很重要,因此需要提供各種豐富的樹枝。當一隻鸚鵡或一對鳥喜歡棲息在某處並破壞寶貴的植株,定期擺上剪下的樹枝以分散啃咬範圍。
  8. 時常打掃照料。這比沖洗籠底或刮除棲木籠網上的糞便有趣多了。
最後,多數情況下,鸚鵡住在種有植物的鳥舍裡會因為好奇和探索讓運動量更大。不過重點是記得,要在種滿植物的圍欄內進行有氧運動,首先必須保留一些遠程飛行的通道。飛掠過樹叢或降落在結構複雜的枝椏上是我們鸚鵡能學的絕佳技能,但牠們需要一兩條寬敞的開放式通道,來驅使牠們在草木繁茂的籠內演練高階飛行。


  • EB Cravens. (2011, Dec). Why I Feed My Parrots Twice a Day(為什麼我一天餵我家鸚鵡兩次Parrots Magazine, 167, 10-11. (18/01/10):
多年來我一直在練習養鳥,我認識很多繁殖者和寵物飼主選擇一天餵自家鳥一次。也就是早上填滿食物和水碗,留到晚上或隔天早上,直到被抽出來清洗(但願如此!)再重新為鳥填滿。
我知道有些飼主需定期工作,或從事某些時間緊湊的類型,這樣的過程節省許多時間和精力。鳥在這種日常飲食下往往看起來活得不錯。但我總好奇牠們是否能成長茁壯,或者牠們單純是習慣了。
我喜歡一天餵我家鸚鵡們兩次。過去二十多年來,這在「The Perfect Parrot(譯註:筆者的繁殖場)」形成慣例的原因很多。首先,透過觀察野鳥,我們知道牠們常在清晨積極覓食,傍晚前再進行一次。因此在那些時段為鳥供餐,模仿我們在野外看到的行為。這與禽類對於日常自然行為、消化、睡眠的演化趨勢相輔相成。
再來是一天餵兩次讓我能充分監控我家寵物鳥與繁殖對鳥的食物攝取量。鸚鵡每天的攝取量不會一樣。牠們飲食攝取量大多取決於天候、日照或季節長度、提供的營養素有哪些,及近期是否有努力運動或繁殖行為。
早餐的重點
我家鸚鵡們早上最餓的時候,牠們會獲得切碎與磨碎的混合新鮮蔬菜、綠莖、水果仁、煮熟和發芽的穀物上灑些細多、幾顆乾燥滋養丸,和粉狀的礦物質維生素添加劑。這是我們一天當中最重要的新鮮營養餐。
因為一個簡單的理由,我特別喜歡將食物乾濕分離,把煮過、發芽的鮮食和洗過的蔬果擺在相同碗裡會使乾燥食物和滋養丸快速受潮。我甚至不把「格外特殊」或昂貴的乾果、堅果與種子混合在一起,若存放在架上或家中數週,乾果,也就是葡萄乾、蘋果乾、杏子乾等並未乾到足以避免杏仁果、花生、種子、八角香料、核桃等諸如此類輕微受潮,且容易腐敗。哪天吃吃看這些東西,妳會發現它們其實能變得多不新鮮!如果妳堅持買這些給妳家鳥吃,把大部分存放在冰箱裡。
April會在週日變更菜單時餵點心、三明治、玉米、堅果、乾燥種子與滋養丸,一天只提供一次。旁邊附上蔬果塊。
如果飼主總是一天餵一次,潮溼新鮮的混合蔬果擺在盤中一整天,黴菌或微生物滋生的危險性會大幅提高。特別是成熟水果含糖量高,因此容易生菌。
此外,我在養折衷和鷹頭鸚鵡時,這些品種常把滋養丸或其它食物丟進自己的水碗,製作出各式各樣的微生物泥湯!即使在下午短暫換水也無法解決這個問題。
評估吃了哪些
我在下午4:30左右進行第二輪餵食,我可以精確分析出每隻鳥或每對鳥吃了什麼、目前哪些食材最受歡迎、哪隻鳥需在黃昏前調整餵多一點或少一點。這對一天餵一次的飼主來說絕對無法辦到。我們的第二輪餵食由我們自己混合的兩類乾燥種子組成。一類是在健康食品店買的有機帶殼黑條紋葵花子,另一類是普羅梭粟(proso millet)、蕎麥、白花子、南瓜籽等等,很接近錐尾鸚鵡的混合飼料。即使是大型金剛也會兩種都吃一些,足以讓牠們滿意,也確保所有食物幾乎都會吃到。有些鳥,比如公主鸚鵡,更喜歡適合小型鳥的,其牠像是我們的好望角,更偏好油脂豐富的種子。
這種餵食內容較慢消化,營養豐富,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與更高的脂肪含量讓鳥撐過一整晚。牠們不會吃太飽,因為牠們在早上/下午已經吃過的綠色、熟軟的食物。
巢中有幼鳥的親鳥尤其喜歡在天黑前填飽乾燥種子,好讓牠們在幼鳥夜間醒來索食時提供存糧。牠們也始終有早晨軟食餐做為第二種選擇。但隨著幼鳥成長變大,只要牠們幾乎吃光盤中所有食物,或至少吃下該哺育期牠們特別喜歡的,我們將一天餵親鳥三到四次。鸚鵡父母屢次為特定年紀的雛鳥選擇營養精確的成份,像是富含礦物質的綠蔬、充滿酵素的水果仁及源自發芽物的複合碳水化合物等等,且需每隔幾小時檢查牠們。
April在週末餵食時,她提供大量點心、健康餅乾、煮熟毛豆、玉米、沾花生醬的全麥三明治與去殼的核桃、杏仁果、松子、烤南瓜籽或類似的東西。這些和牠們下午的種子斟酌混合,一旁附上大量新鮮的石榴、木瓜、芭樂、百香果或無花果,全都保留完整果核。她一天只餵這些混合物一次。我在週一早上發現這種24小時前各式特產的零星搭配鸚鵡會比較不餓。
鸚鵡白天吃東西的方式會隔一陣子突然改變,牠們會不喜歡我提供的食物。例如,我如果在早上供應浸泡和煮熟的混合物,接著開始下雨,我家的鳥會不喜歡在潮濕的日子裡吃又濕又熟的東西。它們大多會被留在盤中或忽視,特別是水果、稻米和豆類。這表示牠們尤其渴望下午三點,乾燥混合物的到來。我如果沒檢查就提供第二輪食物,我家的鳥會在雨天吃太少或被迫吃下牠們身體抗拒的食物。這在寒冷、風大的天氣裡不是很好的發展狀況。
有幼鳥的鸚鵡父母同樣也會突然拒吃像是玉米、綠色菠菜莖、香蕉、油質堅果或其它東西,並希望改吃截然不同的營養素,伴隨各種明確的礦物質、氨基酸複合物或脂肪內容。這會在我固定給食內容約一週後發生在經驗豐富的母鳥身上。
隨著一天只餵一次偶爾出現的另一個習慣是,直到下一次餵食之前把食盤留在籠內24小時。這幾乎無法確切評估牠們吃下什麼及攝取的時間,因為大家都知道鸚鵡會在清晨五點起床,前往留著的食碗吃掉所有舊的東西。把碗留在籠內也促使夜間訪客如螞蟻、蟑螂、齧齒動物或蒼蠅來搜尋殘存食物。
更別說教我養鳥的繁殖老前輩總是明確指出餵食期應至少一天進行兩次。事實上,飼主越常出去檢查室外繁殖籠越好─當然要在不干擾注重求偶隱私的牠們和產前交配的情況下!
我觀察到最糟的錯誤是一間鸚鵡零售店,寵物鳥碗裡裝滿乾燥滋養丸,飲食中90%只提供這些,而缺乏任何鮮食或軟食,然後每天營業時把盤子上方填滿。我憑直覺選擇後頭籠裡高且深的滋養丸碗,取出並將食物倒在手中。底部有半吋是由潮濕、發霉的陳舊滋養丸粉組成的固體層。我拿給店長看,她們馬上指示店員清除並每天清洗盤子!
所以我的建議是,仿效野鳥的行為,鼓勵妳的鳥一天吃兩次,一次在日出之後,另一次在日落之前。妳會對結果感到滿意。


  • EB Cravens. (2002). Serving Soaked and Germinated Seeds to Your Birds(為鳥提供浸泡與萌芽的種子). (17/12/05):
關於餵寵物鳥和繁殖鳥吃發芽種子的反對意見相當多。雖然大家都承認發芽物的營養益處,許多飼主擔心製作期間有滋生細菌或真菌的危險。其她鳥友單純不想投入和清理在監控之下的安全發芽作業。
那麼,對這兩類鳥飼主,我們會提供一個簡單的解法:考慮給妳家鳥浸泡與萌芽的種子,而不是完全發芽的。生活在熱帶時而潮濕的地區,我們發現這樣不僅更安全,也更方便。
首先,我們用的浸泡時間表是24小時-也就是我們在早晨餵食時間浸泡穀物,隔天早晨提供,沖洗不鏽鋼或玻璃容器(塑膠容器和發芽物放在一起有時會有額外的化學反應),再開始浸泡下一個早晨的內容。
我們喜歡一個容器裝單一類型的種子。我們一天只孵一種,每天更換種類,而非試著混合浸泡。這是因為不同穀物會攜帶不同的粉塵和微生物,需要額外的沖洗週期。單一類型的種子保持稍微乾淨些。當然,如果妳選擇混合浸泡,沖洗次數增加便足矣。
注意:這種發芽過程「不能」用於豆類或含豆類的混合發芽物。有些豆類若沒有烹煮或徹底發芽數天是有毒的。
我們最愛用的種子:白花子(safflower)、蕎麥、大麥、脫殼燕麥、細多、小米、藜麥、芝麻,及自製混合的軟麥仁(soft wheat berries)和黑麥(rye berries)。浸泡24小時後的狀況全都很好。
將種子類泡在其體積三到四倍的乾淨冷水中,遮蔽並放在暗處。不要冷藏。
四到六小時後沖洗第一次。水倒掉。加入更多乾淨的水再倒掉。我們喜歡從容器邊緣小心地倒出第一次沖洗的水,這能除去粉塵和漂浮的空殼,漂浮、無法發芽的乾燥種子是不能吃的。過篩無法除去這些物質。不同的穀物在不同方式下浸泡數小時出現反應。經驗會告訴妳哪些在一段時間後下沉,哪些在浸透前漂浮更久。
任何在浸泡六小時後仍「浮著」的種子通常是無益的,應被倒出。
在傍晚前完成第二次沖洗,隔天早晨充分瀝乾提供之前進行第三次沖洗。這之間所有的額外沖洗只會有助於孵出更乾淨的芽。
萌芽種子有絕佳的營養益處。它們比乾燥種子更軟,對有幼雛需餵養的親鳥來說很適合。金絲雀與雀科繁殖者數十年前便知道這點!它的質感和鳥類在野外尋找的未熟綠色種子大致類似。它提升反芻給幼雛的食物水份含量。
此外,萌芽的種子比乾燥種子更營養。當外殼開始膨脹,裡頭的「受精卵」開始活化生長,產生的化學變化改變了「被儲存的」營養成分、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穀物不僅開始活化生長、增加它們的營養範圍,也更容易消化。簡而言之,萌芽的白花子比普通、乾燥的白花子更適合我們的鳥。
二十四小時浸泡也比平時孵芽產生更少的雜物。所有自某些穀物或豆類上脫落的薄皮在萌芽期間都不會完全出現。在發芽時某些種子的殼也不會分開-而是由(不吃殼的)鳥在開始進食時完成。
最後,由於所有種子只被浸泡24小時,細菌或真菌汙染食物的時間很少。妳想要的話,最後一次可用諸如Citrus Bioflavonoids(柑橘生物類黃酮)沖洗發芽物(請不要用便宜的漂白劑!)。在使用優質水和乾淨的環境下,我們不認為這是必要的。我們的鼻子總在給食前告訴我們被浸泡的種子乾不乾淨。
種子越小,浸泡後萌發的小「尾巴」會越長(除了芝麻和其它硬質種子)。細小的藜麥種子往往抽長四分之一吋,但更堅硬的小麥和黑麥基本上只出現一些膨脹和芽點。舀出這樣的發芽物要非常小心。沒注意到的飼主常在把發芽種子混入大量食物時弄斷和傷到尾端,加速它們死亡並開始腐爛。經過良好處理的發芽物在放入鳥盤時仍保持活性。
記得,如果妳忘了供應浸泡種子,妳可以確實地再次沖洗,瀝乾所有的水,讓它們在潮濕,但非浸泡狀態下繼續發芽。
好啦,很簡單不是嗎?最棒的是,浸泡和萌芽的種子對我們的鳥來說是絕佳食物。

