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2019

Clinical Avian Medicine(禽類臨床醫學)(持續更新)

19/04/04停止在此更新本文,請點我到新網站觀看更多內容
※ 以下內容未經同意請勿轉載,所有圖文內容並非做為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All articles are not used for commercial purposes. All rights reserved by the original authors.

  • Soft Tissue Disorders-Miscellaneous Surgical Procedures-AMPUTATION(軟組織病症的手術解法-其它外科手術-截肢/切除術). Clinical Avian Medicine, 35, 825. (18/01/16):
切除腿
只有一條腿的禽類大多運作良好,特別是鸚鵡。考慮禽類患者的腿部截肢務必謹慎。若腿的末端被截肢,禽類患者會試著用殘肢步行。腿部截肢的禁忌(Contraindications)包含肥胖、對側腿的骨關節炎或鳥無法運用自身翅膀協助平衡。提供適當的棲息材質以利抓握與避免術後和棲息有關的禽掌炎很重要。嚴重的骨折不癒合、開放性骨折的嚴重汙染、形成腫瘤、腿部末端嚴重創傷或感染的禽類患者必須做截肢治療。股骨大部分位在體壁的皮膚內,股骨中間的截肢為覆蓋骨骼末端提供充足的組織,避免自殘,外表也可接受。圈養猛禽術後對側腿的禽掌炎是常見的後遺症,不過在攝取適當飲食與使用適當棲木的鸚鵡身上很少觀察到。



  • Soft Tissue Disorders-Miscellaneous Surgical Procedures-AMPUTATION(軟組織病症的手術解法-其它外科手術-截肢/切除術). Clinical Avian Medicine, 35, 823-825. (17/11/15):
鸚鵡似乎很能忍受翅膀切除術,不過飼主往往產生情緒上的狀況,動手術前會需要外科醫師詳細的諮詢。當切除術並非用在鳥的嚴重創傷,而是來自腫瘤、骨折無法癒合或慢性感染,手術會順延一至兩天好讓飼主有時間做決定。
源於腫瘤或感染的切除術,拍攝術前的放射線影像是必要的,以確保可能由近軀端蔓延感染至皮膚或軟組織的骨骼完全被切除。

切除翅膀
進行翅膀切除術時,希望盡可能靠近末端動手術。這能讓翅膀保留一部分正常的平衡功能。有些禽類患者在切除部位受創,可能需要一個更接近軀幹的切除位置。翅膀切除術可分為三種不同類別:末端、翅膀中段和近軀端。翅膀末端切除術可解釋為由末端至腕關節的切除術。這種手術的適應症[1]包含翅膀末端無法動手術的腫瘤、嚴重創傷或慢性感染。這些一般出現在小型鳥如虎皮、牡丹或玄鳳身上,這些鳥種對切除術的需求並不罕見。
翅膀中段或肘關節切除術適用於有外傷、橈骨或尺骨無法癒合、腫瘤或三級飛羽末端受感染的中小型鳥。在這個部位執行切除,鳥將喪失飛行能力,但會維持翅膀的平衡運用。
近軀端或靠近肱骨的切除術適用在傷至翅膀末端的慢性創傷、腫瘤,無法癒合或開放性、被嚴重汙染的骨折與嚴重感染。鳥會失去翅膀的平衡能力,但多數鸚鵡似乎能適應無礙。

[1] 適應症:indication,又叫指征,指藥物、手術等方法適合運用的範圍、標準。 
:翅膀因槍傷被切除的鴨子,術後順利存活


  • ORCHIDECTOMY AND TESTICULAR BIOPSY(睪丸切除術與睪丸生檢法). Clinical Avian Medicine, 35, 818 (17/08/25): (17/08/25):
施行睪丸切除術的症狀包含睪丸腫瘤、睪丸囊腫,以及對藥物治療無反應的睪丸感染與發炎狀況。腹腔鏡手術是睪丸生檢法的首選。閹割技術包括運用於雞的單純截取、雷射切除、血管抽取與完整手術切除。除非整個睪丸被完全移除,睪丸再生是極常見的。移除睪丸具有顯著的出血風險,不應用來取代行為治療、改變環境或與睪固酮相關行為疾病的外因性荷爾蒙治療。此外,遭閹割的甘柏氏鵪鶉和鱗鵪鶉維持華麗的繁殖期羽毛且展現明顯的侵略性,顯示這些行為是透過學習或荷爾蒙影響,而非因睪丸產生的睪固酮。手術前先進行藥物治療,以降低睪丸活性程度。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35 Cloacal Surgery-CLOACAL PROLAPSE REPAIR(泄殖腔手術-泄殖腔脫垂修復) p.819 (17/08/02):
泄殖腔手術是罹患泄殖腔脫垂的患者,為移除泄殖腔與進行乳頭狀瘤清創術所必須做的治療。舊大陸鸚鵡,特別是巴丹,可能形成間歇性或永久性的泄殖腔脫垂。括約肌色調變淡、慢性疾病型自慰(chronic masturbation)和壓力,以及慢性細菌性泄殖腔炎皆與該疾病的成因有關。徹底的病史與醫療評估往往能導出病因。

若藥物治療無效,為避免泄殖腔脫垂,外科手術介入或許是必要的。輕微脫垂可透過暫時性的褥式縫合肛門兩側或肛門上的兩道橫向縫線來解決。縫線不應置於肛門裡,因為有對神經分佈的潛在損害。由於術後常見泄殖腔鬆弛,對肛門使用荷包口縫術是禁忌。任何包含手術固定泄殖腔壁、腹部肌群或肋骨的過程將在排泄與產蛋期間干擾正常生理運作,也可造成患者顯著不適。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35 軟組織病症的手術解法-輸卵管子宮切除術(SALPINGOHYSTERECTOMY) p.814 (17/06/29):
輸卵管子宮切除術包含輸卵管的移除。需做輸卵管子宮切除術的治療是為了防止產蛋、解決與產蛋相關的疾病狀況、輸卵管的感染/炎性疾病、輸卵管腫瘤、輸卵管扭轉、輸卵管脫垂,及腹壁繼發性至慢性生殖行為的衰弱或形成疝氣。由於可能的風險,亦即術間病患出血,這通常不作為預防手術。不過技術諸如輸卵管子宮切除術的內視鏡檢查法,在年輕玄鳳身上已被形容成移除年輕鳥類輸卵管的預防性手術。性行為與產蛋期間,輸卵管會肥大且血液顯著供應至卵巢和輸卵管。若可以的話會建議延遲手術直到生殖道進入不活躍狀態,進而降低患者的出血風險。透過術前的藥物治療,可能停止產蛋,可減少卵巢與輸卵管的尺寸和組織血管性(vascularity)。
輸卵管的尺寸與狀態隨著患者的生殖和心理狀態而改變。曾罹患生殖疾病的鳥,特別是生殖腔,可能具有明顯的沾黏,使輸卵管的手術移除複雜化。這些可能包含輸卵管與腎臟、泄殖腔與其它腔體結構的沾黏。分離這些沾黏物必須注意,因為出血和受影響組織的撕裂可能發生。荷爾蒙的反饋迴路大概介於子宮與卵巢之間,控制濾泡發育和排卵。許多鳥在輸卵管子宮切除術後,濾泡會成長但不會進行排卵。不過有些鳥,也就是雁形目會發育大型濾泡,並自由排卵至體腔。應告知客戶這種可能性及藥物治療以控制排卵,可在這些患者身上考慮卵巢切除術或卵巢的冷凍療法。
圖說:
在鳥身上以內視鏡檢查輸卵管子宮切除術。左圖-在單極電燒手術彎剪切開靠近泄殖腔接合處的管道時,用抓取鉗抬起輸卵管與子宮。右圖-檢視隨後的內視鏡手術,請注意輸卵管和子宮完全消失。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35 軟組織病症的手術解法-修正食道狹窄(ESOPHAGEAL STRICTURE) p.806 (17/06/27):
食道狹窄可能是先前感染(滴蟲、毛細線蟲、念珠菌)、軟管餵食造成的創傷、燙燒傷、攝取異物或繼發至醫源性的手術創傷演變的結果。因此,一旦被診斷出食道狹窄,必須確認潛藏病因並處理。或許會需要置入咽胃管供食。狹窄可在數週期間透過一系列直徑漸增的軟管進入口腔和食道來解決。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35 軟組織病症的手術解法-胸骨(龍骨的龍骨瓣)潰瘍損傷的修復 p.789 (17/03/21):
龍骨瓣的潰瘍損傷往往最常由外傷導致。也涉及燒燙傷、異物、痘病毒、分枝桿菌或其它有壓力的情況如高溫和過於擁擠。不當剪羽,特別對身軀較重的鳥(非洲灰鸚及亞馬遜)而言會導致鳥在試圖飛行時撞擊地板。這種創傷會形成瘀傷或龍骨瓣上皮膚的撕裂。過往創傷留下的疤痕通常在例行體檢時明顯可見。龍骨瓣上組織的自殘也會出現。繼發性細菌感染常見於這個位置,通常與厭氧菌相關。

若避免患者摔落且再次損害該部位,龍骨瓣的外傷性損傷往往容易癒合。反之,重覆受創與/或自殘會造成更嚴重及慢性的病變。這些病灶會需要大量的外科清創。
圖右:龍骨瓣
圖左:這是另一隻被剪掉太多飛羽的年輕灰鸚。她每次試圖飛向她的飼主時會撞到地面,並使她的胸肌裂開。我們必須讓她服用止痛劑、抗生素並照料傷口,直到它完全復原且飛羽長回好讓她能再度滑行。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35 軟組織病症的手術解法-羽毛囊腫 p.785-788 (17/03/20):
鳥具有較薄而乾燥的表皮。羽區的皮膚可能僅有十層細胞的厚度。真皮層鬆散地附著在肌肉筋膜基部,除了牢牢黏附在肢體末端骨骼上之外,皮下組織非常少。

羽毛囊腫 Feather Cysts
羽毛囊腫通常因外傷或毛囊變形形成。直接受創、操作和化學上的燒灼也是引發原因。單側毛囊受損可造成羽毛生長不對稱。發育中的羽毛接著會朝身體拱形倒長,形成羽毛囊腫。某些金絲雀品種,特別是Norwich、Gloucester及其混種會因異常羽毛生成導致囊腫成長(圖35.10)。這些鳥已遺傳選擇長出絨毛般柔軟的羽毛類型,使牠們易於感染羽毛囊腫。營養不良,病毒、細菌與寄生蟲感染也會引發羽毛囊腫形成。
圖35.10:多發性羽毛囊腫可出現在身體上、覆蓋於局部區域或特定羽管下。多發性囊腫可用紡錘形或梭狀切除法手術移除,隨後以單絲縫線用簡易連續模式首次閉合。

外科醫師應檢查囊腫以確認其是否含有可生長或壞死的羽毛。透過在囊腫末端製造小切口並檢查內部,進行初步的羽毛評估。應盡力挽救可生長的,特別是那些包含尾羽及飛行羽的羽毛與組織。
如需切除,解剖刀的運用有助於受感染毛囊的完全切除而不損及相鄰毛囊。對鄰近毛囊和/或它們血液供給的破壞會阻斷羽毛形成,並導致額外的羽毛囊腫形成。放射線電灼法已被成功施行;然而鄰近毛囊可因難以控制組織損壞的範圍而受損。羽毛囊腫一般具有良好的血管供應,故止血是必要的。
毛囊囊腫偶爾可藉由袋形縫合術(marsupialization)挽救,特別如果是單一囊腫或大型毛囊。新生成羽毛必須謹慎監視囊腫的形成與新羽毛的畸形外觀。若上皮細胞已受損嚴重,羽毛可能無法再生。
尾部的羽毛囊腫可能是嚴重且損及外觀的。鳥可能自殘它們並發展繼發性感染。尾綜骨的截肢,對罹患多發性囊腫或軟組織周圍及下方骨骼嚴重受損的病患而言是種選擇。術中出血與術後疼痛可能很嚴重,止血和止痛是順利成功的關鍵。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35 軟組織病症的手術解法-雷射手術 p.783 (17/02/20):
雷射對於禽類手術極為掛慮的止血特別有效。需執行手術的跡象包含輸卵管子宮切除術(salpingohysterectomy)、 睪丸切除術與截肢。
它也有利於切除肉芽腫、膿腫與腫瘤。內視鏡二極體雷射技術提供至解剖位置的最小化侵入性出入口,及內視鏡控制止血。肺和頭、胸、後胸(caudal thoracic)與腹部氣囊中的淺層肉芽腫已成功以810-nm二極體雷射方式切除。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35 軟組織病症的手術解法-傷口癒合 p.781 (17/02/20):
圖35.6:看得到來自先前手術的疤痕(箭頭處)。皮膚和腹壁間可能有輕微沾黏;不過傷疤通常很少在禽類患者身上形成。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35 軟組織病症的手術解法-病患準備 p.776-777 (17/02/13):
禁食
鳥類通常維持比較低的肝醣存量。肝醣存量可在24至36小時期間快速減少多達90%,在小型鳥身上可能更多。不過,在麻醉患者之前將嗉囊完全排空是很重要的,以防逆流和吸入。因此,一般準則包含體重小於300g的鳥需短又快的2至4小時,體重大於300g的鳥需5至8小時,食果動物需2至4小時,而體重2至4公斤的大型猛禽需24至36小時。建議直到麻醉前一個小時,都禁水。
腸胃減少蠕動可變更這些建議。麻醉前嗉囊應立即徹底觸診。若嗉囊未排空完全而手術必須進行,液體或流質食物可透過餵食管吸出且/或頭部於術間應被抬高以避免嗉囊內容物逆流或吸入。替這些患者插管以保護氣道(airway)是明智的。插管後,可將棉球或紗布置入咽頭末端好避免嗉囊內容物逆流。
麻醉和止痛用於提升患者的舒適度並降低術前、術間及術後的壓力。