  • EB Cravens. (2012, Mar). I Have Outgrown the Way You Are Keeping Me(妳照顧我的方式對已長大的我不再適用)Parrots Magazine, 170, 10-12. (17/11/09):
還記得妳家寵物鸚鵡年紀小的時候嗎?不,我不是指仍需手餵且依賴妳,而是四或五月齡、缺乏世俗經驗的幼鳥。那些日子簡單、有愛、輕鬆愉快,不是嗎?遇上一隻健康、快樂、隨著每週突飛猛進的成長而更加成熟自信的寵物鸚鵡是如此令人滿意。
這樣的幼鳥往往充滿無止境的好奇,且從早到晚活力充沛。每天清晨都有新的事物要學,帶來新的刺激、更優異的運動能力與協調性。April和我經常在家照顧鸚鵡幼鳥,牠們幼年期的第一年很多都成為與我們家庭成員關係密切的一份子。未成熟的幼鳥若被適當照護,會在許多日常事物中找到樂趣和意義。牠們試圖操控奇特物件時摸索的滑稽模樣,與牠們展現創新特技動作的實驗精神讓我們笑開懷。一有機會,牠們就尋求自己喜歡的人的持續關注。
「鸚鵡幼鳥不苛求」,鳥類行為專家Liz Wilson表示。我完全同意。生活對牠們而言是如此刺激,只需極少想像力和精力便能給牠們一些新東西,讓牠們抓握、攝取、探索或剖析。來,試試新鮮的無花果。妳想學怎麼從我的馬克杯裡喝些香草茶嗎?用棕色紙巾筒玩躲貓貓。從這飛到那,繞一圈再回來,快!嚐些金盞花嫩芽。我們去雨中走走...
牠們睜大雙眼,以無窮精力探索周遭環境,青年期的鸚鵡一有適當時機,通常會用一顆球自娛數小時!

接著發生什麼事?
但隨著數年過去,我們的羽毛夥伴因為一些原因有了變化。新的生活體驗似乎不再頻繁出現。人們的親密接觸到達頂點並開始減少。食物選擇漸趨平凡;滋養丸、種子、蘋果、橘子和其它水果、大量蔬菜,以及老樣子的點心。洗澡時沒有歡笑。翅膀或許甚至被修剪,飛行能力被剝奪。寵物鸚鵡把有效適應不斷重複的居家生活方式學得很好。但千篇一律的待遇已開始在無形中磨損牠的情緒架構。
我們必須看看一歲的野生鸚鵡接下來的生活。每一天總是與昨天有些不同。到清晨覓食地點需在樹梢漫長飛行。有新的天氣型態,繁茂的食物變化,給全體鳥群的掠食者警報與逃離模式。有五花八門不斷發展的社會角色和群體內的友誼。甚至可能迅速更換夜間睡覺場所(讓年輕鸚鵡最感到不安的情況之一)。
我們的家居寵物鳥當然很少經歷這些變動。畢竟,牠們和我們一樣活在被控制的環境裡。所以當我們的鸚鵡開始感受到生活上的變化,會發生什麼事?

不會有警戒叫聲
雖然可能有某些理由不滿大叫,無經驗的牠們很少因沮喪或需求而叫出聲。牠們反而傾向於忍耐。
牠們盡所能應對著已經歷過的世界:一成不變的環境常規、塑膠玩具、滋養丸、全天候實質同伴的缺乏。對某些鳥種或個體來說這容易變得過於單調。我觀察到對無聊或無變化的住處展現出負面反應的鳥種包含:所有種類的巴丹、鷹頭、好望角、吸蜜和一些大型金剛。
但嚴肅的事實是,若妳家寵物鸚鵡能說出內心話,牠可能會告訴我們,「妳照顧我的方式對已長大的我不再適用」。
野鳥終其一生持續獲得知識。簡言之,那幾乎是構成生存的條件。新的情境,例如陌生或缺乏降雨的形態、不熟悉但可取得的食物、陌生掠食者急遽的攻擊,更別說由人類引發的環境變遷,都只是幫助野生動物為持續生存而維持在漸進學習曲線上的少數幾個因素。在豢養環境裡,堅持不懈地訓練並刺激我們的寵物鳥、為牠們的健康與心智不斷求進對我們而言是最有利的。
一個更大更好的籠位、有創意的覓食物件、將活的樹木帶進屋內、容許被剝奪數年的飛行能力、設法促成同種伴侶、提供玩樂用的紙箱,或翻新多年來的給食模式等諸如此類的事情,都只是讓自家鸚鵡保持機敏並茁壯心靈的一些方法。
多數寵物飼主的問題在於頭一年左右的飼養期間,她們得到自家寵物鳥習性的初步印象,自此再以固定的習慣運用此「印象」數年。這對極聰慧且富理解力的鸚鵡來說,無法給牠們太多朝全盛期及往後發展上的鼓勵。
「我已經盡我所能接受這個籠子」是寵物鳥會希望疾呼的另一句聲明。想到國內外所有獲得一隻鸚鵡幼鳥、買下自己第一個鳥籠、視其為那隻鳥會需要的唯一一個籠子的飼主,便讓我感到不寒而慄。惡名昭彰的繁殖場如此對待她們的鸚鵡;她們為繁殖對鳥建造籠子,無論這些鳥生育並售出後代帶來多少收益,牠們被養在同樣的矩形空間、同樣的籠內設備、視野與活動選項裡長達十、二十、三十年!
我不斷在The Perfect Parrot尋找移動選擇,讓鳥從一個較小的鳥舍搬到更大或較不偏僻、更高、更多綠色植物的飛行空間。這種作法在摸著良心進行下對鳥來說沒有壞處-它反而刺激了鸚鵡,讓牠們回到暢所欲言與探索的情緒裡。十年期間,我其中一隻亞馬遜或好望角對鳥會緊鄰幾種不同的鸚鵡對鳥,享有三或四種不同位置及籠舍環境。
April養的好望角Makana在至少五種不同的地方長大,包括室內和戶外農場。像Makana這般聰明,她無法想像沒有多少選擇的牠還能快樂且「不無聊」。

2012是適合改變的一年
這不代表它容易完成。為自家鳥完善不同的幾處場所可能需要額外的規劃與工夫。不過,這最終是值得的!有時想想自家寵物或繁殖鳥居住的地方。數年至今,妳曾考慮變化或提升它們的品質嗎?妳還在等什麼?
妳家鸚鵡年輕時覺得有趣且足夠的籠子,數年後對成鳥而言可能開始變成名副其實的監獄。我自己是思慮過多而無法整天待在同一間房的人,無論那間房一開始被設計得多棒。聰明的鸚鵡也幾乎如此。
就像青年期的人,鸚鵡的不滿很少臨時起意地出現。它會累積一段時間才達到產生異常行為的臨界點。
這就是偶爾退一步,著眼於改善,仔細、坦誠地觀察妳家寵物或繁殖鳥的生活方式,並預防不滿因素為何如此重要的原因。
缺乏新鮮且分散注意力的事物很容易讓鸚鵡感到無聊。但人們若盡力是有跡可尋的。鳥飼主大多知道鳥如果飲食過量、尖叫、狠咬或咬自己的毛,有些事顯然出了問題。這些行為很少單獨出現,更是深層不滿的徵兆。
當我們的寵物開始經常性地在特定時間或位置行為失常,該是時候注意了。缺乏歡快叫聲、對玩具或食物毫無興趣,即便是被關在籠內、持續「張翅央求」姿勢的鸚鵡都顯示有些事出狀況了。不再年幼的鳥,以牠僅有可用的身體語言懇求「妳照顧我的方式對已長大的我不再適用」!
問題是,我們飼主夠警覺夠用心去注意到嗎?


  • EB Cravens. (2011, Feb). Sunflower Seeds-My Views(葵花籽-我的看法). Parrots Magazine, 157, 10-12. (17/10/18):
致所有覺得疑惑的人,我一直都很愛吃葵花籽。我大嚼天然或醬油烘烤的混合零食,將它們灑在沙拉與搭配燕麥的優格中。我常買葵花籽醬取代花生醬三明治,甚至把種子磨碎加入新鮮出爐的食品中。
這對顧忌脂肪、注重營養的飼主來說可能有些驚訝,但我也喜歡提供葵花籽給我的鸚鵡們。
多數較大型鸚鵡,特別是愛好油脂的金剛、灰鸚、好望角與紅腹鸚鵡每天會攝取一些葵花籽。我花費超過25年研究各種手養鳥飲食,而我從未遇過一個有根據、不給鳥吃這種營養豐富食物的理由。牠們都喜歡葵花籽,據我所知除了某些折衷鸚鵡的例外情況,這些種子對鸚鵡來說是非常好的,而且專注於開殼的體驗是種細緻的覓食形式。
那麼我為何要繼續與對於在寵物食盆中提供這種健康副食品感到憂心的飼主談論?
顯然有些獸醫和滋養丸製造商於1980、1990年代對葵花籽的不良批評徘徊在許多養鳥人的心中。眾所周知葵花籽含有油脂,而且當然不該給予肥胖的鳥太多高脂肪食物,或過多含該成分的食物。不過多數日子裡,葵花籽是我在黃昏前提供的最後一種,在清晨餵食發芽種子、蔬菜、煮熟豆類、稻米及扁豆等等之後。是的,斟酌給量的葵花籽相當受每隻鳥歡迎,且對我家所有鳥來說都是種健康點心。它同時也是種有飽足感、消化緩慢的食物,可讓我的鳥度過漫長冬夜。

實驗室化驗
讓我們簡單瞭解一下葵花籽的營養素分析。葵花籽中超過85%的脂肪是有益油脂,也就是整體膽固醇含量較低。它們是種植物蛋白質來源,維生素E抗氧化劑含量非常高,豐富的維生素B1、錳,提供B6、B5、銅、硒與葉酸。它們也含纖維、鐵和鋅,是植物固醇的供應者。
過去記載的鸚鵡飼養歷史中,活到四、五十歲的鸚鵡攝取非常集中於葵花籽的飲食,在我看來並不只是巧合。我們現在當然知道鳥類的營養絕不該偏向全為種子的飲食,但重點是,種子本身並不會縮減鸚鵡的生命。
來自南加州的著名鳥類飼養者Dale R. Thompson曾告訴我一項在25年前完成的研究,提供玄鳳特定的單一種子飲食測試。白花籽(Safflower seed)是唯一導致鳥死亡的種子,Dale說,這是他從不餵白花籽給他的繁殖鳥,而寧願選葵花籽的原因。然而許多剛入門的鸚鵡飼主每個月會選擇以白色白花籽為基礎的混合種子,作為自家鳥定期、溼式、天然的副食品。大量白花籽容易使皮膚乾燥並導致喙部額外的片狀剝落。
即使在如今的The Perfect Parrot,我們也會限制任何含白花籽的混合物,並發現我們的許多鳥並不喜歡它們,尤其是在育雛期。這破除了提供種子時,顧忌葵花籽的人應替換以白花籽為主的混合物的迷思。在我們的實驗室資訊分析表中,白花籽實際上具備較有限的營養範圍,且被列出的脂肪為59%,而葵花籽只有47%!
若我們花時間讓脂肪這麼豐富的種子催芽24至48小時,最終可獲得一種更嫩綠、更營養的產物,由於澱粉和醣被酵素改變成更容易消化的維生素、蛋白質、必需脂肪酸與胺基酸成份。白花籽是我們理想的發芽種子之一。
有鸚鵡幼鳥需照顧時我們也提供葵花籽。在五或六週齡左右,我們開始餵食剛從親鳥身邊帶離的幼鳥,市售幼鳥配方與穀物、堅果、成鳥滋養丸、用研磨機磨成粉的其它成分對半混合。來自健康食品店的有機去殼生葵花籽組成這些有吸引力的穀糧。它們對開始學飛前的體重增加很有幫助,並擁有堅果般的味道,讓挑食、拒吃一般市售稀粥(gruels)的幼鳥快速接受,並幫助被哺育的幼鳥維持如親鳥般呈綠、白色且堅實的糞便。當學飛幼鳥達到攝取更大量配方的年紀,便加入去殼葵花籽。特別是過夜時,它們在幼鳥消化道中待更久,且總是消化完全。
我們所有大顆的葵花籽皆來自以25磅分裝的健康食品店。這比農場和寵物店的種類更為乾淨,核仁發育更好,且剛好是有機的。在許多寵物通路販售的黑條紋與白色帶灰條紋的葵花籽都不受我家鳥歡迎,我們視其為次級品。

葵花籽與野鳥
我們手邊也保留黑色油亮的小葵花籽,將其混入我們澳洲長尾鸚鵡、小太陽、小鸚等小型鳥群的晚餐中。較小型的鳥會剝開油亮的黑葵花籽,但往往避開更大的品種。康乃爾大學鳥類專家的主張不僅僅是個巧合,「在多數地區,油亮的黑葵花籽能吸引各種大量的鳥。它擁有核仁對殼的高比例且含豐富脂肪。它體積小、殼薄,讓如簇絨山雀(Tufted Titmouse)般的小型鳥容易處理並剝開。」
羽翼未豐的鸚鵡來到斷奶階段時,牠被供應各色堅果仁、蔬菜、植物、滋養丸、煮熟稻米及包含去殼葵花籽之類的飲食。數量不等的葵花籽隨其它東西一同吃下,在不必為比粟米穗大的任何東西去殼、攝取軟食為主的時期,幫助鳥吸收營養。接著我們會在混合物中開始提供帶殼葵花籽,教導幼鳥熟練剝殼技術,不過有些幼鳥在頭幾個月幾乎都會忽略它,選擇更容易吃的食物。
有些飼主堅持認為葵花籽會使鳥上癮,上了癮的鸚鵡將不再吃飲食中的其它任何東西。我發現這完全是錯的。除了在冬季最黑暗的幾週,或不吃濕黏、有水果的食物且相當多雨的日子之外,我從未有過一隻鸚鵡是忽略合乎衛生、煮熟、催芽、嫩綠的食物而偏愛任何一種乾燥種子的。
我們的鸚鵡有些其實更愛葵花籽以外的種子。這類情況下(大多是星期日!)我們會餵完全乾燥的點心、堅果、種子與滋養丸飲食,搭配夾心麵包片或蕎麥華夫餅以及去籽的水果,一天結束後看到剩下葵花籽留在盤中的情況屢見不鮮。
多年來我從其她人手中領養許多年邁、被餵食全種子飲食而對牠們健康造成損害的寵物鸚鵡。某些鳥種有暴飲暴食的傾向─我腦海中浮現的是粉巴與無精打采的黃頸亞馬遜─而造成肥胖,且容易吃光擺在牠們面前的每一顆葵花籽。但我懷疑這些鸚鵡試圖吃下更多,是為了滿足自身對特定微量礦物質和維生素的需求,而非出於難以抗拒的衝動。暴飲暴食也有可能在牠們以前的無聊生活中起作用,自從在我們的鳥舍呈上嫩綠、天然與各式煮熟豆類的飲食,那些鸚鵡每一隻都適應良好、活躍起來、體重減輕,並拋棄以前暴飲暴食的習慣。
我個人認為比起飲食中的特定種子,有更多鳥對每天千篇一律、強迫給予的滋養丸反應不佳。順帶一提,如果妳有一隻會咬毛的鸚鵡比如灰鸚或黃領金剛,而妳沒有給予帶殼葵花籽所提供的體驗與營養,我會為妳家的鳥推薦它們。在數量嚴格配比下,它們對多數寵物來說都是很棒的油脂補充品,並讓鳥嘴打發時間!美國著名講師及鸚鵡行為專家Liz Wilson甚至曾為她40歲的琉璃金剛設計一套方法,藉由在一大盤河石之間灑上完整葵花籽,以鼓勵「搜尋與咀嚼」的覓食體驗。


  • EB Cravens. (2012, Jan). 年長鸚鵡的特殊需求. Parrots Magazine, 168. (17/09/04):
最近我的鳥類自然飼養系列(Bird-Keeping Naturally series)有位訂閱者在回覆欄寫道:「我想知道更多關於年長鸚鵡的飼養資訊」。這無疑是我內心重視的主題,因為我有許多年長鸚鵡,有些是領養的,有些是由我手餵且陪伴我超過25年或更長的歲月。
多數情況下,這些鳥是我最珍愛的鸚鵡。我與牠們的感情發展超過十年,加上精采的生活體驗和牠們現今被證明的理解能力,是我珍惜牠們的主因。此外,比起年輕鸚鵡我更加擔心牠們。
在我們鳥舍中的年長鸚鵡往往會獲得特殊照顧。我更敏銳地觀察牠們,每天多餵牠們一些,讓牠們能挑選自己體內需要的營養。當鸚鵡達到30或40歲,我覺得真的是時候以各種方式讓牠們盡可能使自己過得輕鬆。牠們優先獲得籠子高處的棲木與晨光,牠們很少感受築巢壓力,若風變大或氣候惡劣牠們會被仔細監測,特別是冬季或雨季。

運動能力的改變
檢視老化鳥的活動程度時,往往會注意到牠們四處移動的速度不比年輕同類輕快。藉由棲木攀爬、以嘴或爪爬下網格,或短暫的飛行降落,這有時能判斷一隻鸚鵡是否罹患關節炎。我認為人工飼養的生活在鳥身上產生許多關節與結締組織的壓迫。一旦牠們度過20歲大關,牠們可能會感到些許疼痛。當然對鳥來說,忍受不適而不表現出來是慣例而非特例!
我們為所有老化鳥提供積極補充品如葡萄糖氨(glucosamine)、MSM(methylsulfonylmethane 一種有機硫化物)、草本生薑或兩週一次少量的南非鈎麻(devil's claw 一種藥用植物)幫助對抗關節炎。這僅是我們為年長鸚鵡制訂的草本治療之一。我們也定期列入乳薊粉加強肝臟功能、蒲公英葉強化腎臟及泌尿系統、蔓越莓乾、南瓜籽,當然也在飲用水中供應每季十天的citrus bioflavonoid (GSE 柑橘生物類黃酮)以擊退寄生蟲,並幫助修復、降低細菌或真菌感染。
營養的酵母、螺旋藻與皂土/膨潤土(Bentonite clay 一種白色無機礦物黏土)是給年長鳥的其它定期補充品。不過我們並非數週每日同一時間不斷提供給牠們,除非有特殊問題出現,我們更傾向「少量即可」的方式,並一週兩次於飲食中添加調味粉末。

珍惜所有捕於野外的鳥
所有的繁殖情況中,年長鳥,尤其是妳若夠幸運將野外捕捉鳥單獨飼養,牠會是鳥舍裡最令人垂涎的鳥。牠們的基因線明顯是有限且最終將無法再使用的。我們希望能極為謹慎地守護這種鸚鵡以延長牠們的抵抗力與健康,使牠們也許,有機會在遙遠的未來再次被倚賴繁衍無親屬關係的後代,以保留我們一直以來所致力的近血緣繁殖(breeding line)。
五至六年一窩蛋並非不可能。這特別讓母鳥獲得活力,並使配偶建立非常強烈的築巢熱忱以完成撫養一到兩隻雛鳥的艱鉅任務。我其中一隻擁有文件證明的48歲亞馬遜,以這種方式繁衍後代從未失敗過。最近一次繁衍是在四年前,而那隻精明母鳥的後代才剛在本季擁有第一窩雛鳥。
未繁殖的情況下,順從的野外捕捉成對鸚鵡對於羽翼未豐、剛從育雛室移出、需要學習榜樣的同種手養鸚鵡來說,是無價的導師。有些曾是野生的鸚鵡在正確的群體行為中受過太徹底的訓練,無論在大型社交飛行或與幼鳥相鄰的鳥舍中,總是攻擊和自己同類的幼鳥。
這是較先進的鳥類飼養方式,而唯有最堅定的鳥類飼養者才會持續花時間考慮這些年長鸚鵡的價值。但是,我們希望播下僅有的一些「觀念種子」能促使現今愛好繁殖的社群開始注重每一隻後代的品質。年長鸚鵡擁有太多能教導每一隻同種後代子孫的經驗。如果有野外捕捉並進口的鸚鵡在妳的鳥舍死去,而牠未充分利用於訓練與其同種的手養後代,鳥舍中的保育會受到巨大的負面衝擊。
我再次重申。我管理的The Perfect Parrot中,年長鸚鵡所帶給我的樂趣是最寶貴的。若妳目前有年紀較大的鸚鵡,這是個成功的例子。若妳在10、15年中仍然擁有牠們,這甚至是更大的成功。我的目標包含有一天能擁有一隻60歲的亞馬遜!