定位(positioning)
患者的定位隨手術方式變化。側臥與背臥姿勢最常見(圖35.1)。採腹臥(ventral recumbency)姿勢的禽類患者呼吸系統可能受損。需要腹臥的手術包含尾脂腺切除術、尾綜骨手術及背側羽毛囊腫切除術。
患者被適當定位後,非創傷性膠帶如紙膠帶或某些醫用膠帶可用於固定患者。保定板在市面上可購得,且為一些外科醫師所偏好。將患者固定在平台有助於接下來術間重新調整定位的需求。
鳥需要龍骨與肋間肌的運動來進行呼吸作用,因此,應注意避免外科用覆蓋巾、器具或外科醫師的手施加任何壓力在胸部上。
圖35.1:側臥與背臥的病患姿勢最常使用於禽類手術。應注意避免外科用覆蓋巾、器具或外科醫師的手施加壓力在胸部上,由於鳥需要龍骨與肋間肌的運動來擴張胸部進行呼吸作用。對皮膚和羽毛無傷害的膠帶如紙膠帶或某些醫用膠帶可用於固定患者。

體溫調節
體溫過低是個重要問題,特別對於小型鳥種。有幾種加熱系統包括循環式水加熱墊、強制加熱空調及天花板熱源。有的可能無法提供患者足夠的熱度補充,其它的可能會阻礙到外科醫師和/或麻醉師。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35 軟組織病症的手術解法 p.775-776 (17/01/06):
禽類手術的預備與注意事項
評估患者
應在麻醉與手術前先取得完整的病徵描述及病史並進行體檢。
術前診斷可包含血液常規檢查、血清化學和電解質數據及其它血清或血液檢測。外科醫師應為每一種診斷測試評估險益比,特別是較小型禽類病患(<100g)。術前採血可導致血溶量減少與/或貧血,使這些鳥在手術中出血而危及性命。血液研究結果可排除或延遲類似用於家畜的非急需施行的手術。包含以下幾種:
  1. 血球容積比提高,可意味脫水或心血管功能不良。
  2. 血容比降低。貧血患者的手術風險增加,特別是若在手術期間出血。嚴重貧血(即血容比<20%)需要在術前先修正或治療。
  3. 總蛋白質降低,可能延緩癒合並意味潛在代謝疾病。
  4. 白血球增多症,可能表示有感染或發炎過程,需要術前、術間及術後的抗菌治療。術間應依必要性使用抗生素或抗黴劑。
  5. 低血鈣症可能有麻醉上的風險,損害心臟與神經機能,削弱骨折修復後的骨骼癒合能力。強烈建議術前先評估鈣和游離鈣兩者總量,特別是有營養不良相關或產蛋病史的患者。
  6. 器官系統疾病(如腎、胰),可能需要在術前以藥物治療,也會影響麻醉劑的選擇。
  7. 肝功能不全,可因肝製造的凝血因子減少而削弱患者,同時降低肝功能,可影響患者多種重要的體內恆定。
  8. 血小板計數下降,病患容易產生凝血障礙。
  9. 電解質失衡。
厭食、疾病和緊迫都可造成氮失衡。飢餓與疾病能導致高代謝狀態,而緊迫能使起初的代謝狀態隨後轉為高代謝狀態。高代謝增加體內的蛋白質需求。鳥類具有比哺乳類更高的蛋白質需求。蛋白質需求會因修復組織、生產血球和手術所伴隨的抗體生產而進一步提高。
碳水化合物是排氮的能量來源,常被用來修正與緊迫相關的負氮平衡。成功的術後患者需要正氮平衡以促進組織修復,和非蛋白能源以滿足牠們增加的熱量需求。血糖降低的患者應以靜脈注射葡萄糖作為牠們術前和術間的輸液療法。
生長、再生、疾病與組織修復需要額外的能量。嚴重創傷和敗血症會提高患者靜態需求1.5至3倍的能量需求。
營養失調可導致肥胖、維生素A缺乏症及其它營養相關疾病。這些病症會造成麻醉和手術上的風險,使患者容易受感染,癒合延遲與/或凝血障礙。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34 骨科疾病的手術解法 p.771-772 (16/12/19):
禽掌炎
禽掌炎是褥瘡與足底感染的結合,是豢養被掠食鳥類與水禽的常見症狀,也在主要為玄鳳和亞馬遜的鸚形目身上見到。誘發因素包含肥胖、營養失調、缺乏運動、棲息處不適當及承受不平均的體重,往往出現在後肢受傷的病例。
初始病變透過主動充血、趾墊、蹠部皮膚與承受最大重量位置變平坦來辨識(第一型)(圖34.18, 34.19)。這些病灶在未治療之下發展,細菌侵入皮下組織,造成疥癬和輕微腫脹(第二型)(圖34.20, 34.21)。有些可能進一步發展形成乾酪性膿腫,伴隨腫脹與疼痛(第三型)(圖34.22)。腱鞘感染導致相對應的蜂窩性組織炎延著跗蹠關節感染,腳趾與屈肌腱破裂(第四型)(圖34.23),腹部到第二趾種子骨的骨關節炎,以及跗蹠-趾骨關節的敗血性關節炎(第五型)(圖34.24)。
治療和預後取決於病程,但所有具備病灶的鳥應做出以下改變:

修正飲食上的不足。對鸚鵡而言,轉換至配方飲食很重要。
更換棲木表面,好讓受力更平均。用繃帶材料綑住木頭棲木,或用人造草皮、其它地毯材料覆蓋棲木會使鳥每一次棲息時有不同的體重分布。水泥與砂紙覆蓋的表層必須清除。
減輕鳥的體重。這往往搭配自高脂肪種子飲食轉換至配方飲食。
增加運動量。應鼓勵寵物在各種平面上四處走,且必須讓牠們出籠。允許飛行。

上述變化通常足以治療第一型疾病。無反應病例應做可能降低輸液至腳部或其它延遲復原的系統性疾病評估。
所有罹患第二至五型的禽掌炎應採取抗生素治療。所選藥物依據菌種培養及敏感度測試。好的初始選擇包含amoxicillin/clavulanic acid的組合、enrofloxacine或Lincocini。
第二型禽掌炎可藉由徹底清潔腳部及施以藥物軟化疥癬來治療,例如水膠體傷口敷料或sodium fusidate軟膏。一旦疥癬被移除,縫合下方傷口並包紮。
更進階的病例(第三、四、五型)需要手術介入。針對清創和再上皮化做治療。可在傷口中填入AIPMMA beads以提升局部抗菌程度。大型傷口以荷包縫合法處理,且可接受表面變粗糙(granulate)。製作硬質腿部敷料來支撐腿,並提高足底表面,避免與棲木接觸。
第四、五型禽掌炎的預後為待觀察(guarded)至不良(poor)。此疾病往往導致腳趾的畸形和功能障礙。
圖34.18:只挑種子/滋養丸飲食中燕麥吃的太平洋身上第一型的禽掌炎初期。
圖34.19:只吃全種子飲食的虎皮的第一型禽掌炎後期。
圖34.20:攝取全穀物飲食且居於粗劣地板表面的火烈鳥的第二型禽掌炎。
圖34.21:罹患鐵貯積症的八哥的第二型禽掌炎。
圖34.22:攝取全種子飲食的玄鳳的第三型禽掌炎。
圖34.23:罹患第四型禽掌炎的二十歲玄鳳,伴隨骨頭、肌腱變形及攝取全種子飲食。
圖34.24:飲食與居所失當的美國白頭海鵰的第五型禽掌炎。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34 骨科疾病的手術解法 p.771 (16/12/14):
截肢
每隻鳥對於無論是胸部或後肢截肢的承受能力取決在鳥的體型、行為與恢復機能的需求。截斷骨頭優於截斷關節。骨頭末端會萎縮並維持足夠的軟組織覆蓋
截斷翅膀對多數鸚鵡而言是相當可行的,但明顯影響平衡。多數的鳥會學習適應。翅膀往往在近軀端的接合處和肱骨的三分之一處截斷,留下足夠軟組織以閉合。
截斷後肢始終要考量到在肢體背部發展的禽掌炎。鸚鵡,特別是提供配方飲食和適當棲木的較小鳥種,對截斷後肢的忍受度佳。有兩處常截斷的位置:跗蹠骨近端與股骨中段。截斷跗蹠關節的優點是建立出由厚鱗皮膚包覆,能承受負重的殘肢。有些鳥會破壞這種殘肢,而股骨中段截斷處是表面性的,同時留下足夠軟組織以閉合。術後,鳥通常受益於更寬廣、裝填墊料的棲息處,直到牠們增加自身平衡感。
圖源:邱治璋醫師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34 骨科疾病的手術解法 p.761-762 (16/12/13):
骨科的傷害在寵物鳥醫療中很常見。一些更常見的成因是摔落、撞擊窗戶或吊扇、擠壓事故如被踩到或遇到貓狗。
決定性的骨折固定很少是緊急狀況。由於這些傷害多數是創傷性質,必須優先穩定患者。休克、出血與敗血症的緊急治療涉及其它範圍。全面評估患者,包含飲食、管理和藥物併用的狀況是很重要的,而非僅關注明顯的創傷。
檢驗前先從飼主口中獲得詳盡的病例。初步檢查患者時,骨科問題可以跛行、落翅、輕癱、腫脹或開放性傷口來呈現。初步穩定患者後,有必要進一步調查這些異常情形。
一開始的骨科檢驗通常在鳥清醒狀態下進行。碰觸鳥之前,先目視評估在籠內的牠:
兩條腿的負重是否相等?
翅膀是否維持對稱且在正確位置上?
是否抓著棲木?
整體姿勢是否正確?
初步目測後,保定動物並依序評估骨骼系統。觸診顱骨,撥開覆蓋頭部的羽毛以檢查頭部出血或其它創傷。顱骨的透光試驗可鑑別小型鳥的顱內出血。觸診龍骨以尋找骨折證據。觸診及目測整個脊柱的長度可顯示偏移或腫脹。翅膀和腿可由近軀端往末端檢查。針對長骨評估骨折、偏移和腫脹,並評估關節的適當移動範圍。兩側附肢可相互對照。仔細檢查被伸展的翅膀,因為醫療性骨折可由鳥在保定不當時嘗試拍翅而導致。
懷疑或鑑定骨科創傷需要在麻醉情況下更進一步檢查。可選擇的藥劑是Isoflurane或sevoflurane。麻醉中,可疑區域可進行更完整的評估,包含檢查腫塊、小傷口清創與檢查、浸濕或拔除羽毛以便更靠近檢查(圖34.1),也可拍攝X光片。
圖34.1:以酒精浸濕或移除骨折部位的羽毛往往顯現挫傷情況。

放射線技術和定位涉及其它範圍。最少需要兩張相互垂直的視圖來評估特定區域。以放射線拍攝未受影響的對側肢體往往有助於比較,特別因為鳥類間的解剖結構相當多變。
接下來骨科問題的鑑定,必須制定治療計劃。骨折應暫時以夾板或繃帶固定,直到患者穩定到足以進行手術修復。
請記得夾板和繃帶通常只用於臨時固定。
選擇最可靠的適當修復技術將取決於幾個變因,包含患者體型、術後恢復機能所需的程度、費用、外科醫師的技術以及與藥併用的狀況。
第一項條件的重要性,患者的體型,往往被低估。許多禽類骨科技術發展是用於重約1KG的猛禽。儘管連接固定器(Tie-in fixators)是為重約1KG的鳥開發,可利用的硬體能應用在65-100g的鳥身上。這些技術對重20g的金絲雀而言或許不可行。與較小尺寸、小型患者手術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相關的負荷減輕,往往有助於決定如何更謹慎地處理小型患者身上的骨折。
每位外科醫師的目標應為使每個患者恢復至受傷前的活動程度;然而,這不是永遠都能做到。必須考慮不可野放的野鳥在術後的生活品質。同樣情況下,寵物鸚鵡可擁有優良的生活品質。
必須始終提供並建議理想的固定方式,但成本更低的替代法也可考慮。成本更低的選擇可能會犧牲術後的機能回復,但對寵物鳥來說這會是可接受的妥協辦法。術前與飼主的溝通和手術固定技術同等重要。
最後,所有的外科醫師對於禽類骨折修復不會具備相同的技術和經驗。應考量將骨科案例轉診至更富有經驗的外科醫師。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12 評估與治療心血管系統 p.380-392 (16/09/20):
p.380
臨床診斷活禽的心血管疾病會是困難的。鳥沒有明顯脈搏。此外,聽診對哺乳類來說是重要的標準技術,卻很難在鳥身上實行。
罹患心臟疾病的鳥往往向獸醫呈現出虛弱和嗜睡的病史。某些情況下,心血管衰竭可依據眼眶周圍皮膚(特別是灰鸚)變為藍紫色與腹部膨脹來懷疑。非專一性症狀如呼吸困難和運動耐力不足也可使初步診斷導向心臟問題,並指示更進一步的診斷程序。
放射線影像常見於禽類醫療,且成像技術建立完善。它可能(往往碰巧)透露心血管疾病的跡象,並指出更進一步診斷的需要,尤其是心臟超音波。心臟與內臟器官的位置、大小和形狀連帶主要血管的阻射率應被評估。
心臟形狀和大小的變化往往被視為心臟輪廓擴張。這可由不同病因造成(如肥大、膨脹、心包滲液、動脈瘤、發炎或贅瘤)。這些病因之間的放射線影像很難區別。在現存心包滲液的情況中,慣用的放射線影像可能指向心臟輪廓不規則的心肥大。

p.387
並行治療(Accompanying therapy)對維持循環穩定性及器官機能是很重要的。肝和腎功能會受到循環問題影響。肝會充血,腎血流量會減少,造成毒性代謝物和尿液排泄物增加,影響鳥的周身狀況。肺部機能降低可以是左心衰竭引起肺充血而直接導致。纖維化的肺會增加右心室的負擔。此外,氣囊體積減少會導致呼吸困難與低氧血症,破壞心臟。

p.392
鸚形目鳥類的動脈硬化是最常被形容的血管病理變化。不同的病因皆被討論;最常見的成因是高脂血症、內皮發炎、中毒、免疫複合體、張力過高與/或壓力因素。年齡、數年的營養不良以及缺乏運動顯然在動脈硬化的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常罹患動脈硬化的鸚鵡為亞馬遜(尤其是藍帽亞馬遜)、灰鸚和巴丹。
肉眼可見的變化包含動脈管壁增厚、內膜變粗糙、硬化與變淡黃色。鈣化可導致較大動脈如主動脈和頭臂動脈幹(brachiocephalic trunk)的斑塊狀或瀰漫性硬化。
圖12.14:罹患動脈硬化的灰鸚屍體剖檢。主動脈(箭頭處)管壁的增厚及變色

動脈硬化通常在屍體剖檢時確診。臨床表現往往缺乏或僅導向初步診斷。可能的症狀包括嗜睡、神經性跡象(震顫、下肢麻痺)、運動耐力降低與呼吸困難。猝死可能發生。
供應均衡飲食與充足的運動機會是重要的預防因素。適當的飛行運動和飲食能預防此心臟疾病的主因,肥胖。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10 p.343-346 (16/05/05):
整合療法(Integrative Therapies)自世界各地構成一十分廣泛的學科。這些療法許多可應用於治療寵物鳥,儘管它們都沒有特別針對禽類開發。由於鳥類尚未被馴化,留下的基因與演化方面接近其野生同類,牠們對自然療法往往非常敏感。某些形式,如整脊治療與針灸必須為禽類解剖和生理上的差異做修改。其它的可從人類或其他哺乳類身上輕易推斷,些微調整。一些例子包含順勢療法、花精、保健食品與許多草藥。其它療法如擴散芳香療法,必須謹慎使用以避免中毒反應。鳥類的整合療法在中國家禽藥學透過施行針灸及草藥療法已存在數百年。

獸醫的針灸術
針灸是以中國傳統醫學(TCM)著稱的整體健康系統之一。其它中國傳統醫學組成包含適當的營養、運動、草藥與妥善的生活方式。中國傳統醫學的主要前提為我們是自然的一部份,透過與自然界建立平衡以達到健康目的。這種自然平衡具有中國陰陽概念的特色,是事物如明與暗、溼與乾、熱與冷之間的平衡。
在鳥身上使用針灸會因牠們解剖學上的差異與生理特性出現各種挑戰。鳥具有高代謝率和相對較高的體溫(42.4° C),伴隨快速的心跳與呼吸速率。牠們中空軀體內有氣囊、含氣骨(pneumatic bones)及中空羽軸。相較於哺乳類,鳥較為乾燥,擁有極小的保溼腺體。這些特性讓鳥自然產生陽氣。因此,當鳥生病時,牠們有相對或實質上陽氣過剩的傾向。對被保定的鳥而言,使用針灸時壓力和內在焦慮也必須予以考量。此外,由於鳥出於本能地隱藏病徵,選擇針灸處之前牠們必須被徹底檢查以揭露牠們的真實狀態。

中國傳統獸醫學科中的某些病症更常見於鳥類。一般來說,這些包含肝陰虛、心陰虛、肝氣鬱結、腎陰虛、血虛、肺陰及肺燥。腎精虧虛常見於數代近親交配的玄鳳和虎皮。被描述為風濕與濕熱的外在病理因素常見於西醫診斷的微生物感染。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8 疼痛管理 p.233-234 (16/03/30):
國際疼痛研究學會(IASP)將疼痛定義為一種不愉快的感覺且情緒經歷與實際或潛在的組織傷害有關。IASP同時包含此定義下的一個要點:無法溝通之下絕不能否定個體正承受痛苦且需要減輕痛苦的適當治療之可能性。這是個十分重要的聲明,為非語言種族,包括人類與所有物種對承受疼痛提供可信度。
我們如何知道一隻鳥正經歷持久疼痛或慢性疼痛?一般認為疼痛的鳥在一種或更多正常行為中有所改變。為準確評估疼痛,觀者必須熟悉該鳥種及個別鳥隻的正常和疼痛相關行為。群居鳥種會降低牠們的社交互動。
體重減輕對疼痛而言並不特別,但由於它可量化,記錄鳥的每日體重是非常有價值的。若施以止痛隨後出現體重增加或穩定,那麼它便是有用的指標。
僵直靜止(Tonic immobility)是種與生俱來的恐懼反應,以意義深遠且可逆的運動抑制狀態為特色。對雞來說,蹲伏靜止與持久疼痛、壓力與恐懼反應有關。
寵物鳥術後或慢性疼痛的情況下可能表現出類似僵直靜止的姿勢。已有僵直靜止演化為被捕食物種的反應,以降低掙扎所帶來之潛在傷害的主張。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7 急診與重症照料 p.228 (16/03/22):
噴嚏與鼻腔分泌物可能在暴露於點燃的香氛蠟燭之後發生。有些香氛蠟燭含鉛製成的燈芯。這些點燃時所產生的氣味對鳥及人來說是有毒的。
胡椒薄荷(peppermint)和綠薄荷(spearmint)調味料在用於糖果烹製且鳥在場時造成離火爐10尺(3.05m)開放籠內的兩隻虎皮死亡。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7 急診與重症照料 p.229 (16/03/22):
骨折和深層穿刺傷的情況下,穩定患者為第一優先。若無主動或嚴重出血,溫暖、安靜並充氧會是合理的緊急護理環境。...若主動出血顯著,必須加以控制。採取直接對傷口加壓數分鐘也許能辦到這點。請記得鳥的血壓在受到疼痛刺激的時候,會升高三倍。因此,若已止血,先避免探索受傷區域直到患者穩定下來會是明智的。反覆處理和保定可能導致繼續出血。

然而若持續出血,應採取以下一種或更多步驟:
1. 採用壓力繃帶。
2. 放射手術的燒灼術。
3. 使用亞硫酸鐵(ferric subsulfate)。
4. 利用雲南白藥,一種同時也是絕佳止血劑的中國草藥。可局部使用或與無乳酸鹽的複方電解質溶劑(non-lactated multielectrolyte solution)混合,並在術前灌食。這降低了術中可能出血過多處的失血量。
5. 注射維生素K1並評估肝臟疾病。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7 急診與重症照料 p.221 (16/03/21):
平均來說,一隻鸚鵡幼鳥因嗉囊的彈性和排空快速,每次進食能容納其體重的10%。成鳥嗉囊的容量大幅下降為其體重的3%。此外,病鳥對嗉囊中的食物耐受性較低,且必須注意避免反胃和/或肺吸入異物。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7 急診與重症照料 p.215 (16/03/16):
病鳥往往體溫過低且應被置於安靜的加熱(育雛型)環境中(圖7.7)。華氏85度(攝氏29度)與濕度70%對多數病鳥而言是理想的。若恆溫箱未備有濕度來源,放一小疊水在環境中通常能提供足夠濕度。

圖7.7:商用恆溫箱可調整溫濕度。若需氧氣可被置入。

...靜脈導管插入法方便輸注液體;然而導管插入法因鳥靜脈的小尺寸而具挑戰性。禽類靜脈也比哺乳類更容易快速形成血腫。這對肱內(翼瓣)靜脈而言更是如此。在鳥被麻醉的狀態下更容易施行導管放置,不過麻醉的風險必須考量。此外,導管的維持可能很困難,特別是鳥偏好咀嚼該處。可套伊麗莎白頸圈來預防,但往往對患者造成進一步的壓力。
圖7.9a:在小鸚腿上的蹠靜脈內側放置體內導管。靜脈在近脛跗骨處堵塞。
圖7.9b:24號導管針已進入蹠靜脈。注意導管套筒的距離長度剛好接近膝骨。這在緊貼套筒至近脛跗骨的髁狀突末端凹陷時產生最大的導管穩定性。
圖7.9c:導管在套筒前方。套筒如圖示被貼上3-4mm寬及4-5cm長的防水膠帶。
圖7.9d:一小叢棉花環繞腿側。
圖7.9e:注射口的延伸被安置至導管,沿著皮膚合攏並覆上棉花。
圖7.9f:一層具黏性的彈性繃帶包住導管、注射和延伸口。
圖7.9g:該處包上伸縮織帶。液體現可按需求推注,或可安裝輸注幫浦並施用連續滴注。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7 急診與重症照料 p.214 (16/03/07):
-放置氣囊管
在一些情況下,胸部尾側或腹部氣囊*的氣囊管緊急放置(圖7.6a-c)是必要的。這應在氣管或鳴管阻塞的狀況下進行。上呼吸道梗阻的臨床症狀包含上氣不接下氣,往往伴隨脖子伸展(見圖7.1),與/或隨著每次呼吸產生「尖嘯」聲。氣囊管對於鳴管下方的呼吸道疾病或非源於呼吸系統的呼吸困難(腹水或器官肥大)並非必要。如原發性肺部疾病,像是聚四氟乙烯(PTFE)中毒,無法透過放置氣囊管來改善,由於毛細管(air capillaries)仍無法吸收和交換氧氣。
在如氣囊炎的下呼吸道狀況放置腹部氣囊管是禁忌。這些鳥可能在全身運動呼吸期間於肺聽診時出現爆裂聲。氣囊管的放置方法與側向腹腔鏡術相似。...要減查管子是否正確安裝,在管子開口處放一根絨羽。羽毛應隨著每一次呼吸移動(圖7.6c)。羽毛保持緊握以免卡入氣囊。必須謹慎避免由推擠管子太深入所導致的醫療性器官損傷。

*鳥類的呼吸系統 
圖7.6:氣囊管 a)被縫至皮膚的無護套管子和穩定盤。b)管子前端插入腿(或左腹脇凹陷處)中。c)被拔下的一根絨羽並用於檢測通過管子的氣流。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7 急診與重症照料 p.213 (16/03/03):
-急診穩定化
禽類的緊急事故通常較狗與貓的突發狀況更具挑戰性。...這樣的臨床症狀包含明顯的呼吸困難(圖7.1)、持續喘息或上氣不接下氣、腳抓握無力、虛弱、無法咬合、檢測期間閉眼(無精打采)、對刺激缺乏正常反應及運動失調(見圖7.3)、顯著的腹部腫脹、糞便中清晰帶血(圖7.2)與蓬鬆的外羽。排泄物中糞便成分的缺乏(圖7.4)與厭食,特別對較小型鳥而言預告死亡正在逼近,可能要加速處理。非常危急的病患,尤其是呼吸困難者,往往受益於接觸之前的充氧。這對吸入性中毒或氣管阻塞的病例而言特別重要。輸氧壓力最小的方法為將患者置入一連接氧氣來源的腔室內以創造40至50%氧氣濃度的環境。可以的話鳥應持續待在牠抵達時的運輸裝置中,且鳥隨著運輸裝置放進氧氣腔室內(圖7.5)。鳥應維持在腔室內直到牠穩定下來。已有源自長時間暴露的氧氣毒性記錄並應避免。
圖7.1:這隻呼吸困難的母玄鳳對刺激和腳爪彎曲反應遲鈍。這隻鳥到達不久後死亡。
圖7.2:排泄物中尿液的明顯血液部分往往是腎臟疾病的徵兆。血尿病因已有汞與鉛中毒的記錄。出自泄殖腔黏膜的血液可能與尿液中的血混淆。
圖7.3:鳥呼吸困難的緊急狀況下,需將接觸最小化以避免進一步的壓力。置鳥於容器內再將容器放入一塑膠袋中能讓氧氣直接輸送。
圖7.4:鸚形目和燕雀類很少排出由黏液包覆的純尿酸鹽與尿液。過量攝取水果、因高溫或壓力增加飲水量可能在原本健康的鳥身上產生這樣的糞便。重覆排出這樣的糞便通常象徵長期厭食。也要注意尿酸鹽中黃色的膽色素染色,意味著肝臟疾病。這些皆暗示嚴重的預後。
圖7.5:以塑膠袋包覆呼吸困難的鳥的籠子並輸氧可挽救生命。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6 p.208 (15/11/03):
診斷測試
獸醫治療鳥類(與其它外來物種)皆面臨她們治療貓狗的同事一般不會遇到的挑戰。許多鳥只有在病入膏肓時才出現在獸醫面前,一個快速的初步診斷往往攸關生死。鳥類表現牠們臨床症狀的範圍通常很有限,許多臨床醫師缺乏進行一徹底體檢的經驗。這些因素的結合導致禽類醫學越來越傾向對患者執行詳盡的診斷測試,卻對完整病歷與謹慎體檢關注不足,也很少嘗試完善或聚焦於診斷結果。診斷測試應根據被談及鳥種的紮實理解、透徹病史與體檢取得的結果做選擇,使醫師能制定鑑別診斷的簡表。