關於退休
多年來April和我已從飼主手中領養許多鳥。當鸚鵡繁殖者不再熱衷於努力賺錢,然後發現在公開市場刊登廣告時,很多她們不再需要的鸚鵡無法賣出,一些飼主乾脆將鳥送走。我們形成鳥群的主要模式是透過這種方法獲得小黃帽、五彩金剛、好望角與更多鳥種。我們這麼做並非為了取得更多鸚鵡─天知道我們不需要花更多時間去餵食!我們是為被收養者自身的生活品質而為之。
這些鳥很多都已相當年邁,且在無數的歲月間作為種鳥。若妳願意解放由我們人類加諸於牠們身上的壓力或訴求,我們的看法是牠們應得到在牠們認知以外的,一個退休生活。退休對不同的鳥意味著不同事情。我們至少嘗試在任何情況下,為獨身多年、沒有理毛配偶的鸚鵡提供同鳥種的異性伴侶。
比如,我們接下一隻在她前家庭中並不快樂的母五彩金剛,六年裡照顧、愛護並與其牠五彩金剛在戶外受訓,最後確定只要她對人類的情感依然存在,她將永遠無法接受其牠同種夥伴。一旦我們將這隻母鳥轉予我們完全信任、信譽良好的領養/救援機構,她立刻恢復活力,開始以滿懷熱情與溫柔對待所有的相關照顧者。她甚至學習與有相似經歷的五彩金剛分享食物和空間。有時在妳車上無精打采的鸚鵡,會在移至另一個穩定的家之後恢復活力。
當然,有些鸚鵡身為多年的手養寵物鳥而變得太愛搞破壞且多疑,無法信任或接受親密的鳥類友誼。所以對於這種狀況,我們試著提供選擇或尋找牠最喜愛、以人為本的可能性。可以製作玩耍盒子和隱藏處,以滿足某些受到生物欲望吸引與對人有印痕行為的母鳥。單身公鳥通常只需給予大量分散注意力的東西,咀嚼、探索用的新玩意,戶外活動時間以及與其牠鄰近鳥的接觸作為激勵。有些公鳥對待一起退休、曾作為寵物鳥的母鳥過度具侵略性,不過藉由耐心可以改變牠不正常的行為。
在以年長鳥組成配偶的情況下,我們試圖擴展牠們在過去已擁有的生活經驗。若一隻獨身寵物鳥不曾體驗巢箱的樂趣,我們會在牠去世前提供一些牠們可能會玩的東西。若是經歷數年繁殖的育種對鳥,我們讓牠們的周遭環境變得更自然,當然也拒絕讓牠們再有繁殖的機會。相當年邁的鳥能一年「play house(築巢)」一次,但因太過年邁而無法孵蛋並完成任何週期是最好的狀況。這對我們來說是更好的,也符合大量、全國性,且需要一個好歸宿的鸚鵡過剩情況。更多數量的鸚鵡「從來不該」是目標。
我的緩慢作法是務實地衡量身為一隻被豢養的鸚鵡,牠被迫於數十年間過著怎樣的生活。數個月緊密觀察以確定牠的主要好惡、生理與心理需求,再建構一個與我們結論相符的棲地和生活習慣。這肯定需要時間和一些想像力,但在我看來,年長鸚鵡,美國優良與惡劣的養鳥社群中的倖存者,相當值得我們提供牠們最好的。

註:若妳選擇飼養年長鸚鵡,獸醫帳單將會出現。以良好善意接受它們,當金錢用於照顧無助動物時無疑會獲得數倍回報。作出妳的醫療選擇時心中謹記一件事─鸚鵡的最佳利益乃基於妳與妳的獸醫根據經驗所提供的意見。謝謝,願主保佑妳。


  • EB Cravens. (2017, Jul). Complete Psittacine-Encourage Foraging Activity(鼓勵覓食行為). Parrots Magazine, 234, 10-12. (17/07/03):
現代的鸚鵡飼主已聽過許多跟「覓食」和「覓食技巧」有關的事。這對數十年來將鳥類飼養重點擺在改善,也就是,豐富我們寵物鳥及繁殖鳥的生活環境,同時給予牠們全方位的心理刺激好讓牠們保持忙碌的鳥友來說並非那麼令人驚訝了。
食碗對我們的鸚鵡可以說是一種刺激、一場冒險,會遭遇的事、被藏起來或料想不到的物件、幾週未出現的特別好吃的食物,以及被混入普通綠葉鮮蔬中最愛的東西。
我們供應兩倍之多的鸚鵡的每九到十個食碗彼此不同。多年的照護鸚鵡對鳥和寵物鸚鵡教會我,牠們依鳥種、喜好甚至偏愛所吃的幾乎有些微差異,根據過往被迫吃下哪些營養食物。我為何還要繼續提供大量滋養丸給過去顯然吃了80%而光是看到那些色彩斑斕的東西就感到厭惡的黃帽亞馬遜?這顯然既浪費鳥食和錢,對我深愛的兩隻領養鳥來說也只不過是持續不斷接受食物的戰鬥。
所以Kermit與Charli每餐撒在牠們濕潤、烹煮過、一些給起來不會讓我內疚的食物上的滋養丸不會超過五或六顆,並保持供應其它更完善的大量飲食以滿足牠們的營養需求。
但我離題了。在每日食碗中覓食是身為養鳥人的藝術。這是設計者的任務,為完成鸚鵡飼主日程表的真正目標-每一次給食期間都盡可能讓妳的鳥待在進食位置。

妳的鳥如何進食?
妳的鳥每餐都花30分鐘品嚐和四處搜尋覓食嗎?牠們有在爬離時,為了咀嚼牠們一開始推開但現在想起還沒吃的東西,而停下回頭再待10分鐘嗎?還是牠們在要吃的時候到處閒晃,偶爾轉過頭用一隻眼盯著食盤,好像幾近厭惡於缺乏選擇性或覓食的可能性。我始終想讓我的鸚鵡們趕到新填滿的食碗旁。這不僅表示牠們完全餓了、準備補充營養的食物,也展現出牠們對進食位置型態的興奮-對被豢養、顯然只能被迫吃下飼主在一年365天同一時間地點所選擇供食的鳥群來說,這是鳥類養護上的極大成就!
所以讓妳的鸚鵡去食碗「覓食」的第一步是創造出每一天的樂趣,飼主透過盡量不同的每日飲食來執行這點。這可能是餵食當季特產,與來自市集或雜貨鋪、只在每年某些特定時段供應的食物。這可能包括秋天小顆、酸又熟的蘋果,或可以只切一半和整顆餵食的梨,讓鳥啃食果皮、葉柄、果核及營養的果肉。如果妳有辦法接近果樹,別忘了討些完好乾淨的莖葉與樹枝作為全天然的飲宴。
我們每天都試著改變我們鸚鵡的飲食。冰箱塞滿出自我們備料食物中洗淨留存的南瓜或西葫蘆籽,各式發芽的白花子或綠豆、扁豆,剩下的甜菜根或紅蘿蔔頭,全麥麵包皮,週末派對上未完全爆開的玉米芯等等。添入日常食盤時,這種食物改變了鳥體驗食物的多樣性和動力,妳的寵物鳥或繁殖鳥不必總是想要吃掉妳放在盤裡的所有東西,覓食的很大部分與挑揀和選擇、暫時把一些東西擺一邊或將它們全數拒絕有關。那才是覓食該有的樣子,對吧?一旦餵食地點成為一個讓鸚鵡感到有趣的位置,這些鸚鵡的心智敏銳度會在對搜尋、偵查與本能進食的選擇機制上有所提升。這就是我們運用精緻、想像力豐富的鳥類營養食物的目標。
提供覓食經驗的第二個問題,是始終讓我們的鳥在碗內找自己偏愛且首選的食物時稍微困難一些些。這可以是把小粒的紅小米簡單地灑進烹煮濕軟的混合早餐中,讓這些酥脆的小種子黏在蔬果上。現在鸚鵡揀起一片蘋果或葉用甜菜時遇到更複雜的問題,是先吃卡在上面的乾燥種子,還是避開或丟掉它們,或像吃沙拉一樣全部一起嚼。提供鸚鵡帶皮香蕉、帶殼堅果、帶莢豆類、被隱藏的蔬果果肉,以及連花帶莖的植株和剛發芽的花園植物,都只是讓我們的鳥更努力獲得每日飲食的一些方式。在較大型鸚鵡甚至金剛尺寸的情況下,提供一定量的小型鳥種子意味相較於吃較大、脂質豐富的食物,牠們將不得不花更長時間咬碎和進食。
餵食清晨蔬菜和烹煮混合物的某些日子,我會帶上一把葵花籽作為覓食物和獎勵品。在17隻或更多的鸚鵡當中這實在是微乎其微的食物量,但要知道如果葵花籽是會吸引牠們的東西,這將煽動一些鳥群展開搜尋和奪取行為。其它日子我會用品質優良的去頭栗米穗如法炮製。
既然相信我們的鸚鵡明白自己體內需要什麼,食物平台不僅滿足手養鳥的主要營養物質,同時也讓牠們比任何無聊的日常飲食花更多時間在盤子上。
其它一些因素是值得考慮的。咀嚼和覓食並行。這就是為何許多野生或豢養的鸚鵡會在進食的時候搞得一團亂。牠們從咬開食物得到滿足,然後從牠們要拋棄的部分萃取最零碎的一些健康微量營養素。
為使食盤有最佳結果,我們喜歡在所有食碗下面擺個大型植栽托盤,能馬上接住為尋找更好的一小塊食物而被冷落到一旁的東西。比如一大塊等著被解剖的石榴,或整株萬壽菊、蒔蘿熟綠可咀嚼的花苞。如果我們沒提供承接托盤,這些食物碎塊會被丟到地上,短時間過後無法更悠閒地咀嚼或進食。小型運輸籠或不鏽鋼籠中,也可透過在底網上展開大張的浴巾有效阻止被撇下的碎塊。接著鸚鵡可以有額外的20分鐘或更多時間取得它們,直到我們返回折起充滿廢棄物的毛巾,甩下來處理。
進食平台的另一種轉換是樹的新鮮嫩枝,特別是春或秋季裡的。我們喜愛挑選結實累累的巴西胡椒木。多數時候連我們的長尾鸚鵡和小鳥們也都在供應時興奮地跑到這些樹枝上。當住在溫帶地區,同樣方法我也用於細小成形的橡子細枝或楓樹種子。
所以,由此可見,為自家鳥群展開豐富環境與進食平台覓食活動的計劃,對於促進我們鸚鵡的身心健康大有幫助。這也激起飼主逐步改善給自家鳥吃的食物多樣性。此外,它做起來很有趣!



  • EB Cravens. (2017, May). Reflections on Avian Intelligence-The Emotional Side of the Story–Part II. Parrots Magazine, 232, 8-10. (17/04/26):
捕捉鸚鵡與其牠鳥種的行業中使用「鳥餌」已有長遠記錄。束縛住塞內加爾鸚鵡好讓牠們叫喚同伴前來幫忙的照片令人沉痛無疑,促使野生生物保衛者(Wildlife Defenders)在美國推動野鳥保育行動,於1991年優先由國會通過該法案。更早期的年代,經典的「假鴿(stool pigeon)」在十九世紀中期應用於被牢牢綁縛的鳥身上,引誘大批旅鴿落入捕網。
這些作為全基於野鳥往往對自己陷入麻煩的成員展現出某種忠誠、同情、無畏或愛的事實。這是種難以解釋的現象:在夥伴的悲痛要求下反饋牠的死亡或監禁。在人類身上,我們甚至大多稱其為「英勇」行為。
嫉妒的情感毫無疑問對妳所養的每一隻鸚鵡,至少對所有已知會建立緊密與/或永久關係的鳥種來說,是許多健康與行為方面最關鍵的因素。鳥有各種未直接顯露厭惡或嫉妒,以非常微妙的方式失去健康和羽毛的情況,僅因另一兩隻鸚鵡加入了曾經幸福的家庭。我在鳥界和寵物工作中聽過太多的「牠們已經學會好好相處」。嗯,沒錯,但那不代表牠們彼此都如往常般快樂。
這點出一個關鍵。我們如何判斷我們的寵物或繁殖鳥是真正「心理上的健康」?牠們可能看起來沒問題。牠們的食慾、體重和羽毛光澤就我們人類看來都很好,但要是牠們心中牽掛著什麼,啃蝕著牠們的內心呢?或許擬人化了?起碼直到寵物鸚鵡開始尖叫或咬或刮下自己腿上的一些羽毛為止。然後我們察覺了。但到那時可能已經太遲,或許真正心理不健康的原因出現太久,久到飼主無法回想起最初能讓鳥開始不快樂的變化是什麼。
傳說中最後一隻名叫「Incas」的卡羅萊納長尾鸚鵡在他的伴侶離世後,因悲痛和孤獨死於美國的辛辛那堤動物園。這只是敘述鳥在心愛的夥伴,同類或人類離世或永久消失時表現出身心衰弱的寂寞的鸚鵡故事之一。我曾在自己鳥舍裡見過鸚鵡留在伴侶遺體身旁一小時左右,試著讓牠甦醒和玩耍,擔憂、減弱的呼喚,甚至是一種隱忍的震驚。鸚鵡很聰明,而且牠們感受深刻。牠們了解且記得。牠們可能不明白死亡,但牠們肯定理解摯愛的失去。
這是鳥無數敏感天性的一部分。儘管我們一方面知道牠們是急性子,防衛心重,不懷好意又鬼鬼祟祟,牠們也能對自己所關心者展現出相當纖細的情感。同情,渴望慰藉或振作、嬉鬧扭打玩耍乃至最溫柔的廝磨,只有在妳身旁才可能聽到的呢喃私語。這是鳥類情感的另一面。