進行診斷測試之前,臨床醫師首先應詢問:
  • 患者是否足夠穩定以接受診斷測試,或在取樣前牠是否需要支持性護理?
  • 是否由結果的可能臨床價值判定對患者的自然風險?
  • 單一(多個)測試是否適合病患(如鳥種、年齡、性別)及其臨床症狀?
  • 測試是否已被驗證以確保獲得的結果很可能準確又具意義?
若這些問題的答案為「是」,應繼續診斷測試。
診斷測試應循步驟進行,每一項測試結果皆容許判讀與隨後診斷過程的再評估。適當情況下,在進行更多侵入性測試前臨床醫師應努力以微創測試(如糞便濕抹片、糞便浮選與革蘭氏染色)下手。每一層面皆執行後,獲得的資訊應讓臨床醫師縮小差異並進行測試導向明確的診斷。
醫師應知悉由實驗室提供的血清化學、血液學與其它參數「正常」值是概括的且不具種別特異性。這些數值有些並不準確,乃由犬科或貓科數值推估。醫師應熟悉該品種的標準值,或有一份標準參考文本可用(也可見附錄)。
臨床醫師也需熟悉其所使用診斷測試之優勢、缺陷與準確度。在當前使用禽類藥物相關的許多測試有爭議與良性辯論。實例包含:
  • 排泄物的革蘭氏染色是否為用於健康患者的適當診斷測試?
  • 革蘭氏染色中酵母菌的意義為何?
  • 如何詮釋泄殖腔和鼻後孔的菌種?應例行地收集這些菌種?
  • 患者未顯示與鋅中毒一致的臨床症狀是否應評估其鋅含量?
  • 可否透過單一血液含量評估做出鋅中毒的診斷?
  • 可否僅根據血清測試或培養來診斷或排除麴菌病?
  • 分枝桿菌屬種藉由血清學方法中的差異有多準確?鳥分枝桿菌人畜共通的真實可能性為何?診斷為此疾病的鳥應接受治療嗎?
  • 可否自無症狀患者的陽性DNA或PCR檢測診斷疾病?
  • 血漿電泳的適當解釋為何?
  • 何種情況下活體組織切片(如腎、肝、胰)是可靠的?險益比是多少?
  • 是否應取得嗉囊活體組織切片做為PDD的潛在診斷?
  • 鳥的皮膚測試是否足夠先進以產生臨床上有用的資訊?
隨著我們進入21世紀,僅以一本教科書做為這些與其它議題的參考可能不再足夠。參與網路上的討論串是種即時瞭解近期議題的無價工具。話題往往在它們出現於最新教科書之前便在網路上討論數年。
如同所有未經同儕審查的資料,準確度可能有問題。追蹤資訊的最初來源以充分評估資料是很重要的。刊物、教育CD、親手操作、年度會議與定期和同事討論皆有助於養護現有知識。相反地,紮實的禽類解剖學、生理學與疾病知識一般需要比藉由上述資源更深入的研究而獲得。基礎教材研讀、經驗及網路和以刊物為本的當前資訊結合會產生最佳的見識廣度與禽類實務必要的知識範圍。
再次重申,「不留神會使妳比任何時候的無知錯過更多」。唯有謹慎評估患者病歷、徹底的身體檢查與適當診斷測試的審慎使用能讓臨床醫師正確診斷並落實成功的治療。
圖6.73:
1. 正面 2. 冠 3. 後頸 4. 耳 5. 上嘴鞘 6. 下嘴鞘 7. 頷 8. 腋窩 9. 嗉囊區 10. 胸骨的龍骨 11. 胸 12. 腹 13. 肛門 14. 大腿(脛骨) 15. 蹠骨 16. 爪(腳) 17. 尾 18. 尾脂腺 19. 側腹 20. 小翼指 21. 手 22. 頸 23. 腕骨 24. 前臂 25. 肱部
體檢表 p.1(點擊上圖放大)

體檢表 p.2 (151104)
體檢表 p.3 (151105)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6 p.202 (15/10/06):
神經感官評估
神經系統的粗略評估應為體檢的一部分。鳥展現神經問題需要一徹底的神經系統評估(見17章,評估與治療神經系統):
  • 異常型態或姿勢
  • 任何或所有肢體的麻痺或癱瘓
  • 肢骨骨折
  • 單腳或雙腳虛弱或無法抓握
  • 頭部偏斜、角弓反張、斜頸
  • 心理狀態改變
  • 視力下降
眼睛
眼睛應當明亮清澈。眼睛分泌物和眼周羽毛的喪失或表面粗糙顯示有結膜炎或鼻竇炎。肥大性結膜炎常見於慢性結膜炎,特別是在玄鳳身上。玄鳳的併發症狀與黴漿菌(Mycoplasma)有關。需聚焦、放大並螢光染色以進行詳細的眼部檢查。嚴重或無反應的眼疾應盡量就診於熟悉禽類眼睛的眼科醫生。
測定視覺所必須的健全眼球與神經路徑會很困難。有必要向熟悉禽類眼睛的眼科醫生諮詢或轉診。
虹膜顏色可顯示性別與/或年齡。幼鳥往往有隨著鳥成熟而變淡的深色虹膜。這對琉璃金剛和灰鸚等鳥種而言確實如此。許多白色巴丹成熟母鳥的深色虹膜會轉淡至棕紅甚至橘紅色,而公鳥維持深色。
這在傘巴及朱巴身上不普遍,它們往往出現在此屬的黃冠或橘冠成員。此外,這並不是性別的保證,若不確定性別應採取DNA性別測定(圖6.70a-e)。
核硬化白內障與真正的白內障在鳥身上皆會發生。對於較大的鸚型目,白內障手術可透過被選定的眼科獸醫專家完成。與貓狗相同,鳥降低或喪失視力的影響程度通常決定是否有嘗試進行白內障手術的必要。
如同其牠物種,眼瞼、角膜、虹膜與眼底的各種先天和後天疾病存在鳥類身上。此外,擁有禽類眼部解剖結構與疾病知識,且可指定轉診的眼科獸醫專家也越來越多。
圖6.70a:未成熟琉璃金剛的虹膜。
圖6.70b:成熟琉璃金剛的虹膜。
圖6.70c:未成熟灰鸚的虹膜。
圖6.70d:成熟灰鸚的虹膜。
圖6.70e:未成熟傘巴的虹膜。看起來跟成熟公傘巴的虹膜一樣。

耳朵
耳朵可藉由棉棒木質末端或類似工具分開耳朵覆羽進行檢驗。耳朵應開敞且無分泌物或紅斑。不使用內視鏡(見第24章,內視鏡與活檢的診斷價值)要觀察多數鳥種的鼓膜是很困難的。注意鳥的鼓室通常呈凸狀,不同於在哺乳動物身上見到的一般凹狀。

消化及泌尿系統
泄殖腔可自外部確認腫大與擴張(往往顯示母鳥的生殖行為)、脫垂、潰瘍或周圍黏膜與皮膚接合面的發炎,及括約肌張力的存在或喪失。潤濕棉棒可引入泄殖腔並用於分離和外翻泄殖腔黏膜。黏膜通常薄、粉色且光滑(圖6.71a,b)
圖6.71a:綠翅金剛的泄殖腔被外翻檢查乳突瘤病。九點鐘方向的小突起區域需以醋酸與/或活組織檢驗。使用醋而漂白(Blanching)據說具診斷性。
圖6.71b:受麻醉傘巴泄殖腔內的窺器。隆起乳突上肥大的輸精管開口顯示為公鳥。(151008)

生殖系統
糞便檢查
鳥的糞便由三種成份構成:糞便,尿酸鹽和尿液(圖6.72a2,b2)。健康的鳥糞便部分應均勻形成,伴隨極少氣味(家禽、水禽與食肉鳥種除外)。鳥被餵食滋養丸飲食時糞便應為各式深淺的棕色。種子飲食會導致糞便形成更綠的顏色。各種水果,特別是那些色素濃厚的如蔓越橘和藍莓,以及包含被上色滋養丸在內的人工染色食物,可能影響糞便顏色(圖6.72c)。
圖6.72a2:鳥攝取有機配方飲食時正常的亞馬遜糞便。
圖6.72b2:正常的雀形目糞便。
圖6.72c:雀形目糞便伴隨人工染色食品與輕度腸炎。(151020)

尿酸鹽應為純白色且略濕。若膽色素未自消化道充分吸收並由肝臟再利用,以膽綠素為主的過量膽色素將從糞便濾入尿酸鹽,使尿酸鹽偏綠。飲食、鳥種與興奮狀態可改變尿液與糞便在排泄物中的比例。請勿將真正的多尿症與「興奮多尿症(excitement polyuria)」,由興奮或緊張的鳥排出的多餘尿液混淆。多尿症及更進一步的診斷資訊見第十六章,腎臟評估與治療。因吸蜜牠們的流質飲食,通常會產生大量尿液。一仔細的排泄物檢查對臨床檢查而言是個有價值且無壓力的起點。檢查過去24小時鳥籠內累積的排泄物將比限制檢驗於到醫院途中或醫院內排下的緊迫排泄物產出更多訊息。

一些禽類排泄物常遇到的異常情況:
  • 腹瀉-糞便部分未成形(圖6.72c,f2)
  • 糞便中未消化的食物(圖6.72f)
  • 非常龐大的排泄物-消化不良;吸收不良;繁殖積極的母鳥;發育異常;滋養丸飲食(圖6.72a2,d,e)
  • 黑糞
  • 惡臭排泄物-細菌(梭菌或其它)或真菌過度增生
  • 發泡排泄物-也被稱作「爆米花糞便(popcorn stool)」最常見於罹患梨形鞭毛蟲症的玄鳳(見圖6.16)
  • 綠色尿酸鹽-往往顯示肝病和膽綠素尿(圖6.72f,j,k)
  • 黃色尿酸鹽-與厭食症及肝臟膽紅素過多有關(圖6.72h)
  • 粉紅色/紅色尿液-血液、血紅素或變性血紅素可能與腎臟疾病有關。一些鳥種如亞馬遜、折衷與粉巴的鉛中毒會顯現粉紅至褐色的尿液
  • 橘色尿酸鹽-可能源自過去幾小時內注射維生素B或飲食中的人工色素
  • 濃稠糊狀尿酸鹽-脫水
  • 多尿症-多重病因,包含:重金屬中毒、腎臟疾病、肉孢子蟲病(sarcocystosis)、糖尿病及腦垂腺腺瘤(圖6.72i-l)
  • 多尿酸鹽(圖6.72m-o)
  • 無尿症-病因包含:
    阻塞:糞石(fecaliths)或尿石(uroliths),卡蛋、泄殖腔脫垂、乳突瘤病
    機能性:腎臟疾病、嚴重脫水
  • 新鮮血液-泄殖腔病變(圖6.72p)
新鮮糞便樣本應收集做革蘭式染色、浮選法與流質抹片檢查之用(見第四章第二節)。若多尿症存在,尿液樣本可收集做尿檢。
圖6.72d:年邁而營養失調的母虎皮伴隨源自一塊子宮腫瘤的泄殖腔阻塞問題。當阻塞物被處理,8cc的糞便被排出。飼主選擇實施安樂死。
圖6.72e:檢驗前長途跋涉的鸚鵡排泄物正應力變化的觀察。家中排泄物(底部);診所內的排泄物(頂部)。家中深色的(黑糞的跡象)並不正常。
圖6.72f:糞便中排出完整種子。腺胃炎(proventriculitis)、腦室炎(ventriculitis)與胰腺炎等各種成因必須加以考量。
圖6.72f2:腹瀉鸚鵡的排泄物是種罕見觀察。
圖6.72h:鸚鵡排泄物顯示過量尿酸鹽與膽綠素尿初期。
圖6.72i:患有煩渴症(polydipsia)的大型鸚鵡稀糞。
圖6.72j:多尿酸鹽伴隨膽綠素尿與腸炎的典型糞便。
圖6.72k:患有多尿症/煩渴症與膽綠素尿的鸚鵡排泄物。
圖6.72l:患有多尿症/煩渴症的玄鳳排泄物。高血糖症(Hyperglycemia)是多尿症/煩渴症的常見成因,特別好發於飲食貧乏的肥胖成年玄鳳。
圖6.72m:佛羅里達(美)一輛停在樹下的車,雀形目鳥類吃下當地樹種的季節性果實,顯示牠們攝取這樣的飲食而排出大量尿酸鹽。
圖6.72n:剛切換至高脂高蛋白有機飲食的多尿酸鹽鳥糞。
圖6.72o:多尿酸鹽與脂肪。在尿液中的脂肪很罕見。已出現嚴重的腎臟損害,這隻鳥未活下來。

圖6.72p:在鳥吃下舊鏡子背面(水銀)之後尿液中排出全血。類似表現曾在鉛中毒中見到。(151021)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6 p.191 (15/08/24):
呼吸/心血管

聽診
聽診是臨床醫生的特權,但在鳥被徹底保定之前進行是更好的。心率通常是急促的,雖然相較於野鳥,一些寵物鳥的心率慢得出奇。偶爾可檢測出雜音、心律不整、心包滲液的心音悶響、嚴重心跳過快與過慢。
可聽診察覺肺部和氣囊雜音,偶爾可查出與氣囊炎(air sacculitis)有關的磨擦音。由於禽類肺部基本上是固定不動的,典型哺乳類的聽診參數不好推斷。

臨床表現
張嘴呼吸、腹部運動與尾部上下擺動是由於呼吸窘迫,但也可能源自體腔占位性物質、腹水、貧血、心血管疾病、紅血球增多症、肥胖、卡蛋與其它非呼吸系統疾病。
虎皮的甲狀腺失調可能與呼吸系統或嗉囊/胃失調類似。呼吸困難並不罕見。
鳥類的呼吸系統常受到症狀不顯著的慢性疾病影響。這往往來自壓力症候群的併發症。營養不良是最常見的原因(見第四章第二節)。普遍表現為適度的流鼻水浸染鼻孔周遭的羽毛(圖6.69a,b)。分泌物往往以漿狀性質開始流出,可能發展為黏液性質。此傾向似乎與品種有關。如虎皮更偏向漿狀,亞馬遜更偏向黏液。灰鸚與小鸚不常流鼻水,但會累積碎屑與形成鼻石(圖6.69c)。這可導致萎縮性鼻炎。若鼻部狀況未處理,下呼吸道可能會受影響(見圖6.69d)。可能出現鼻竇炎造成的眼睛分泌物(圖6.69e,f)。若僅限於頭部的鼻竇,沖洗竇部有利於診斷。鼻竇感染可以眶下竇腫脹的方式呈現。無評估此多樣化氣囊系統的簡易方式。
一般情況下,氣管阻塞可由這些鳥表現呼吸(氣管雜音)的聲音、前傾、頸部伸展姿態來分化為下方或全身性呼吸系統疾病。玄鳳方面,氣管阻塞可因吸入種子或種子殼,特別是當病情性質相當急迫時發生(由肌肉發達的鳥的表現作為判斷)。其它案例中,玄鳳在呼吸困難開始更顯著之前可能表現出失聲與/或幾天至幾週的短促尖聲。這些案例更可能源自位處鳴管的肉芽腫(如麴菌屬),但內視鏡檢法對區別這些病原而言可能是必要的。
年長且較大型的鳥(灰鸚、金剛與巴丹)往往罹患伴有維生素A缺乏症的慢性營養不良。這導致鱗狀轉移瘤、有利於麴菌屬擴散的呼吸系統環境及氣管與/或鳴管內的肉芽腫。由於長期病狀和潛在的全身性疾病,最終這些鳥的預後為盡所能地被照護。
上呼吸道紊亂往往表現出吸氣困難。下呼吸道紊亂往往表現出呼氣困難,很少有可聽見的聲音。
一般在許多鳥種身上受羽毛覆蓋的鼻孔,是位於喙部頂端的鼻腔開孔。鼻孔應為對稱、開放且乾燥的。正常的鼻蓋不應被誤認為鼻石。鼻孔或眶下竇的凹陷互通區域淤塞可能造成隱約的膨脹與眶下竇的緊縮。這導致分佈於眶下竇的皮膚隨著呼吸上下移動(見第四章第二節)。
(點擊上圖放大)
圖6.69a:被餵食種子主食的二十歲公玄鳳顯示左鼻孔與眼周積累的鼻水,此乃典型的鼻竇炎。
圖6.69b:來自鼻孔的鼻水積累於前額羽毛的母虎皮。蠟膜乾燥,看來有真菌滋生在右鼻孔四周。該鳥年邁且有置其死亡的梗阻性腸道問題。牠有喘息的表現。
圖6.69c:小鸚的鼻石。往往需要營養性修正、沖洗鼻腔、全身性抗生素和抗真菌劑。沖洗液中玻尿酸酶的添加可加速乾酪化碎屑的分解(見第九章)。
圖6.69d:頸部氣囊與眶下竇(眼睛下方、鼻孔周圍與喙部在頭部位置的紅色乳膠)的乳膠注射標本。木製敷料的部分被用於撐開口腔(一些乳膠已自鼻孔流下嘴鞘,更多已於嘴部縫合處流入口腔和喙部前緣)。
圖6.69e:虎皮眶下竇的漿狀液體大量積累。這是非常難以糾正的問題。某些情況下已被歸咎於黴漿菌屬(Mycoplasma)。
圖6.69f:金絲雀的眶下鼻竇炎。被分離出黴漿菌屬。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6 p.190 (15/08/21):
腿與腳
每條腿應仔細觸診檢測異常,如骨折、痊癒的骨質化結痂或長骨的角度變形。軟組織腫脹可觸診查覺或因鳥對觸診的反應而懷疑。可疑處應檢查是否瘀傷。每個關節應伸張與收縮以評估活動度及動作範圍。關節也應檢查是否腫脹或皮下和關節內是否存在白堊狀尿酸結晶(如關節痛風)。這種情況是極為痛苦的,鳥往往跛行並對指壓患部反應劇烈。腿的所有面向應與對側的對稱性、長度、握力及肌肉量進行比較(圖6.66a-d)。
(點擊上圖放大)
圖6.66a:瘀傷來自與脛骨骨折相關的血管創傷,若羽毛濕潤或移除便可接近。
圖6.66b:孔雀幼鳥顯示自創傷後修復的瘀青。鳥的皮下出血往往是綠色的(膽綠素)。
圖6.66c:孔雀幼鳥脫臼的踵腱。供應改善的飲食、手術修復並給予襯底不光滑的圍欄空間是可以治癒的。不過預後需隨著品種大小的增加而逐步提升謹慎。
圖6.66d:復原中的野生雀形目顯示正常的趾甲長度,趾甲逐漸變細且呈尖銳針狀。這隻鳥患有毒性神經病變。

腳趾應檢查異常包括:
-缺趾或趾甲
-環狀收縮(Annular constrictions)
-趾骨關節腫脹、偶爾伴隨尿酸結晶沉積
-缺血性壞死
-過瘦,特別是初生幼鳥
-腳趾位置及結構異常
-趾甲過長或扭曲

腳部皮膚是其餘真皮的理想鏡射(圖6.67a-k)。
圖6.67a:正常的亞馬遜足背皮膚紋路。
圖6.67b:自由放養的長嘴巴丹足背表面。嚴重乾旱導致水孔乾涸與極低的天然食物來源。腳是乾燥的但紋路保持鮮明。由於是環境壓力,這被視為暫時現象。
圖6.67c:亞馬遜足部壞死的急性發病可在幾分鐘內發生。此狀況往往只感染亞馬遜(見第13章,皮膚)。
圖6.67d:亞馬遜足部壞死的甚急性發病。皮膚在幾週內腐爛。此階段無有效療法,自體傷害及繼發性感染的預防可能是必要的(見第13章,皮膚)。
圖6.67e:亞馬遜足部壞死初期病變三個月後的永久性色素疤痕。
圖6.67f:自由放養的長嘴巴丹顯示自然趾甲長度與逐漸尖細的趾甲。注意雖然足部皮膚乾燥,腳底紋路仍清晰。若旱情中斷,乾燥皮膚期望能在幾週內替換。
圖6.67g:這隻亞馬遜的趾甲增厚且過度增生。
圖6.67h:豢養、攝取種子主食的金絲雀趾甲。除了長而扭曲,尖端未變細或尖銳之外,足部鱗皮肥大且乾燥。這可以表示代謝、寄生蟲或細菌疾病與/或營養不良(如疥癬蟲、葡萄球菌或真菌感染)。
圖6.67i:被供應合成巢料(尼龍)的雀科擁有需截肢的絞窄性腳趾。天然纖維或巢墊可避免這種不必要的災難。
圖6.67j:雀科雙腳的乳突瘤症。
圖6.67k:痛風石是關節內與足部皮下區域的尿酸結晶引起的痛苦聚集。
圖6.68a:正常亞馬遜的腳底皮膚紋路。

每隻腳的腳底表面應檢查,並注意蹠墊(metatarsal pads)與趾墊(digital pads)的狀況(圖6.68a-g)。這裡見到的異常包含:失去表皮(看起來有光澤、發紅的表面)的定義、腫脹、糜爛、潰瘍與結痂。禽掌炎(Pododermatitis/bumblefoot)常見於豢養猛禽(禽掌炎從未在野外,甚至是獨腿鳥身上被發現 - S. Hudelson, personal communication, 2004),但可在任何鳥身上出現。單側跛行對未受影響的腿增加負重。這會反過來導致壓迫性壞死、感染與隨後的禽掌炎。因此在單側跛行的情況下,對側腿應總是仔細檢查。雙邊禽掌炎經常在年長、肥胖、有飲食不良歷史、運動量不足及/或棲木不合宜的鸚形目身上遇到。注意圖6.67f-i下方對評估趾甲的討論。
偶爾,鑒於創傷性質或鳥的脾性,完整檢測可能需要全身麻醉。若屬於這種狀況,極小量處理有知覺(因此感到壓力)的患者的同時可拍攝X光片。
圖6.68b:這隻鶯顯示正常清晰而細膩的小雀形目腳底表面紋路。
圖6.68c:長嘴巴丹的腳底表面。如前所述,皮膚乾燥但紋路清晰未受干擾。
圖6.68d:跗節盤的上皮紋路耗損常見於營養失調的鸚鵡。當牠們身體變得不活躍,牠們的肌腱衰弱且棲息於自身飛節上。飲食修正與支持性照護、修正飼養問題並變更棲木可改善此狀況。
圖6.68e:腳底表面光禿紋路的發展程度可以是營養失調的徵兆。磨趾棲木會加劇問題,但這些表面在健康的鳥身上一般不會引起腳底表皮脫落、潰瘍或禽掌炎。體積大的鳥可能是例外。
圖6.68f:母黃化玄鳳的禽掌炎晚期。據聞幾種鳥類的雌性比雄性更常罹患禽掌炎(玄鳳、天鵝、火烈鳥與雞)。營養及荷爾蒙失調者需加以處理。

圖6.68g:罹患禽掌炎的八哥及大量的跗骨鱗屑增生顯示代謝失調。營養與飼養問題必須處理,並治療任何繼發性感染。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6 p.190 (15/08/14):
飛羽(圖6.65a-e)

每根羽翼應仔細伸展及彎曲以評估可動性,且應與對側羽翼進行比較。骨骼和關節應觸診尋找腫脹或輾軋音(crepitus)。軟組織呈綠色可能是近期創傷的證明。瘀青不應被誤認為感染或組織死亡。若落翅的原因無法在謹慎觸診後查明,需要放射線檢查評估肩帶(pectoral girdle)狀況。此帶狀骨骼受強壯肌肉包覆,骨折往往無法單靠觸診檢測。翅膜應評估是否喪失彈性、有無創傷或疤痕以及紋身的存在(表示該鳥已被手術絕育)。
圖6.65a:雀鳥身上的皮癬菌病。真菌感染的皮膚和羽毛導致病變對鳥而言是非常罕見的。多數雀鳥被餵食種子主食。結合擁擠、空氣品質不良、缺乏日照與無法洗澡,鳥可能會缺乏抵抗力。需要局部和全身性藥物,且基本的管理問題需要加以解決。
圖6.65b:翅膜皮炎(Patagial dermatitis)在鳥身上並不罕見。營養失調的鳥,皮膚(及所有組織)喪失彈性。因此可能出現小型撕裂。儘管罹患相似病變的小鸚疑似感染病毒,其它多數鸚鵡尚未被記錄。治療真菌與細菌感染,變更飲食與管理方式時在局部敷料及夾板固定以制止行動是可能治癒的。
圖6.65c:胸骨潰瘍出現在飛羽被修剪太短、安置於硬質鋪面上的較大型鳥。由此摔落造成壓迫性壞死(見第13章,皮膚與圖1.25a-e)。
圖6.65d:營養失調的鳥可能出現黃瘤。若及早治療,牠們可能對修正飲食反應良好。荷爾蒙療法對積極繁殖、罹患黃瘤的母雞可能有益。晚期病例之下,往往需要手術切除。
圖6.65e:罹患毛囊炎的小鸚。多支羽毛在單個毛囊中形成。也出現壞死性皮膚炎(見第13章,皮膚)。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6 p.189 (15/08/13):
順著軀幹皮膚觸診偶爾會發現皮下氣腫造成的連續爆裂聲或充氣膨脹。雖然這在如鵜鶘這種鳥身上是正常的,對多數鳥種而言這是氣囊創傷的結果或影響,使皮下空氣溢出。
正常鳥體的腹部是介於胸骨與恥骨間的凹狀。若此區呈凸狀,膨脹便存在。臨床醫生需要區分內部與外部的腹脹。內部腹脹可源於肥胖、臟器腫大、腹水或蛋的存在。外部膨脹可能是皮下脂肪、腫瘤形成(特別是脂肪瘤)、黃瘤或疝氣。可能需要放射線學來區分內外部腹脹及兩者間不同的病因。胃腸造影器材(鋇)可能有助於確定疝氣是否存在及哪些結構可能被併入疝氣中(圖6.64a,b)。腹痛或腹部不適偶爾可透過謹慎觸診探知。在雀形目與青年期鸚形目方面,以酒精潤濕腹部可見到內部器官。成鳥肝臟不應擴大超過胸骨末端邊緣。若是如此,應懷疑是肝臟疾病(如金絲雀的弓蟲症)。
圖6.64a:罹患早期腹疝、被麻醉的母虎皮。疝氣與脂肪堆積在疝氣區域內、疝囊皮膚的黃瘤、承載雌激素液體的卵巢囊腫積累及營養失調相關。營養與荷爾蒙療法應在考慮手術治療前優先制定。
圖6.64b:虎皮疝氣-見圖6.64a。簡單的皮膚移除幾週後變更飲食有助於改正。然而若組織是黃瘤,縫合將無法維持良好。
照片出自邱醫師之皮下氣腫