  • EB Cravens. (2017, Jan). Reflections on Avian Intelligence Part II-The Mid-Sized Psittacines. Parrots Magazine, 228, 12. (17/02/08):
打賭妳從沒料到這種冷門鸚鵡會列在名次首位!當然,除非妳投注大量時間在吸蜜家族身上,否則這些食蜜者顯著的才智仍籠罩於神秘中。我選黑頭乙女作為代表是為了充分反映在牠所有的大型吸蜜親戚-黃閃電、紅猩猩、黑吸蜜等身上。
這些鸚鵡擅長快速思考。事物恰當地出現時牠們是無止盡地好奇。互動外向且信任陌生人,大型吸蜜會果斷跳入新情境,尋找心理刺激。缺乏新的消遣時,黑頭乙女大多會兩三隻年紀隨機地湊在一起發明新遊戲。和生物,人、其他鸚鵡或家庭寵物在一起,這些發電機會哄拖帶騙好展開某些吸蜜娛樂。
黑頭乙女的智力標準在牠們對日復一日被關在乏味籠中的厭惡可看得出(就像巴丹一樣)。難得的是,吸蜜很少因此拔毛。牠們更可能變成高超的脫逃藝術家,或開始憎恨牠們的人類飼主。
一旦每天被放出來嬉戲,黑頭乙女會愉快地四處跳躍探索任何牠們還沒見過的東西-新的食物、新的玩具、新的人。生性不多疑,作為居家寵物的這些傢伙要投入相當多的照護。牠們盡最大努力洗浴和梳理,定期保持炫耀羽毛的狀態,人們必須真正在營養或環境上忽視一隻吸蜜,才讓牠們轉變為羽毛自殘者。
牠們說話能力優異,以接近光速學習教導(包括「上廁所」指令),往往在第一次便掌握概念。牠們似乎對與其他品種的鸚鵡交往沒有偏見,不過一旦和第二隻鳥建立關係,牠們能挑釁地攻擊侵犯對象。牠們用洞察力和毅力覓食,認真看待交配和繁殖,容易認出掠食者,但不總是怕牠們。
基本上這是種觀察敏銳的鸚鵡。唯一的問題是牠們對於任何行動嘗試付諸的熱情和意志力,並非最易於訓管的鸚鵡,這是可以確定的。不過,聰明的鸚鵡向來如此。


  • EB Cravens. (2016, Dec). Reflections on Avian Intelligence-Which Species Excel?. Parrots Magazine, 227, 12. (16/12/06):
說實在的,摩鹿加、大葵花和崔頓三種「大白鳥」之間的最聰明評比幾近白熱化。但前者在延長賽獲勝,因為牠腦中許多心智運作是進行地如此地...慢條斯理!想像一下。妳把新的咀嚼用編織棕櫚葉放入摩鹿加的籠內而他幾乎沒有任何反應。他從沒看過這樣的東西,但他沒有在棲木上移動,不把他舉著的腳放下,只是稍微看它一眼然後再次看著前方。
他想著「這玩意或許可以吃。啊,但我現在不太餓。它看起來真的很弱。打賭我能半小時內咬爛它。我會留到之後再做。我的僕人怎麼就站在那看著?她期待我為這東西翻山越嶺?我才不要讓人覺得我有興趣。」
那是摩鹿加所需要的,至少就我所知健康良好的個體是這樣。牠們喜歡動腦和事先計畫。會盤算的知識分子?我會說是的,因為一旦摩鹿加決定行動,幾乎所有玩具或問題的解法牠都能簡短完成。牠們明白自身實力,選擇如何利用自己的時間,開始了便堅持不懈,且會藉由任何人來達到適當的觸碰量,但對誰是自己的親密朋友保持堅決的掌握。
  • EB Cravens. (2016, Dec). Reflections on Avian Intelligence-Which Species Excel?. Parrots Magazine, 227, 14-15. (16/11/30):
EB將灰鸚的聰明名次排第五(前幾名是巴丹和金剛):
好吧,這是妳們大家都在等待的。這些Alex的叔叔嬸嬸、表親外甥到底有多聰明?嗯哼。非常聰明。我的意思是,妳想要機靈的人類語言對話,養隻灰鸚。妳想要性格紀律和每日常規的可預測性,養隻灰鸚。妳希望有雙敏銳黃眼專注於房內發生的所有事情、某人搞砸時善變的機智言語,及自覺優越於在牠之下所有其牠物種的姿態,那務必養隻灰鸚。妳不會失望的。
牠是世上最受歡迎的大型鸚鵡有什麼好奇怪的?歐洲、亞洲和非洲市場持續無節制地支援野生誘捕地下貿易有什麼好驚訝的?
但我離題了。紅尾非洲灰鸚擅長打心理戰、學習事物快速、擅長溝通。牠做的事有太多吸引著人們,因為我們擅長同樣的事。所以我為什麼不把這種鳥排到更高的名次?因為一個原因,被豢養的灰鸚成鳥極少表現出許多自發性的適應能力。心智機敏是很棒,但膽怯地顫抖,拒絕吃許多營養食物,扯自身羽毛和全都想反抗自己世界周遭的改變,是筆者記分的扣分點。
請別誤會。我愛我的灰鸚。牠們真的很酷!但牠們似乎總是在事情以牠們所希望的方式進行時表現得最好。也許牠們的腦袋運作就是不一樣。或許牠們如此有能力專注在生活的特定一個面相,以至於對意料之外措手不及。
世上的人類是否太著迷於這些鸚鵡,而對成為一隻健康的鳥忘記太多?我知道和其牠多數鳥種相較,奪走一隻灰鸚的飛羽影響更大。我知道很少有灰鸚和另外的大型鸚鵡形成緊密社會關係。我知道一些繁殖鳥會有三年的育雛期,然後開始「癡想」著隔壁走道的灰鸚而不再生產,直到和那位新人共處。我知道許多灰鸚會對玩具和娛樂漠不關心。
這些禿鷹似的舊世界生物是個謎。我懷疑牠們是在中世紀或更新世的某個期間進化,而我們人類對我們所打交道的對象仍無法理解。


  • EB Cravens. (2016, Nov). How Smart is your Parrot? Part 2. Parrots Magazine, 226, 13-14. (16/11/03):
在顧慮自然掠食者如老鷹、貓和狗等情況下,機靈的鸚鵡能判別哪些才是威脅。牠們不會老是逃離且驚慌大叫,許多都採取經過計算的行動,以尋求安全,保持安靜,躲在樹葉中等等。順帶一提,就我所知,機敏的鳥傾向持續銳利地注意自己周遭,無論是在吃東西、玩耍、打盹或做任何事。這或許是「鳥群領袖」,單獨照看同伴的領導鳥迷思的基本起源之一。我的經驗是群體中有太多意志強烈的鳥,在任何特定時間,依不同狀況而具有成為「鳥群領袖」的潛力。首先查覺危險並大叫,首先逃走起飛,首先試吃食物,首先與全盛期的公鳥或有繁殖慾望的母鳥交配,首先於夜晚棲息。如同我們人類的世界,不同個體有不同的領導技能。


  • EB Cravens. (2009, Apr). Thoughts about Perching Environments we give our birds. Parrots Magazine, 135, 10-12. (16/10/20):
一隻亞馬遜、錐尾鸚鵡或金剛學習降落並牢牢釘在樹幹側邊的大片樹皮上,就如同飛向樹葉繁茂的枝條、緊抓住由自身體重產生的擺盪細枝一樣自然。當這些棲息位置讓鸚鵡在超活躍的飛行時間感到舒適,他或她會更少有不斷選擇水平面棲息的傾向。
這種豢養環境中的進階飛行訓練,決定因素為提供給鸚鵡的空間、牠們要模仿的特技表現模範對象、牠們在被剪羽或售至受限環境前允許完善技巧的時間長度。臀、腿、腳的強度與腳趾的長度也都會決定抓握力度,最終取得野外採集食物如嫩芽、花朵及仍在枝幹上的莓果確實美妙到讓鳥在所有倒吊形式和危險的姿勢中安逸自在,沒有勤奮的練習是無法做到的。
我必須無數次提及擠在鳥舍籠網上方角落,對所有被供應的棲木感到不自在,因此傾向掛在籠網上睡覺的錐尾鸚鵡或亞馬遜對鳥。一旦該處有掩蔽、讓鳥感到安全並放置棲木,牠們皆一致地恢復為更正常的睡覺方式。
請記住,水平枝條迫使鸚鵡顧慮沿著枝幹靠近的兩個方向。這是為何有這麼多鸚鵡晚上選擇攀著籠網睡,以排除一條不安全的路徑。
這些是我們的鸚鵡不時透過肢體語言與日常習慣,向我們傳達環境中棲息需求的類型。我們,作為盡職的飼主,只需密切觀察並考慮到物質的細節,以便將鳥籠設備與肌肉活動規畫得更好。
...我絕不會將它們放在籠內作為鳥兒們的主要棲木。它們太硬又太光滑。小太陽、灰鸚和小型亞馬遜幾乎不能以倒吊姿勢抓握它們。即便是金剛也很難將它們啃咬下來,這是木頭在鸚鵡環境中的首要目的。我曾看過一隻剛被修過指甲的鸚鵡被放回這樣的Manzanita棲木上,牠笨拙費力地抓握光滑表皮,然後摔到籠底。
*熊果屬的Manzanita枝幹:該樹木具有最光滑的樹皮...Manzanita是世界上已知樹種中屬於最硬的木料之一。


  • EB Cravens. (2009, Feb). This thing called Socialization. Parrots Magazine, 133, 13. (16/09/02):
一旦鸚鵡離開牠被手餵和斷奶的地方,開始落實能幫助牠的人類社會化標準是飼主或寵物店的責任。請注意,這是一些大型繁殖戶偏好販售未斷奶幼雛的原因之一。她們對花時間為頑皮、神經敏感的雛鳥準備一個新奇環境毫無興趣。因此她們在牠們有機會發展任何獨立姿態之前賣掉,快速將責任推給下一位手養者,同時鄭重聲明她們對幼鳥所做的完全沒有錯。
社會化這件事如今的確被許多鳥業界粉飾。合乎情理。幼鳥容易應付。像嬰兒一樣照料,像嬰兒一樣對待,保持牠們的稚氣直到牠們賣給新飼主,然後一切都會很棒,對嗎?
只要記住,當妳18個月大的灰鸚出了差錯,開始飛離棲木並撕碎上胸的羽毛,真正的起因可能在鳥從未適應要與一隻老花貓分享其飼主感情的群體生活現實,或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吃著相同的基本食物,或家中在冬季和節慶月份許多令牠困惑的變化時,早已微妙地開始數個月。


  • EB Cravens. (2016, Sep). "My Parrots Simply Will Not Eat Vegetables". Parrots Magazine, 224, 12-14. (16/08/26):
「我的鸚鵡就是不吃蔬菜」
多年來我已非常多次自寵物鳥飼主聽到這樣的感嘆。在試圖讓妳的鳥保持飲食營養健康時這是個真正的難題。特別是人們認為最適合鸚鵡的重要營養在蔬菜中高出水果四至五倍,加上許多水果糖份含量非常高的事實(野生鸚鵡往往選擇吃未熟水果或單吃內核的原因之一),以及人們明白放棄餵食蔬菜或單用水果取代並無法解決問題的時候。
這裡有些我們最愛讓鳥群攝取蔬菜的方式。
  1. 瞭解哪種蔬菜最受妳的鸚鵡喜愛。不同鳥種偏好不同種類的蔬菜。有些喜歡苦的、辣的、香料類的,有些偏愛充滿水份的芹菜、葉用甜菜、歐芹。我們的長尾鸚鵡喜歡花園中含綠色種子的青草和花朵。較大的鸚鵡喜歡紅蘿蔔塊、甜菜莖與小片的蘆薈。吃發芽種子和豆類的那些鳥也在飲食中獲得蔬菜。豆莢和豌豆、煮熟帶殼黃豆等豆類通常對鸚鵡非常具有吸引力。
  2. 買或做一支吊掛蔬果串來戳大片蔬菜。起先看起來可能像玩具,但任何讓我們鸚鵡去啃嚼大片蔬菜的策略都是好的開始。甚至可以穿插幾片蘋果在蔬菜中,因為幾乎所有的鳥都會學著攝取一些蘋果,而讓牠們接近蔬果串並咀嚼是首要任務。注意脆度和質感問題。鸚鵡喜歡牠們的食物有硬度,牠們萃取的營養豐富汁液有很大益處。
  3. 在洗淨瀝乾的蔬菜上灑細小種子。直到現在我還記得領悟這招的瞬間。當時我看著一隻總是丟出大塊蔬菜的挑剔鸚鵡受到吸引,爪子抓住一塊青花菜,啃食卡在其中的小種子。就在他吃完之前,他嘴巴咬住青花菜啃了幾次,然後讓它掉落籠底。我發現了!那次之後我會在早晨的混合濕食中撒乾燥細多,有時是小米,讓它們黏上蔬菜和蘋果塊。
  4.  要知道鸚鵡是吃莖的。許多鳥飼主習慣將蔬菜帶葉的上半部放入鳥的日常飲食中,但它們幾乎馬上就枯萎了,而且不夠結實,無法產生鸚鵡渴望咀嚼鮮脆汁液的酵素和植物營養素。利用莖部、嫩枝、嫩芽、花的頭狀花序及相似物體,不僅能維持數小時脆度,質感和內部液體也吸引著鳥。那就是牠們所尋求的。
  5. 尋找特殊蔬菜和綠色食物。妳會訝異於覓食選擇受限的籠養鳥會希望啃咬和偏愛吃下些什麼。我們幸運地在花園中擁有大量草本植物與花卉。吊蘭、萬壽菊花苞、牛至莖、羅勒花、月桂葉、肉桂樹皮、榆樹和橡樹綠葉及果樹枝都只是少數閃過腦海,讓我們的鳥探索啃食的東西。人們可以在商店找到芝麻菜莖、水田芥、蘿蔔嫩芽、大頭菜、甜椒帶籽果心、小蘿蔔、蒜瓣、各種葫蘆及南瓜籽、茴香、玉米心和任何形式的發芽物。在農夫市集運用妳的想像力。每種東西有不同的營養成分,有時候某種蔬菜、草本植物或安全花卉就是妳的鸚鵡覺得需要咀嚼並攝取的部份。
  6. 運用色彩做為妳的優勢。色彩能有效吸引一些鸚鵡前往裝滿東西的食物碗,尋找任何紅色、黃色和亮綠色蔬菜或盤中混合的石榴籽、豌豆及玉米。提供選項時,選擇彩虹甜菜多過綠葉甜菜,紫番薯多過常見款,及紫高麗菜和亮橘色甜椒。補充一點,我們發現高麗菜是我們提供給鳥群的蔬菜當中較不受喜愛的。
  7. 噴溼並提供還滴著水的溼綠葉,讓妳的鳥在其中拍翅玩耍,或偶爾在牠們乾淨的水碗內擺一兩塊新鮮乾淨蔬菜漂浮著。讓謹慎的鸚鵡去探索攝取新鮮蔬菜,問題往往只出在如何讓牠們靠近特定的一小塊或一小片。有些鳥喜歡在溼潤的綠葉間洗澡或玩耍,這種行為可能轉變成咀嚼,且一陣子後重複相同動作。此外,若在新鮮水盤中添加一小片脆嫩蔬菜如黃椒或清脆的馬齒莧、繁縷,鸚鵡會開始把食物挑撿出來吃(確保不使用軟質或未清洗的蔬菜,請勿讓蔬菜塊放在水碗中太久或一整天,特別是非常炎熱與潮濕的環境中)。
所以正如妳所見,蔬菜能且會成為我們鳥兒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是需要耐心和一些聰明的方法來達成。請別放棄,請確保每天嘗試給些蔬菜。


  • EB Cravens. (2008, Sep). "How and Why Delayed Fledging Helps Young Psittacines". Parrots Magazine, 128, 10-12. (16/08/15):
延緩學飛讓雛鳥在有效的首次飛行前充分發展牠們所有生長中的飛行羽,取得身體平衡與腿部力量,及變得更有自信。於是,更加容易展現精確熟練的飛行。
事實上的確有許多手餵鸚鵡過早學飛。在二至三週齡自親鳥巢箱或孵養箱取出後,牠們往往比同齡野生雛鳥見到直射陽光之前更早於明亮環境被摟抱、移動、四處攜帶。愛好者多對於在這麼早的階段與她們的年幼鸚鵡互動感到驕傲。但事實是,早在大自然認為牠們應該這麼做之前,繁殖者推前了牠們的發育。由一些英國獸醫持續進行的X光研究顯示,許多被如此飼養的鳥最終在牠們的骨頭中伴隨微小的應力性骨折,因過早且過於強烈的壓力施加在幼雛骨骼上。
我聽說過許多英國繁殖者提供飼養在光線明亮和透明塑膠盆環境的幼年鸚鵡貿易。我鼓勵任何這麼做的鳥界人士重新思考她們的做法。在大自然認為雛鳥準備好之前被暴露於明亮光線及活動,會發展出嚴重的行為問題。除了具有對光敏感的眼睛,隱蔽屬的雛鳥如P屬、非洲灰鸚與小型金剛可能變得過於緊張,並對周遭動靜或聲音感到焦慮不安。其牠鸚鵡如折衷、亞馬遜和錐尾鸚鵡可能會拒食、後退且因視覺上的恐懼而掙扎。
我確實不希望冒犯到任何讀者,但我發現多年來,一些自身過重的手餵者會催促她們的鸚鵡不停地吃,即便鳥不是特別飢餓。好的親鳥能直覺感受到牠們孩子的胃口在改變,牠們依照孩子所處階段,修正自己為孩子所攝取的食物種類、份量和餵食頻率。鳥界對於熱量攝取的細微變化與它們對學飛鸚鵡的影響所知非常少。這可能是為何有這麼多被過度餵食的雛鳥錯過繁殖者所謂的「斷奶期」,反而持續過量進食,抗拒費勁的飛行和靠自己努力進入固態、不加熱食物的攝取期。

編按:有些讀者可能不熟悉作者(EB)的籃子策略。EB認為在豢養管理鳥的過程應盡量維持自然形式。他將他的雛鳥飼養在用衣物或毛巾覆蓋的籃子裡,以確保不在野外巢穴中的雛鳥不暴露於明亮光線。


  • EB Cravens. (2016, Jul). Healthy feet helps makes healthy birds?. Parrots Magazine, 222, 12. (16/07/19):
適度調整或向左傾斜一些棲木一個月左右,再轉向右側,這樣鸚鵡或其他的鳥不會永遠被迫水平站立。我們每次為籠子帶回新鮮樹枝時,我們喜歡更改環境中的位置好讓鳥不至於懶得移動或使肌肉運動陷入固定模式。唯一的例外是固定睡眠用的棲木。我們往往讓它原封不動很長一段時間,或在大致相同位置以乾淨新鮮的棲木取代之。許多鳥種有每晚睡在相同地點的習慣。突然迫使牠們改變會帶來壓力。


  • EB Cravens. (2016, May). EB answers readers' questions. Parrots Magazine, 220, 14. (16/05/03):
我不提倡給大型鸚鵡李籽/核(plum pits),這基本上是老習慣(也包含桃子、櫻桃和杏子(apricot),即便小型鸚鵡無法打開它們)。這些水果的多數內核有些毒性氰化物,許多飼主寧可避開它們選擇其它水果,以免大型鳥打開攝取內核。這其實是不太可能的,因為我曾見到我們的一隻綠翅金剛「啪」很大聲地打開杏核,內核在她舌頭捲動一陣子,然後丟到籠子底盤不去碰它。此外若真的發生,要攝取大量這種內核才會真正危害到一隻鸚鵡,由於濃度非常低。順帶一提,已知臘嘴雀(hawfinches)會打開櫻桃核吃內部。在鸚鵡雜誌中我選擇不推薦多數飼主會避開的內核以免爭議。


  • EB Cravens. (2016, Feb). Feeding Facts: Some Mechanics of Parrot Eating. Parrots Magazine, 217, 12. (16/02/22):
隨著白晝持續縮短,我們進入冬季循環,我的多數鸚鵡開始改變牠們的夏季飲食習慣。牠們不再急著攝取生綠色食物、豆芽與諸類每天供應的東西。大多選擇蛋白質與脂肪豐富的堅果、種子、煮熟花生、黃豆等等。我們幾乎每年在荷爾蒙開始減弱且展開大量換毛時觀察到這些。
經常接觸各類食物的聰慧鸚鵡具有非凡能力以在任何特定時間挑選自己身體最需要的東西。當我發現我的其中一隻鳥於數週期間選擇更大量的同種食物,我會注意提供其充裕的量。
鸚鵡有時會拒絕熟又甜的水果,選擇生綠、半甜、酸而半熟的水果。這在喜愛咀嚼內含苦味物質的南美和非洲鳥種身上更是如此。這是為何我的鸚鵡們到了夏末逐漸只吃新鮮水果的種子,而摒棄多數果肉。芭樂、梨子、蘋果、無花果、李子、木瓜、石榴、甜瓜、南瓜,以及任何妳基本上能想到是新鮮且營養的都可以。對堅硬、單寧酸豐富食物的多數渴望更難自雜貨店供應,更容易在附近野鳥覓食活動地區獲得。



  • EB Cravens. (2014, Sep). For the Child within Your Parrot. Parrots Magazine, 200, 12. (14/11/03):
我們飼主有這麼多方法能提高鳥的活力與體能─攀爬網、長鞦韆、咀嚼玩具、懸浮餵食點、完全密集的綠葉樹枝好讓鳥絞轉細咬莖和嫩枝。有運動的鸚鵡保持活潑朝氣。牠們移動自如且毫不費力地支撐自己龐大的身軀。
沒有什麼比無聊更快破壞鸚鵡的赤子之心。數月甚至數年相同籠子中的相同餵食系統、棲木位置與玩具,最終很快會磨鈍一隻聰明的鸚鵡,使其久棲不動、好奇心減少,整體而言為自身的安全感而太過於依賴不改變。很容易注意到未至熟齡的鳥在這樣的環境下努力創造遊戲和有趣的雜技,但更年長的鸚鵡將終止任何這樣的嘗試。
多數寵物鳥飼主都意識到一個適當的餵養準則如何影響她們鸚鵡的整體健康。保持一隻鳥的朝氣及最佳狀態需要良好的飲食。日常餵養錯誤或乏善可陳的最危險結果是隻超重鸚鵡。肥胖的鳥往往身心不太活躍。牠們也容易提早老化與患病。