若懷疑有腹水,小心地腹部穿刺術可顯現。腹部皮膚消毒後,23-27g的針輕輕沿中線插入。若針橫向插入中線,腹水液體可能接著與腹部氣囊相通。較大型鸚形目可使用適當尺寸的靜脈內導管。注射器施予負壓,獲得的液體做細胞學、培養與蛋白質分析處理。腹部穿刺術進行時必須注意蛋白質的流失與/或腹壓的突然改變不會導致嚴重或致命的結果。見表6.2的液體特徵及成因的粗略清單。
背部應仔細觸診尋找脊柱側彎、脊柱前彎或後彎的證據。因胸部及腰椎明顯併合,狗和貓的脊椎靈活性無法評估。
龍骨脊應觸診尋找變形、創傷或先天缺陷如分裂的跡象。龍骨變形往往指向佝僂病或其它代謝性骨病之病史,應引領臨床醫生建議以放射線評估患者的其他骨骼系統。
泄殖腔與尾部之間腹側區域分裂的皮膚(尾綜骨撕脫)應被評估。此症狀可能在初期檢查被誤認為泄殖腔脫垂,直到發現其肛門出現實際上是肌肉的紅色、突出組織。此症狀常見於寵物鸚形目,與不良飲食、肥胖及/或過度剪羽有關。肥胖與過於嚴重剪羽可造成該鳥降落困難,撕裂尾綜骨的尾部。營養失調導致皮膚失去彈性。造成皮膚與此區的下層肌肉分離。飼主可能不會注意到初期創傷,但隨後的出血與啄受影響的組織往往提醒飼主發生了問題。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6 p.189 (15/08/03):
口腔檢測(圖6.63a-f)
口咽的檢查可藉由使用紗布卷、塑膠或金屬窺器打開嘴部來完成。對許多鳥而言並不需要器材,因為將光源接近口腔會產生敞開嘴的反應得以觀看。鼻後孔(口咽部頂端的裂縫)應無過多的黏液或分泌物且乳突(papillae)輪廓分明。不應有膿腫或白喉性薄膜(diphtheritic membranes)存在。較大型的鳥可在鼻後孔的硬齶中見到其漏斗形裂隙(infundibular cleft)。在一些嚴重的竇炎或中耳炎案例裡,漏斗形裂隙會擴張並含有膿性碎屑(見第26章,屍檢的診斷價值)。
圖6.63a:夜鷹開嘴。注意牠少了鼻後孔裂縫。口咽中有類白血病溶菌斑(leukoid plaques)。疑似是念珠菌病或滴蟲病(Candidiasis or trichomoniasis)。
圖6.63b:母折衷的顎骨及舌下角化過度的唾液「膿瘡」。僅管通常是無菌的(sterile),該情況記錄之肇因為維生素A缺乏症。維生素A治療與含足夠維生素A前體的修正飲食是適當的療法。(一些「跺腳」折衷案例攝取飲食中的螺旋藻,在稀釋的飲食上獲得改善,但其他的案例發現與前胃擴張症PDD的相關性。若並非PDD,則「跺腳」可能在不治療的情況下隨時間遞減)。
圖6.63c:所有鸚鵡身上都能找到的下頜骨空間。
圖6.63d:下頜骨空間左側的舌下唾液腺腫脹。此病變往往是不定形的細胞殘骸之集合。若這些無菌膿腫干擾舌頭活動,手術切除可能是必要的。
圖6.63e:在遭真菌感染的亞馬遜口中之口腔窺器。
圖6.63f:同圖6.63e的亞馬遜治療及修正飲食之後。雖然鼻後孔乳突的高度縮減並褪色,它們已重新長出獨特的典型尖端。

嗉囊可在多數鳥種頸部底端摸到, 就在顱部到胸部的入口。應仔細輕輕地觸診評估是否:
-食物存在(如,鳥有吃進東西嗎?)
-感覺是軟糊狀或充滿液體,顯示該嗉囊可能出現淤滯
-嗉囊堆積物或其它異物存在
-嗉囊黏膜增厚
-出現過多體液
-嗉囊過於擴張
必須要注意,特別是那些體液或攝入物未推進且自嗉囊逆流至口咽,由鳥吐出的虛弱的鳥。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6 p.188 (15/07/31):
各種不同角度的頭部應是外觀上首先設想到的,尋找不對稱性。這種不對稱性可能是眼球凸出、竇部腫脹或竇部皮膚上的凹陷。瞳孔尺寸、虹膜顏色、水晶體清晰度、外耳道周邊的羽毛及耳朵的相對大小、蠟膜的不對稱性、鼻孔尺寸、鼻蓋外觀(nasal opercula)上嘴鞘(rhinothecal)或下嘴鞘(gnathotheca)的偏移或過度增生皆應注意(圖6.60a,b)(見體檢表)。失去頭部羽毛可能源於各種情況。一些變種玄鳳,特別是lutinos,頭冠後方有塊禿斑。其它物種失去羽毛可與真菌或細菌性皮膚炎、體外寄生蟲感染、過敏性皮炎、PBFD或籠伴的過度梳理有關。眼周羽毛喪失可意味與結膜炎或鼻竇炎相關的臉部磨擦。頭冠和頸背的羽毛失去光澤可能表示該鳥曾反胃(regurgitating)或嘔吐。

喙的外觀應進行先天或後天異常的評估(圖6.60c-6.61e),如剪刀(歪斜)喙與上下頜畸形。喙部創傷或竇部感染可造成結構上的異常(如角質內的縱向凹槽)。喙部角質過度剝落能反映出營養不良或僅是喙缺乏磨擦適當研磨面的機會(如一根水泥棲木)。喙部過度增生可由PBFD、疥蟲屬、先天或後天上下喙排列不齊、慢性肝病或營養失調導致。這很少是缺乏啃咬物件的結果。要注意一些鳥種如長喙鳳頭鸚鵡(Cacatua tenuirostris)天生具有瘦長的喙。這不該誤解為過度增生的喙部。
圖6.60a:琉璃金剛的正常喙部。
圖6.60b:灰頰小太陽與被截去的上頜骨。這不太可能會再生,由於截肢手術靠近軀幹的位置。過多的針羽表示需要飲食或營養同化作用的評估。
圖6.60c:喙部剝落的特寫。這種剝落可能要飲食修正一年後才能緩和。這隻鳥已死亡並展示屍檢的下頜骨,是種死後無臨床意義的常見現象。
圖6.60d:亞馬遜從種子與餐桌食物至配製飲食的四週飲食變更。新的黃色頭部、綠色頸羽和剝落的喙是該鳥受到營養療法影響的正面跡象。這段期間往往伴隨著打噴嚏與發癢。高量脂肪和蛋白質的飲食加速復原。
圖6.60e:玄鳳與過度增生的上頜骨。這種嚴重的過度增生可能是下頜聯合斷裂(symphyseal fractures)與缺乏正常磨損的上頜骨。營養不良和創傷也可能造成嚴重的上喙過度增生。
圖6.60f:嘴鞘的過度增生與腔內出血常見於攝取種子飲食、罹患肝臟疾病的虎皮。研磨或修整只是治標的方法。需要改變飲食及肝臟治療。
圖6.60g:遭遇PBFD、上頜骨壞死與嘴鞘下骨膜外露的巴丹。這種環狀病毒的表現強力建議進行安樂死。
圖6.60h:孔雀幼雛受到同伴的傷害。
圖6.60i:若不即早發現,這隻受創的鳥很可能被同一窩同伴進一步攻擊並喪生。
圖6.60j:亞歷山大鸚鵡發育不良的剪刀喙。哈里森認為這是軟骨症(佝僂病)的一種形式,及來自不健康口腔上皮與面部肌肉感染的肌炎,往往因營養失調而發生。
圖6.61a:康復中的野生椋鳥顯示理想的頭部結構。這隻鳥展現出玻璃般光滑的嘴鞘,無懈可擊的鼻孔及原始的面部羽毛。
圖6.61b:另一隻燕雀(鶯)顯示典型的喙與鼻孔,但此放大倍率呈現冠部保留的針羽。這種外觀常見於野鳥與毒性物質相關的虛弱。
蠟膜(圖6.62a-c),喙頂的肉質皮膚,並不存於所有鳥種。一般綠虎皮(Melopsittacus undulatus)的蠟膜顏色可用來辨識性別,公雞具有藍色蠟膜而母雞有褐色蠟膜。不過這會隨著鳥的年齡、顏色突變和健康程度有所不同。蠟膜肥大症-母虎皮的褐色蠟膜增厚-可能反映了正常或病理性的肥大狀態。
圖6.61c:長喙對小鳳頭(細喙)鸚鵡來說是正常的。
圖6.61d:這隻20歲的巨嘴鳥被餵食十幾年的巨嘴鳥顆粒飼料後在牠的後半生食用有機低鐵質的礦塊。牠能自由飛行且每日食用1/4顆有機生木瓜。經過兩年牠死於胰腺癌。
圖6.61e:這隻托哥巨嘴鳥的脫層喙如同其他鳥種般反映出代謝障礙。
圖6.62a:被餵食種子飲食、成熟產蛋虎皮的蠟膜。與圖6.4b的正常蠟膜相較。此蠟膜乾燥、片狀剝落且缺乏腫脹度。前額羽毛大多未成熟並保留羽鞘。營養不良與其它系統疾病應被列入鑑別診斷表。
圖6.62b:黃冠亞馬遜的蠟膜。這些蠟膜組織內的腫塊類似哺乳類的皮脂腺囊腫。若鳥肥胖,隨著飲食改善與減重,它們的尺寸能縮減。它們可被擠出但容易再填滿,或可藉由手術移除。因囊腫通常在飲食修正後停止發展,往往不需治療。
圖6.62c:疥癬蟲(Scaly face (Knemidocoptes spp.) mites)造成喙部粉末狀的外觀與無論是在蠟膜、眼瞼、喙、腳或身體其他部位凸起的蜂窩狀腫塊。放大倍率顯示這些粉末狀腫塊內極細微的隧道。這是疥癬蟲生活的地方。此隧道是病徵特有症狀且有助於區分其它相似病變。即便疥癬蟲存在,刮削可能是消極的。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6 p.181 (15/07/06):
正常的成鳥羽毛請見圖6.49-6.56a-e。應注意以下範圍(圖6.57a-z-6.59c):
圖6.53a:這隻粟額金剛正呈現防禦姿態。羽毛顏色、結構不佳。改變飲食往往對這種羽毛有極良好的反應。
圖6.53b:約一年後,圖6.53a的鳥已由Jan Hooimeijer引導至圖中實例。飼主獲得一小時針對營養、飼養及行為的診所諮詢。飲食被改為有機礦塊。安排定期評估以確保不成為臨床上顯著的繼發性問題。鳥醫師已多次在這些只修正飲食的案例中見到改善時,未來的診斷建議通常會改變。血液常規檢查(Complete Blood Count, CBC)可保證判斷合併感染是否存在。可進行膽酸的血清化學。然而肝酶含量、鈣含量及其它參數的異常往往是慢性營養不良影響的反映。無臨床疾病之下,醫師可選擇制定一個著重於飲食修正的健康計畫。此情況下施用有機配方飲食、乳酮糖(lactulose)與乳薊。若鳥穩定但很可能罹患營養不良所引起的肝功能降低,這是特別明智的方式。由於潛在的凝血缺陷,這隻鳥不是靜脈穿刺術的理想後選者。即便是更有意義的肝臟活檢,其肝功能不全的存在可以是個致命程序,僅管它具有診斷性。
圖6.54:主食為種子的17歲玄鳳顯示毛囊過度角化,全身乏力,羽毛磨損且滯留針羽。
圖6.55:被餵食種子主食的野生捕捉葵花鳳頭鸚鵡,表現出羽毛狀況不佳。注意蓬鬆的外觀、豎起的冠羽及其位於籠底位置。體檢發現一顆滯留的蛋。接下來幾次就診記錄了營養不良。
圖6.56a:右翼延伸的羽毛,背視圖。
1. 初級飛羽 Primary remiges
2. 次級飛羽 Secondary remiges
3. 初級覆羽 Primary coverts
4. 次級覆羽 Secondary coverts
5. 前翅膜與前肢的上緣覆羽 Upper marginal coverts of the propatagium and manus
圖6.56b:右翼延伸的羽毛,背視圖。移除前翅膜與前肢的上緣覆羽。
1. 主要初級覆羽 Major primary coverts
2. 主要次級覆羽 Major secondary coverts
3. 前翅膜 Propatagium
4. 翼指的飛羽 Alular remiges
圖6.56c:右翼羽毛,背視圖。移除主要的初級與次級覆羽。
1. 插入尺骨背側表面的次級飛羽 Secondary remex inserting on dorsal surface of ulna
2. 覆羽附著處的羽囊 Follicles of insertion for covert feather
3. 小翼指 Alular digit
4. 後翅膜 Postpatagium
圖6.56d:右翼,腹視圖。
1. 後翅初級覆羽 Under wing primary coverts
2. 後翅次級覆羽 Under wing secondary coverts
3. 前翅膜的後翅緣覆羽 Under wing marginal coverts of propatagium.
圖6.56e:右翼羽毛,腹視圖。移除前翅膜的後翅初級、次級和邊緣覆羽。
1. 插入尺骨背側的次級針羽軸 Axial secondary pin feather inserting on the dorsal ulna.
2. 前翅初級覆羽 Upper primary covert
3. 尺骨 Ulna
4. 後翅膜 Postpatagium
5. 第三小掌骨 Minor metacarpal III
5a. 第二大掌骨 Major metacarpal II
6. 前翅膜 Propatagium.
I-X. 初級飛羽 Primary remiges. (I - VI插入掌骨;VII為小指 minor digit;VIII-X為大指 major digit)
1-9. 次級飛羽(一些額外的也被拔掉) Secondary remiges
圖6.57a:四歲母傘巴被餵食種子和餐桌食品。冠羽未能脫除圍繞底層針羽的角質。禿頂面積正常。
圖6.57b:同圖6.57a中的鳥和正常傘巴飛羽(b)相較下呈現破爛殘損的尾羽。
圖6.57c:此特寫顯示鳥攝取種子與餐桌食品的羽色發展和被握住的完善羽毛之間的差異對比。
圖6.57d:與完善羽毛相較,這些飛羽顯示不透明性的缺乏且具有髒污外觀。
圖6.57e:只攝取種子和餐桌食物的琉璃金剛,臀部與尾羽品質不良。羽毛缺乏俐落的羽片邊緣(未閉合的外觀)。羽色缺乏一致性且存在許多橫向(壓力)線。
圖6.57f:攝取種子飲食的虎皮尾羽未閉合。側向尾羽相較於它們所覆蓋但仍未閉合的純白色尾羽是暗沉的褐白色。
圖6.57g:這隻椰巴的父母被餵食種子、蔬菜及泡在含氯漂白劑中以去除黴菌、有臭油味的松子。這隻幼鳥攝取市售的高蛋白手養產品,其由70%脂肪與其它由20g葵花籽仁、40g蘋果和40g花椰菜的30%組成。除了異常的羽毛,糞便革蘭氏染色中亦缺乏正常菌叢。
圖6.57h:鳥同圖6.57g,更改前述飲食後兩個月。該鳥被供應有機高脂飲食。頭、頸和一些翅上覆羽已替換並再生為正常的質地與色澤。鳥膽小緊張的態度轉為愉快調皮。糞便細菌恢復正常。
圖6.57i:鳥同圖6.57g,更改前述飲食後六個月。色澤均勻正常。喙脫落了原先保留的多數角質。正常的紅色裸皮花三個月以上才出現。
圖6.57j:一根含殘留羽鞘的尾羽及正常脫落的羽髓物質。這是由於對羽毛不適當的養份利用和過度角化的結果。種子與餐桌食物為主的飲食為主因。
圖6.57k:兩側羽毛來自營養失調的鳥。該鳥被餵食種子與餐桌食物。與中間攝取適當飲食、正常發育的羽毛比較。可對照羽毛腹面的色澤、質地、強度和結構(紋理寬度)。
圖6.57l:同圖6.57k所述飲食情況的三根正常與三根異常羽毛背部。
圖6.57m:金太陽和金帽錐尾鸚鵡攝取相同的配方飲食。金太陽長出黃色的初級飛羽。添加的紅棕櫚油富含紅蘿蔔素與維生素E,讓新的藍色羽毛生長。為維生素B添加的小麥胚芽沒有產生這種顏色,其它的Omega3-6油脂,包含魚、亞麻、琉璃苣、月見草、玉米和向日葵也沒有。
圖6.57n:正常的紫冠亞馬遜攝取有機配方飲食。
圖6.57o:被餵食種子與餐桌食物的紫冠亞馬遜。過度增生的喙部和羽毛的黑色素根據經驗是與發展中的肝臟疾病有關。
圖6.57p:拔自身頸部羽毛並能以腳扯下冠羽啃咬的葵花鳳頭鸚鵡。飲食、行為與綜合療法往往是有益的。除非把握早期階段,完全治癒這樣的羽毛異常是少見的。
圖6.57q:這隻攝取全種子、堅果、餐桌食物飲食的黃頸亞馬遜有腳與喙部角質累積的病史。僅管可由黑色羽毛培養出真菌(通常是麴菌屬),在筆者(GJH)未針對真菌制定個別療法的照護下,飲食糾正已治療了數百隻鳥。支持性護理經常被使用,如針對肝臟再生的乳薊和乳酮糖。
圖6.57r:只餵食富含維生素的種子的虎皮。雖然肝臟疾病常見於虎皮,這隻藍虎皮尾椎的羽毛藍中帶黑,這是少見的。多數患有肝臟疾病的虎皮不會在自身羽毛上呈現任何跡象。
圖6.57s:處於疾病晚期的黃化派特玄鳳。黑黃色疑似與遺傳性肝病有關。雖然對這隻鳥來說為時已晚,若及早診斷,有機配方飲食和乳酮糖、乳薊形式的肝臟支援可能是有療效的。
圖6.57t:由於棲木過低,尾羽浸染於維生素水源、覆有維生素與糞便的含油種子中的黃化玄鳳。真菌在黑色羽毛表面生長,不過尾羽污染物移除後問題解決。
圖6.57u:帶有金黃色羽毛的八歲黃化派特。這隻鳥被餵食種子飲食。
圖6.57v:經過四個月肝臟疾病治療的黃化玄鳳呈現長回的白色羽毛。
圖6.57w:腹部體羽帶油的虎皮。這樣的鳥會變得體溫過低且因梳理油脂罹患消化障礙。洗澡、乾燥並置於86°F(30°C)的孵化器中是最低限度的治療。
圖6.57x:被餵食種子、餐桌食物和堅果飲食而長出異常黃色覆羽的27歲黃頸亞馬遜。
圖6.57y:同圖6.57x的鳥伴隨色澤不佳的黃色初級飛羽。
圖6.57z:同圖6.57x的鳥糾正飲食六個月後。異常黃色區域消失了。
圖6.58a:健康的羽毛具有彈性,色澤結構均勻。
圖6.58b:抓住羽毛尖端,羽毛會由尖端至羽軸逐漸彎曲。它應回彈至正常位置如圖(a)。
圖6.58c:紋理精細的羽毛在彈性測試中於中軸斷裂。這麼容易損壞的羽毛顯示營養失調。
圖6.59a:金絲雀尾羽中的羽蝨卵(nits)。
圖6.59b:手指上的個別蝨子。滴幾滴酒精獲得蝨子以呈現給飼主對健康的鳥來說是安全的。不應對虛弱的鳥使用酒精。(20倍)
圖6.59c:放大鏡下的蝨子(100倍)。