  • EB Cravens. (2014, Jun). Do you trust your parrot's good sense?. Parrots Magazine, 197, 11. (14/05/22):
我記得多年前在南加州的一場危險野火,其中描述提到一間繁殖場拼命試圖在濃煙殺死心愛的鳥群之前釋放牠們。但打開鳥舍的門甚至剪掉籠側出口,都無法促使所有的鳥離開牠們的鳥群,飛離保命。
當然這並非所謂的馴養,不過這的確讓人思考,將鸚鵡飼養在同一個無趣的圍牆內年復一年真正發生了什麼事。因此我們得出這段小敘述的關鍵:「別害怕去相信妳的鸚鵡的判斷力。」
...越世故、年長且經歷豐富的鸚鵡,他或她每天所做的決定將更為精明,當然,那多數是我們飼主和訓練員必須承擔的責任。
我們都意識到且承認鸚鵡很聰明─我們甚至喜歡向沒養鳥的人吹噓。然而,確實承認我們的寵物鳥與繁殖鳥聰明,並且信任那與生俱來的智慧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
我覺得捫心自問這個問題很重要:「我們是否過度保護我們的鸚鵡,限制了牠們所能成為的?」有了稍勤奮的學習、大量觀視及健全細心的生活常識─別在工作檯面留下讓Polly能嚐到的巧克力吻痕或老鼠餌料─我們將能對該問題明確地回答「沒有」。


  • EB Cravens. (2014, Mar). Life is good when you have a new toy. Parrots Magazine, 194, 12. (14/03/11):
不規則鋸成塊的松木、橡樹、桃花心木、白蠟樹、雲杉、巴沙木(Balsa)等等皆可使用。我們避免用紅杉木,由於它具有較高的單寧酸含量,不該被攝入。


  • EB Cravens. (2013, Sep). Owen: A case study of an African Grey. Parrots Magazine, 188, 12. (13/09/06):
無論鳥隨著命運變得多不開心,重新定位一隻已有其生活方式的鸚鵡是不容易的。像這樣的決定應始終在鳥的最高利益之下做抉擇。亦即,牠的生活能藉由飼主與/或環境的變換而改善嗎?
...身為鳥飼主我們都該捫心自問,我們的手養或繁殖鸚鵡是否成長至我們維持多年的飼養方式已不再適用?現在是否是時候改變或升級牠們的世界,好讓牠們重拾曾有過的一些年輕好奇心和熱情?我們是否為籠養鳥準備了牠們所認知度過生活的方式─透過讓牠們到外面的世界、結識新朋友和新的情境,並教導牠們新的東西,使機警和自信取代緊張與不安全感。無論未來能持續多久,飼主養鸚鵡的時間越長,她或他有更大的責任必須在未來籌備中拓展鳥的視野。


  • EB Cravens. (2013, Aug). Why does my parrot do that? -a birthing and raising perspective. Parrots Magazine, 187, 11. (13/07/31):
誰才是多數幼年鸚鵡的學習榜樣?誰是牠們的導師?有無數人類根本無法指導羽翼未豐鸚鵡的才能要學。
進階的飛行技巧使其能以不同的目的起飛和降落,避免撞傷與不安全的著陸點。
我們寵物鳥和繁殖鳥身上發生的異常行為並非與生俱來;因此我們不應責怪鸚鵡這樣的不協調。提供更自然的環境,和讓牠們表達真實自我─就演化來說─的機會,手養鸚鵡會相當合理地開始展現更為理性的行為。對飼主而言,核心關鍵是耐心與知識...


  • EB Cravens. (2013, Jun). Are you stressing out your baby birds?. Parrots Magazine, 185, 10. (13/06/05):
我說不清有多少次走進育鸚房而發現燈不斷開著。或見到鳥友進入手餵他們的幼雛,並驟然開啟頭頂的燈光。無罩玻璃育雛器和塑膠水族槽盒充分惡化這個問題─多麼充滿壓力的育雛方式!特別是使用螢光燈照明,其波長的閃爍及脈衝對年幼鸚鵡眼睛而言幾乎是迷幻的。
學著在燈光昏暗的房內照顧你的鳥。如親鳥會做的一般,而非以對仍羽翼未豐、眼睛尚未發育的鳥種來說不自然的視覺去觸碰。使用充沛的暗色柔軟浴巾覆蓋,提供安全保障,並給幼雛一個藏身之處。牠們會保持冷靜,睡眠和消化變得更好。
...我知道一些鳥友堅持讓他們的幼鳥習慣四條腿動物。...此事的另一面為那些幼鳥從未真正對周圍的狗或貓感到自在─而是當牠們無助時我們沒有注意到。唯有在牠們學會飛,且能轟然騰空於肉食者區域時,情況很明顯!尊重那些細微的捕食動物本能,你將擁有更聰明、安全的鳥。


  • EB Cravens. (2013, May). Learning to tolerate one another's avicultural views. Parrots Magazine, 184, 11. (13/05/17):
當誠實且謹慎的鳥類學家兩方,面臨道德推論的問題諸如「鸚鵡該當被籠養?」或「應允許鳥繁衍後代?」甚或「為試圖保護而奪走鳥類的一些飛羽是對的嗎?」參與討論的人們最好為彼此間的對話及態度保持彈性做準備。...畢竟艱難議題的真正智慧存於一個觀點中,或其相反,等待冷靜與神智清明以進行理解,而非急著吵架。有個不成文的規則,是它往往需要多而全面的手幫助其堅定不移地深入描繪。


(問:為何有倒吊行為)
...像蝙蝠一樣倒吊對許多鳥來說是典型的行為,牠們喜歡倒立,而且這在籠頂不需花太多力氣做到,只要一根指甲勾住即可。這是能夠查覺周遭危險、非常安全的位置。在彈性樹枝、粗枝或會搖晃的繩子上倒掛是另一回事,需要腳、腿部的力量─以及勇氣。以這種姿勢拍翅並透過翅膀和腳部肌肉把自己扶正至棲木上,是種進階的運動能力,可以對缺乏這方面能力的鳥慢慢訓練。

(問:手養鳥對選定之外的人為何不友善)
...這大多與過往的幼鳥學飛/社會化階段、在兄弟姊妹們該花數週一起進行被允許的遊戲時某位超出過多的底線有關。多數美國手養鸚鵡在牠們的生命中非常渴望具有意義的另一位─記住牠們自被扶養時就是孤兒,在鳥類感知上擁有很少自尊,因此牠們咆哮、狠咬,以牠們所能想出的最好方式反映出內在情感的弱點。


有許多樹種及其他可用植物:楓樹、山毛櫸、帶有小橡實的橡木、初春發芽的許多果樹、榆樹、白楊,甚至一些開花灌木如木梨、紫丁香、連翹、玫瑰等等。鸚鵡也能咀嚼松柏科植物─松樹、雲杉、冷杉、杜松、美洲落葉松等,雖然我們只能在葉子枯萎掉落的冬季讓鳥使用。綠樹最有營養的部分為新長的嫰枝─鸚鵡往往會花上數小時移除每一片葉子或花,吃多汁的附著節點並往下一節移動。我們也喜歡提供像是金魚草、天竺葵、紫羅蘭、紫苑、菊花、蘭花、萬壽菊及其他安全花卉給我們的鳥兒。若妳有漿果灌木,鸚鵡通常喜歡漿果帶酸的階段。...單寧酸對多數鸚鵡具有吸引力,並提供胃與其他的健康好處,由於富含礦物質的樹皮往往構成分枝(as does the often mineral rich bark form limbs)。

避免具乳白汁液的植物、夏威夷熱帶植物如夾竹桃和萬年青、木蘭是安全明智的。
譯註:單寧酸的其中一種型式出現在橡樹皮和葉子中。(from wiki)


(問:挑嘴的灰鸚如何改善)
...最好能從鸚鵡喜歡吃的食物範圍內開始修改牠的飲食。非洲灰鸚鵡在中型鸚鵡中額外需要較高的脂肪和油,可食的堅果仁往往相當適合此一過程。
...杏仁果、巴西堅果、核桃、榛果、夏威夷果等等諸如此類者都是擴充一隻挑嘴灰鸚日常營養體制的好食物。由於多數非洲鳥種並未發現有飲食過量的習慣(除非牠們完全缺乏某些營養且盡最大努力在單一飲食中獲取那些成分...),通常不必擔心牠最終會成為肥胖的鸚鵡。儘管如此,試著在合理範圍內避免鳥攝取過多單一食物;多餘的脂肪會影響肝臟、心臟、腎臟等。
...讓妳的灰鸚吃蔬菜(與水果,但就營養而言它們不太重要)可能會遇到問題。首先是強調質感。這意味著只有脆莖,沒有枯萎葉片的水田芥、紅蘿蔔葉、甜菜葉、荷蘭芹葉,以及來自安全花園的各種香草或花卉葉片─只要google搜尋safe flowers for parrots,妳將會找到一個完整清單。我們也從戶外的蔬菜和果樹上割下嫩芽嫩枝供鳥咀嚼。
...由於鸚鵡根據季節、天候、激素與身體需求,透過「週期」進食綠色食物,人們必須保持青脆綠蔬的穩定供給,觀察牠們偏愛或願意品嚐哪種。
...我們最喜歡讓鳥兒吃下新鮮食物的其中一種方式為選擇含籽的水果。石榴、百香果、木瓜、芭樂、無花果,甚至西瓜、梨(pear)、蘋果、南瓜等等。我們會挖出種子─有時會將它們洗淨以除去黏液─並餵給我們的鳥群。


  • Parrots-Dec-2011 (13/01/08) :
...我比較偏好一天餵我的鸚鵡們兩餐。
...首先,透過鳥兒的野外觀察,我們明白牠們經常於清晨積極覓食,然後下午黃昏之前會再次覓食。因此在那些時間照顧我們的籠中鳥,模仿我們在自然界見到的活動。針對日常自然活動、消化、睡眠與鳥類進化的天性相互配合。
...鸚鵡白天想吃的東西偶爾會突然改變,牠們不喜歡我提供的食物。舉例來說,如果我在早晨提供熟而濕的混合食物,接著開始下雨,我們的鳥兒們不喜歡在潮濕的日子吃濕而熟的食物。絕大部分會被留在盤中或被忽視,尤其是水果、稻米和豆類。這表示牠們特別渴望下午三點乾燥混合食料的到來。若我沒有檢查就提供第二輪食物,我的鳥兒將會在雨天中進食或被迫食用牠們身體所提醒與自己不合的食物。如果天氣寒冷、多風,這並不是一個很好的情況。


  • Parrots-Jan-2012 (13/01/08) :
...檢視老化鳥兒的活動程度時,往往會注意到牠們四處移動的速度不比同類年輕成員輕快。藉由棲木攀爬、以嘴或爪爬下網格,或短暫的飛行降落,它有時能判斷一隻鸚鵡是否患有關節炎。我認為人工飼養的生活在鳥兒身上產生許多關節與結締組織的壓迫。一旦牠們度過20歲大關,牠們可能會感到些許疼痛。當然對鳥來說,忍受不適而不表現出來是慣例而非特例!
...我的緩慢作法為務實地衡量作為一隻被眷養的鸚鵡被迫於數十年間過著怎樣的生活。數個月緊密地觀察牠以確定其主要好惡、生理與心理需求,然後建構一個與我們結論相配合之棲地和生活習慣。這肯定需要時間和一些想像力,但在我看來,年長鸚鵡,美國優良與惡劣之養鳥社群中的倖存者,相當值得我們提供牠們最好的。


  • Parrots-Jul-2012 (13/01/08):
手養鳥一般而言沒有在戶外長期作為嚮導的鳥類楷模。人類訓練也許是可以的,但完全不相同。再者,許多飼主僅選擇放飛單一隻鳥。這會增加其自身的危險。在自然界中,獨行的鳥往往意味著年輕、虛弱、走失或粗心而被老謀深算的掠食者看上、視為可能的追逐對象。所以我們必須始終牢記讓手養鸚鵡於戶外飛行具有可怕的風險。許多確實走失、受傷、精神受創或死亡。


  • Parrots-Jan-2013-p.10 (13/01/03):
...我再次重申,別過於講究你希望入手的下一隻寵物品種。不起眼的純綠色錐尾鸚鵡或在異國情調鳥店一角的亞馬遜,事實上可能擁有足夠的動物直覺去選擇你做為終身伴侶,儘管當你經過門邊時,從未預料到。


問:鸚鵡需要砂礫做為牠們飲食的一部分嗎?
EB:回答此一問題是有爭議性的。數年來,某些獸醫與鸚鵡飼主持續鼓吹手養鸚鵡能夠過量攝取砂礫,最後嗉囊被擠滿......事實上,田野調查已證明所有種類的鸚鵡確實會因許多原因而到地面上攝取砂礫──牠們甚至將其餵給巢中的幼雛。我所有會接近地面的繁殖鸚鵡在下蛋階段之前,會開始攝取地上的土壤、砂礫與易碎的基材一至二週,並在順利通過第一週的幼雛餵食後繼續吃砂礫。我在我較年長、有經驗的進口親鳥鸚鵡當中第一次發現,因此開始注意!
給寵物飼主的答案在於您所飼養的是哪個品種──某些鸚鵡如玄鳳、小鸚、公主以及其他會在地面覓食的種類(包括巴丹)會比折衷、好望角、吸蜜等等吃下更多砂礫。以軟食為主的比以種子為食的虎皮更不需要砂礫。有時軟食愛好者會選擇較薄的沙礫以滿足牠們的需求──如泥土和非常細的土壤。這也許因為砂礫含量較少、而且不會促成相同的消化活動──以代替給鳥兒的土壤形式填料與礦物質補充物。研究您鳥兒的品種...它會告訴您許多關於地面礦物質的需求...
最後必須強調,若每隔二或三週在飲食中提供含少量鹽和胡椒的乾淨砂礫,額外補充至眷養鸚鵡飲食的砂礫可以是非常安全的。舉例來說,我在我鳥兒的濕食中每隔二至四週加一次兩湯匙的牡蠣殼/砂/礦物質砂礫(在繁殖季給得更頻繁)。此一數量是提供給24隻完全長成、灰鸚至金剛大小的鸚鵡。


  • Parrots-May-2012-p.12 (12/05/14) :
...我認為,繁殖鸚鵡並不是問題。繁殖過多鸚鵡、且以錯誤的態度或錯誤的理由繁殖才是問題所在。希望未來的養鳥者能同理看待決定照顧鳥兒、而非不管不顧的繁殖者。
我認為該提到的最後一點。對希望幫助陷入困境的人工飼養鳥兒或實際上,所有動物的我們來說,發佈禁止繁殖、禁止銷售或類似的最後通牒與宣言是危險的。我們需要努力改變養鳥者,不是廢除它。若所有大型商業鳥類養殖場決定同時處理他們的鸚鵡──混亂和苦難只會接踵而來。毫無疑問,鸚鵡福祉需要這些人們冷靜傾聽我們所提出的建議,我們最不希望的是疏離直到他們對我們充耳不聞。當然,救援團體與鸚鵡福利機構絕不該採取這樣強硬的路線。這將意味著放棄所有那些繁殖者的鸚鵡、年長的三十、四十和五十歲進口鸚鵡,以及牠們的未來後代。
人類間的活體貿易已進行超過4,000年,且不會在2012年或任何短期之後停止。飼養活體動物教導我們的正確經驗必須每一個人都瞭解,以便在所有人身上發生改變。在此期間,我們能加強使照顧人工飼養鳥兒的事業更加良好的知識。


(註:問題為該怎麼幫助灰鸚不再害怕盆浴或噴澡)
E.B.答:
一直以來我的經驗為許多非洲鸚鵡不願意在牠們的水盤中洗澡,且如果不即早訓練,將會恐懼軟管或噴霧瓶。您嘗試的萵苣葉方法是正確的,但更積極激發灰鸚本能的方式是取得一個適當尺寸、帶有一些軟闊葉的橡木、榆樹、白楊或李樹(註:plum)之厚葉樹枝。當牠習慣棲息在樹枝上或在自己的棲木上靠近它們,將噴霧瓶裝滿溫水、噴在靠近牠的葉子上但不往牠身上噴。專注於腳的高度,並朝空中噴出非常細微的水霧以降落在葉子上和一些在牠的頭與背部。對牠模仿牠最喜歡的聲音、非常有耐心地進行。若牠退後,停止向牠噴霧,僅噴向樹葉直到它們被浸溼。接著離開讓牠做出反應。這種過程哄過許多我膽小的沐浴者們使牠們開始在潮濕的葉片間自己玩耍。
若您帶牠淋浴,將牠置於浴簾桿的濕毛巾上並讓牠看著您、吸收潮濕的溫暖空氣和濕氣──即便如此也對牠有所幫助。牠最終可能覺得夠舒服,您可以輕柔地向牠潑灑一些水,讓牠明白水並不可怕。同樣選擇一種習慣性的愉悅「淋浴聲」以展現這應該是種樂趣!


(註:有人詢問鸚鵡的喙部裂開,不曉得是不是缺乏維他命的關係?)
E.B.答:
...鸚鵡的喙部由生長板(註:growth plate)基部分層增長,於尖端脫落並從後方補充。擁有片狀剝落與分層的角質外觀是正常的,但過於乾燥或易碎則顯示為代謝問題。多數情況下,我們所遇到的鳥兒被餵食不均衡的飲食而間接影響到喙部。
過多的乾燥滋養丸卻缺乏omega脂肪酸是個問題──經常在非洲科身上出現。過多的乾燥種子,特別是白花子品種為更小型鸚鵡的另一個病因。
我們會開始提供這樣的鸚鵡生鮮、煮熟和發芽豆類的飲食以及蕎麥、扁豆、綠豆、大麻籽等等,並在每天的食物中加入幾滴亞麻油或純橄欖油以增加油攝取量。蔬菜比水果更加重要,您必須使蔬菜夠小片好讓鳥兒無法將它們直接丟出食物碗。經過六周,有時更短,結果將會顯示喙部變得更加具有延展性和光澤。
增加飲食中的堅果數量可能也會有所幫助。有些證據顯示喙部乾燥問題與肝功能有關。確保鳥兒所攝取為高品質之種子──盡可能由有機健康食物商店取得。加那利籽和栗米穗最好是來自農場和寵物商店的貨架。
灑在濕食、水果、蔬菜上的粉狀維他命比多數添加在飲水中的維他命有效。尤其是維他命造成水變色或明顯地改變口感時,鸚鵡會飲用極少量的水、吸收這樣的維他命。水也容易氧化添加物且過了大約一小時,當礦物質沉澱在底部會使它們相對地較為無效、未被攝取。
由一顆膠囊(200iu)中擠出少量的高級維他命E並輕輕地塗抹在喙部,可提供嚴重的片狀剝落短期幫助。環境濕度應稍微提高,特別是針對折衷、亞馬遜、P屬等等。


(註:有人詢問EB西葫蘆種子作為獎勵食物對鳥有無影響,以及披薩、麵包和麵包條的益處?)
E.B.答:
西胡蘆種子(Marrow seeds,南瓜科)對鸚鵡來說非常具有營養。包括錳、鋅等微量礦物質對健康有廣泛的助益,幫助抑制某些形式的癌變細胞,也是天然的驅蟲劑。
我們提供煮熟、烘烤(在我們自己吃完新鮮南瓜之後)或生的種子給我們的鳥兒。它們也可以發芽使其更具營養。
不幸的是在袋裝混合鳥食中的西葫蘆種子是品質最低的──它們通常扁平、在收成期未成熟、破舊或者不會發芽。若您的鳥非常愛吃它們,我會去高檔健康食品店或賣混合點心的超市購買一些人可食用的種子。此外,若您的凱克鸚鵡偏愛它們,牠可能在告訴您牠需要南瓜籽中的礦物/飲食成分,由於牠並沒有在牠的其它食物中攝取到。因此,我不會僅是提供它們作為點心獎勵,而是兩週左右每天提供更顯著的量(八至十顆)以增進牠的健康。之後若您發現牠不再選擇吃完它們,牠的身體很可能已被滿足而不再渴望。您有很多其他種子可以作為獎勵同時提供──葵花籽、一小塊核桃或杏仁果、松子等等。
至於披薩、麵包這類東西,您必須瞭解白麵粉基本上對鸚鵡而言是無用的食物,長期下來將使牠們缺乏特定的飲食需求。將這些點心保持非常少的供應量,並增添更好的東西如爆米花、全麥餅乾、無糖早餐薄片等諸如此類。若您提供75%或更多的乾燥混合種子給您的鳥,不論成分為何,您必須努力準備蔬菜和生、綠色食物(也許磨碎擺在最上層?)、水果、煮熟蕎麥、扁豆等等與粉狀礦物質維他命補充置入飲食。過多種子很可能會縮短您鳥兒的壽命且使牠們在年輕時期即體重過重。


問:嗨,EB,我只是好奇,栗米穗對鸚鵡有益嗎?有人告訴我它們脂肪含量很高、對鳥不好,但我最近讀的一本書上說它們脂肪含量低且是很好的點心。您會推薦栗米穗嗎?謝謝。

E.B. Cravens答:親愛的朋友,栗米穗(最常見的是white proso)對長尾鸚鵡、小鸚、雀科和金絲雀等等來說是很好的食物。
它含有約4%的脂肪,根據分析─比金剛、灰鸚、好望角攝取具大量油脂的白花子和葵花子所含40%之脂肪要少很多。栗米穗當然不是一種完整的食物,且需提供多樣化的其他食物包含磨碎蔬菜、水果、滋養丸、發芽穀物等諸如此類。
過去缺乏經驗的虎皮飼主習慣每天在他們鳥兒的籠子上掛栗米穗,因為鸚鵡「喜歡它們」。事實上,虎皮不斷吃、不斷吃是為了試圖在100%的栗米穗中滿足營養需求,所以最終會過重且普遍早逝。
找到新鮮栗米穗的供應商是很重要的....最好的種子為金黃色澤、莖部非常有光澤。它對所有鸚鵡而言是很棒的覓食食物,因為牠們花費很長的時間去嚼所有的種子,叢生的種子也使鸚鵡的爪子容易抓握。我們通常將8英吋的栗米穗剪成四到六塊,餵給我們的鳥兒。也可以將莖部附在彈簧夾上固定於籠側,讓鳥啃咬。每周一至二次補充於良好的混合飲食中是足夠的。若您對商店中的乾燥栗米穗存疑,嘗試讓一小團栗米發芽將會讓您知道它是否仍然安全和「活著」。
栗米穗是我們給對啃咬有興趣、開始學吃的幼鳥所提供之第一種食品之一。即使牠們在剛開始其實只會吃進一點點,它教導了牠們關於質感和種子食物的拔取,而且富有咀嚼樂趣。
另一種提供栗米穗的絕佳方式為在裝有乾淨清水的鍋中催芽24小時,期間漂洗四至五次以保持水質新鮮。種子會「彈出」白色的芽點,若保持潮濕它將會萌芽,但即使是在冰箱中也別再多泡一天水。這改變了存放乾燥種子中脂肪─醣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一旦鳥習慣吃變軟的它們將攝取更多營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