羽色-羽色異常可由多種原因造成。PBFD能使綠色羽毛轉黃、藍色羽毛轉白。它也將導致全身性的髒污,特別在巴丹身上。慢性肝病與/或營養失調可使羽毛變黑,在具備粉絨羽的鳥種身上會降低羽粉的生產。飼主頻繁接觸鳥可在羽毛上留下油脂沉積,進而促進黴菌過度生長,在羽毛上造成黑色色變。這在擁有粉絨羽的鳥身上看不到,估計是因為羽粉保持羽毛的清潔。
整齊的羽毛-鳥一般會讓自身羽毛充分梳理並保持整齊。若羽毛凌亂,缺乏直接的明顯原因(如近一次的接觸),臨床醫生應懷疑鳥是無法適當地梳理自身,或廣義的羽毛營養不良(如PBFD)。
羽毛損壞的證據-咀嚼與/或斷裂的羽毛應使臨床醫師懷疑過度梳理、自殘、籠伴創傷或營養失調。鋸齒狀邊緣可意味正常換羽失敗;因此,舊的、磨損的羽毛被保留下來。在破壞羽毛行為的情況下,應注意羽毛是否已被啃咬至皮膚層、拔出或羽軸是否被咀嚼。
羽毛營養不良的證據-滯留的羽鞘、滯留的羽髓、羽軸內出血、羽軸根縮窄及羽毛扭曲是羽毛營養不良的象徵,往往起因於營養、遺傳、外傷或病毒(如多瘤、環狀病毒)。
剪羽(若有的話)-應檢查翅膀以確定是否被修剪,若是,其是否適合該鳥種及性格。最近一次修剪時鳥所能達到的振翅幅度應透過向飼主詢問,及在安全區域「飛行測試」來確定。應確認飼主的滿意度與最近一次修剪的有效性。應檢查修剪部位以確定羽毛的修剪末端是否對鳥造成干擾。
缺乏或具備羽粉(Powder Down)-羽粉是由許多鳥種腿部上的粉絨羽(powder down feathers)產生,特別是巴丹和灰鸚。藉由接觸鳥之後臨床醫師的手與衣物上細白粉末的存在可輕易確認。缺乏羽粉導致羽毛染色及有光澤的喙和腳。喪失羽粉最常見的成因包含:營養失調的肝臟疾病、基因突變(特別是在玄鳳身上)與鳳頭鸚鵡屬的環狀病毒。
換羽模式-多數鳥每年春季及秋季大量換羽兩次,即所謂的「婚前」與「婚後」換羽。在這些年度換羽之外尚有舊羽穩定且持續性的替換。在鸚形目身上的最終結果是每一根羽毛通常一年換一次。持續大量換羽或突然喪失許多羽毛是異常的,如同換羽失敗(在磨損和斷裂羽毛滯留時)。
壓力線或壓力條的存在-羽毛成長時的壓力或疾病會導致羽枝橫向「破裂」。許多羽毛出現此種壓力線顯示鳥近期的問題。
皮膚狀況-應注意紅斑、皮膚創傷的比例或區域過大。可藉由棉棒分開或輕吹羽毛來檢查。
創傷區域-皮膚應徹底檢查創傷區域,尤其是翅膀末梢、胸骨、蠟膜、腹部尾綜骨與腋部。
羽毛彈性(圖6.58a-c)-攝取良好飲食的健康鳥,其羽軸在末梢朝基部下拉時應彎曲而非斷折;羽毛在鬆開時應回到正常位置。
寄生蟲-也應注意羽毛上的寄生蟲;顯微鏡檢查會是必要的檢測(圖6.59a-c)。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6 p.177 (15/06/18):
-出血-
出血或瘀傷可能在體檢時遇到或產生。鳥的過度、過長時間或異常出血、瘀傷往往與一種或更多營養失調的表現形式有關。以下為最常見的表現及相關病因之簡略清單:
  • 結膜出血或「紅淚」常見於灰鸚與和尚(見圖6.47a2之潛在病因訊息:檢驗後的和尚與一滴結膜的血液。此現象常在被保定的灰鸚身上看到。通常涉及營養失調。無症狀性鼻炎感染與鼻竇炎已被歸因於來自結膜出血的血淚生產,呼吸系統的鱗狀轉移瘤可能涵蓋呼吸道疾病。保定造成血壓升高的程度對更敏感的鳥種而言也可能是成因)。
  • 鸚形目鼻內雜質中的變性血液。這在突變種玄鳳身上似乎特別普遍(見圖6.47b2:玄鳳與潛血檢測為陽性的黑色鼻腔分泌物。常見繼發性侵入物且往往需要治療。此療法通常包含營養的修正)。營養失調導致鱗狀轉移瘤與繼發性細菌和真菌感染對許多鳥而言是可能的病因。不過在突變種玄鳳身上,體內凝血因子也可能會下降。此凝血病變的驗證與病因尚未確定,但營養失調、肝臟疾病及遺傳因素應予以考量。
  • 面部皮膚瘀傷往往出現在金剛與灰鸚身上(見圖6.47c2:如圖中灰鸚面部的紅斑與後續結痂常隨著保定出現在金剛身上。雖然處理方式是直接原因,潛在的脆弱皮膚往往對應到營養的修正)。這可以是過於激烈的保定或內在出血體液失調。相同狀況可能發生於其他鳥種,但眼眶周圍區域羽毛的存在妨礙瘀傷觀察。營養失調可能是真皮組織過度脆弱與凝血因子產量降低的主要潛在病因。
  • 喙部受傷(圖6.47d2:虎皮與修磨後出血的喙部。可能是營養失調。虎皮與其它鸚鵡一般不需修磨喙部。營養失衡的鳥的喙部血管更靠近尖端生長,且血流量更大。止血藥通常能控制出血。)
  • 含血羽毛斷裂(圖6.47e2:斑點亞馬遜與斷裂的初級飛羽。不再建議拔出羽毛。可能造成羽囊精緻結構的損壞(見圖6.56c,e)。剪除末端部分並於殘端敷上烘焙麵粉直到止血。血流過多的鳥可能對應到維生素K的注射。營養失調需加以解決。健康的鳥羽很少斷裂,若斷了,後續的出血一般具自限性。)
  • 洩殖腔出血
  • 血尿
  • 咬傷(圖6.47f2:據飼主所言,這隻小鸚是被她們的狗「撿」起含住而非被咬。潤濕羽毛檢驗與牙齒穿透相關的血腫是個簡單技術。此案例中飼主的假設被證明是錯誤的,必須使用抗生素治療。)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6 p.175 (15/06/17):
「不觀察妳會錯過很多,此外妳會因為無知而錯過更多。」
上述的老獸醫格言對鳥類醫學而言如同對其它任何物種一般是準確的。為獲取鳥的問題與診斷訊息,一個詳細、系統性的患者身體評估是重要的。臨床醫師應制訂一徹底的檢驗規程,使牠們感到舒適,且適用於每一位(穩定的)病患,無論表徵原因為何。一份確保沒有事項被忽略的體檢表可能是有用的。

-身體狀況-
所有的鳥在造訪獸醫期間應被秤重,住院期間每日同一時間亦同。監測個別鳥的體重往往能在出現臨床徵兆前發現潛在疾病。獸醫也能正確制定出不同鳥種的正常體重範圍。體重應以克數記錄,如此可精確地監測。
傳統上鳥的身體狀況藉由胸肌觸診與根據覆蓋於胸骨上肌肉和脂肪所分配的身體評分來確定。僅管對削瘦的粗略判定有用,此技術未考慮到多數鳥不在其胸部區域儲存脂肪,並在仍擁有表面上正常的身體評分時承載顯著的脂肪沉積。以酒精濕潤腹部、側腹、大腿及頸部羽毛可讓皮下脂肪沉積顯現,看起來是皮下的黃色脂肪而非粉色紅肌。(圖6.45a,b-6.47a,b)

體重記錄、胸肌觸診及皮下脂肪檢查的組合能做出身體狀況的準確評估。
圖6.45a:以簡易胸部剖析的體況評分並不準確。這隻琉璃金剛重1300g,且在龍骨脊的區域具有裂縫。當鳥的羽毛以酒精潤濕,皮下組織顯然無脂肪。不過在一般建議的身體評分技術中,這隻鳥會因胸肌深度超出龍骨脊被稱為肥胖。肥胖的鳥被視為高風險鳥類。這是隻大型琉璃,但牠不肥胖。
圖6.45b:在一定距離內的圖6.45a同一隻鳥。注意羽毛外觀。它們顯示為一個單元,而非個別羽毛的集合。顏色明確清晰。羽毛邊緣平順俐落。羽毛強健筆直。爬蟲類型皮膚圖案輪廓分明。鼻孔、裸皮、雙眼和指甲皆屬典型。Max十年來攝取高脂肪有機配方塊搭配受限的蔬果。頻繁供應自然日照與淋浴。注意喙部無片狀剝落或分層。裸皮上無片狀剝落,鼻孔內無雜質累積。
圖6.46a:酒精能用於分開羽毛以確定體脂肪的存在。這隻鳥有三處累積(腹部只是開孔的前方)。其它位置應注意觀察。
圖6.46b:這隻年輕虎皮在叉骨有個腫脹的脂肪塊。
圖6.46c:這隻處以安樂死的藍冠錐尾鸚鵡羽毛已被移除以顯示三處接合的脂肪區域。第二區,腋部,仍是離散的。注意脂肪是沉積在羽區皮下。
圖6.46d:6.46c鳥的背面視角。脂肪繼續在翅膀、肩胛骨與骨盆的羽區中沉積。

圖6.47a:這隻病重的錐尾鸚鵡勉強保持眼睛睜開並維持平衡。僅管陌生人出現牠的臨床表現仍保持膨毛。這暗示了一項嚴重預後。
圖6.47b:圖6.47a中同一隻鳥。當羽毛以酒精潤濕,所剩無幾的胸肌顯而易見。這種強烈消瘦伴隨嚴重預後。未透過適當距離觀察確認其對保定的耐受性而處理這樣的鳥往往促成危機。若鳥死亡,該危機將與飼主同在。飼主可以假定鳥死於不當的獸醫照顧。適當評估可避免此危機。多數鳥在這種情況下無法存活,但也有少數當逐漸謹慎地治療診斷,將對治療反應良好。無論哪種情況,必須提前知會飼主鳥病情的嚴重程度。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6 p.172 (15/06/16):
「把牠放下」清單:
受檢時喘息與呼吸頻率增加必須注意。這些可能是緊張或肥胖的鳥的正常補償技巧,但在保定期間,不失保定有效性的壓力程度是難以確定的。
  1. 若鳥急促喘息或呼吸,首先改變頭部施力讓頭可自由活動。鳥應立即開始轉動頭部,尋找東西咬。若牠沒有,把牠放下。
  2. 用於保定鳥的紙巾或毛巾一角可放入其嘴內。牠應立即開始咬它,證明牠還有足夠氧氣存量這麼做。若鳥讓物件軟躺在嘴內,把牠放下。
  3. 讓鳥用雙腳抓住妳的手或手指。(無論如何這都應是體檢的一部分,以確認抓力的對稱性與力道)。若鳥的抓力疲弱或不存在,把牠放下。
  4. 若鳥的眼睛在體檢過程閉上,把牠放下。反之,若鳥維持雙眼睜開也別消除疑慮─許多鳥在吸入牠們最後一口氣時睜著雙眼。
  5. 若有疑慮,把牠放下。讓鳥回到牠最感到舒適的位置(籠子、飼主),並在與飼主交談時觀察牠。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6 p.169 (15/05/22):
鳥的姿勢應被注意(圖6.42b-d)。體溫低的病鳥會蓬起牠們的羽毛試圖保留體溫。牠們待在原地以節省體力,當牠們變得衰弱,牠們睡得更久(圖6.42e)。這些徵兆是典型的「病鳥外貌」,但並非所有病鳥都會出現這些跡象。
落翅、跛行或以一條腿勉強忍受體重的證據可能意味著肌肉骨骼問題或者中樞或末梢神經受到感染。脊椎的畸形往往能透過尾巴位置異常檢測到。伴隨開腿站姿的直立姿勢可能暗示體腔或泄殖腔中出現卡蛋或相似的佔位性物質。雙翅離體且氣喘吁吁的鳥通常是熱緊迫或嚴重缺氧。
保定前可大略檢查鳥的羽毛。羽毛通常應為光滑的,充分被梳理及清潔。凌亂或骯髒的羽毛可能表示鳥沒有梳理自身,或有某些類型的羽毛異常。變色的羽毛可反映多種問題,包含PBFD、慢性肝病、以油膩的手過度觸摸或營養失調。在將鳥移出籠子時仔細檢查羽毛是必要的。
注意喙部與腳指甲的狀態。過度增生或片狀剝落的喙部或過度增生且扭曲的指甲可能與PBFD、缺乏照顧、慢性肝病或營養失調有關。
觀察鳥排便,尋找使勁或不適的跡象,並聆聽任何附帶的胃腸氣脹或聲音。鳥一般不會排出任何氣體,且應能毫不費力地排便。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6 p.159 (15/05/21):
飼主常見的錯誤觀念是當籠子位於開著燈和電視的房內,覆蓋鳥籠能提供鳥有益睡眠的環境。無論是否覆蓋,鳥得到充足黑暗與寧靜的時數對健康─心理及生理─是至關重要的。
不同的傷害和風險發生在會飛與不會飛的鳥身上。例如,身軀笨重且嚴重剪羽的鳥其喙部及龍骨容易受傷。僅管龍骨與喙部尖端創傷可能因流血而突顯,脫臼或扭傷的方骨(quadrate bone)及相關肌肉可能只以憂鬱和缺乏食慾的形式呈現。反之,飛向玻璃門或鏡子的頭部衝擊力最常見於飛行能力完善的鳥,吊扇傷害、爐灶燒傷及溺水於可接近的水源亦同。
狗和其他許多寵物一般可能會攜帶梭菌(clostridial bacteria),但暴露於此細菌的寵物鳥往往罹患消化失調。不留下明顯外部標記的貓抓和咬傷也會造成穿透傷,但常會導致內部傷害與/或感染。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6 p.155 (15/05/07):
鳥的種類是資訊的首要關鍵部分。許多客戶不知道她們的鳥的正確身份,或將其歸類至對她人而言不熟悉的當地名稱。玄鳳(Nymphicus hollandicus)以cockatiel或'tiel馳名天下,在澳洲除外(該鳥的原生地),牠更常被稱為Quarrion,或在西澳的Weero。臨床醫師需要能辨識常見鳥種且有管道確認學名的圖示文獻及查明不熟悉的品種。對鳥種的知識可提供臨床醫師更容易鑑別診斷病鳥的重要線索,及在健檢過程中適切的預防醫學與畜牧學。例如黑巴丹(Calyptorhynchus spp.)和一些金剛在牠們的飲食中比許多其牠鸚形目需要更多脂肪。將同樣飲食餵給粉巴(Eolophus roseicapillus)與虎皮(Melopsittacus undulatus)能導致肥胖、動脈粥狀硬化或脂肪肝代謝障礙。鳥種特有行為,如P屬典型的「吸氣」警報,往往使新飼主和不熟悉此行為的獸醫誤解為呼吸疾病。
僅管一旦獲得成年羽毛,鳥齡往往難以確定,但這是病歷的另一項重要部份。年輕的鳥更容易罹患佝僂病、多瘤病毒、環狀病毒與細菌感染,而成鳥更易受腫瘤、慢性營養不良與退化性疾病所苦。雖然飼主可能不確定寵物的實際年紀,她們通常知道養了多久,這或許足以建構鑑別診斷的具體年齡表。
許多鸚形目鳥種是性別單態性(monomorphic)─或至少對牠們的飼主而言是如此。瞭解一隻鳥的性別可以是至關重要的。例如,腹部疝氣在公鳥身上幾乎不存在,但在母鳥身上較為常見;卵黃相關腹膜炎與卵巢囊腫疾病明顯僅出現於母雞;公雞不會有難產問題。請勿接受飼主對鳥性別的說法,除非她們具有性別鑑定的證明(如產蛋史或與該鳥相關的性別鑑定證書)。若無法取得此證明,或性別無法藉由身體特徵確定,可能需要手術或DNA性別鑑定(圖6.4a,b)。
譯註:
單態性(monomorphic)-常無法僅由體型大小、全身羽毛顏色或親代裝飾(parental ornamentation)…等外貌鑑別的差異來分辨其雌雄性別,在從幼鳥至發身(puberty)後的各階段皆是如此。
性別雙態性(sexual dimorphism)-高等生物的兩性異型(sexual dimorphism),例如鳥類和哺乳類動物有雄性與雌性,通常雄性與雌性有不同的型態。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6 p.154 (15/05/05):
體檢資訊最大化
-了解偽裝現象-
許多鳥飼主和獸醫持有的一個常見誤解為鳥對疾病並不十分有抵抗性。對新手而言鳥往往在某一天顯現生病跡象,隔天待在牠們的籠底,並於後天死亡。此一誤解源自兩方面。
首先,大多實際上存在的鳥僅是來自野生鳥類幾個世代的後裔。因此,牠們保留許多繼承自牠們祖先的保護直覺。多數當作寵物鳥飼養的鳥種在食物鏈中相對較低。這些保護本能已發展成避免吸引掠食者注意。其中一種本能常被稱為「偽裝現象(masking phenomenon)」。掠食者自然受到看起來或行為與牠者不同的獵物吸引。不尋常的顯色、虛弱或跛行可突顯一隻鳥,使其對掠食者產生吸引力。所以避免「不同」出現便是自然本能。病鳥會堅決努力保持外觀健康,即便掠食者不在場。我們常聯想到生病的典型「病鳥外觀」-羽毛蓬鬆、雙眼緊閉、嗜睡-只會在鳥無掩蓋這些跡象的能力時出現(圖6.2a)。因此很多就醫的病鳥是超過牠們疾病的最初階段,如今正快速代償失調(decompensating)。
其次,由於缺乏經驗,多數飼主和許多獸醫會錯過一隻鳥行為或外觀顯現健康問題徵兆的細微變化。忽略這些早期跡象,並結合鳥掩蓋明顯臨床症狀的努力,必然導致疾病的延遲檢測以及鳥在臨終之際的表現(圖6.2b.c)。獸醫學習辨識疾病的早期徵兆並教導她們的客戶是很重要的,如此疾病可在太過後期之前被檢測到。由獸醫和後勤人員常規使用的體檢表格,使體檢文檔的基本參數深入且有條理(圖6.2c)。「偽裝現象」與早期和緩的臨床徵兆可能被忽略,突顯定期為寵物鳥健檢的重要性。長期存在的狀況如營養失調可在鳥開始代償失調且出現明顯病徵前被檢測並矯正。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5 p.148 (15/05/04):
筆者針對南美鳥種的初步研究顯示牠們似乎不像非洲灰鸚那般為維持足夠維生素D含量而依賴中波紫外線(UVB)。這或許可以解釋與其他鸚形目鳥類相較下在非洲灰鸚身上更普遍的鈣代謝失調。南美雨林的樹冠層比非洲森林更密集,減少中波紫外線觸及鳥的含量,因此牠們的維生素D代謝預期將與那些非洲鳥類不同。
這些研究表明繁殖者提供含足量鈣與維生素D的飲食是很重要的。對養在室內的鳥提供適量的中波紫外線輻射也很重要。這預計能幫助避免特別是非洲灰鸚與其他容易罹患的鳥種身上許多低血鈣的表現。這也包含親鳥在內,因為母鳥於產蛋前約六週開始形成骨髓。母鳥的營養影響雛鳥的早期發育。近期在非洲灰鸚的研究中,若親鳥攝取種子為主的飲食,其生育的雛鳥在八週齡出現骨發育不全。來自親鳥攝取塊狀滋養丸的雛鳥在12週齡沒有骨發育不全的影像跡象。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5 p.142 (15/04/08):
鈣質代謝
鈣質在鳥體內的生理作用中扮演兩個重要角色。首先它藉由鈣鹽的形成提供鳥類骨骼結構上的強度。其次,它在體內許多生化反應中及透過細胞外液濃度發揮重要功能。鳥對鈣代謝的控制已發展為一高效率的體內恆定系統,能夠迅速反映在牠們生產多黃卵(megalecithal eggs)的能力及牠們幼齡時快速增長的速率對鈣質提升的需求。副甲狀腺素(PTH)、維生素D3和降鈣素的代謝調節哺乳動物體內的鈣,作用於肝臟、腎臟、消化道與骨骼的主要標的器官。鳥體內的雌激素與前列腺素似乎也對調節鈣有重要功用。
哺乳動物與鳥類之間的鈣調節系統有明顯差異。這兩個種族間最顯著的差異在於必要時骨骼代謝的速率。國內雞隻對低血鈣的刺激在幾分鐘內會反應出來,相較於哺乳動物對類似刺激的反應可超過24小時。這是一隻產蛋鳥在24小時內可依需求供應整體鈣存量10%的最佳證明。這種為製造蛋殼的鈣需求主要從腸道吸收作用的提升,及往往可在雌鳥骨髓X光片中看到一非常不穩定的儲液囊中獲得。骨髓的自動調節涉及雌激素的活性。由於鳥類骨骼中代謝反應快速,它已成為與鈣調節相關的骨骼研究之共通模式。
鈣代謝異常常見於家禽業,造成產量不佳與成長缺陷,特別是養在室內、脛骨的軟骨發育異常之肉雞幼雛。基於家禽業的經濟地位,生產鳥類的鈣代謝已被充分研究,包含飲食中鈣、維生素D3的重要性評估及它們與紫外光的交互作用,尤其是紫外線光譜(315-280 nm)。
馴養的寵物鳥中,鈣代謝失調也很常見,從幼鳥體內的骨發育不全(osteodystrophy,有部分源自成長中需要更多鈣的幼鳥)到成鳥的低血鈣癲癇與卡蛋。僅管非洲灰鸚被視為特別容易罹患鈣代謝失調,此問題已在各式馴養鳥種中被記錄。關於鈣的管理需求過去在寵物鳥身上缺乏研究,我們目前多數的知識是由家禽研究來推斷。

(15/04/09)
鳥類體內的鈣調節
-鈣-
鈣分成三個部分存於鳥類血清中:1)游離性鈣離子,2)與蛋白質結合的鈣,及3)與多種陰離子(檸檬酸鹽、重碳酸鹽與磷酸鹽)結合的複合鈣。離子鈣是血清鈣生理上活性的部分,具有恆定骨骼、肌肉、神經傳導、凝血和控制激素如維生素D3與副甲狀腺激素分泌的作用。多數與蛋白質結合的鈣與白蛋白鍵結,被視為生理上非活性的。血清蛋白含量的任何變化會直接影響鈣的總含量。結合作用強烈取決於pH值,故pH值的增加或減少將分別提升或降低與蛋白質結合的鈣。小型複合鈣的重要性目前仍是未知,但任何影響陰離子結合含量的疾病狀態預期將顯著改變鈣含量。
游離鈣含量在正常個體內似乎被保持在一緊密範圍,相較下隨血清蛋白濃度波動的總鈣含量,及任何血清游離鈣含量的主要變化很可能具有病理上的意義。游離鈣濃度由副甲狀腺素、維生素D3代謝物與降鈣素交互作用來調節,以應對不斷變化的需求。

(15/04/22)
-維生素D3-
鳥的維生素D3代謝已被廣泛討論。以下為確認維生素D3代謝的途徑,維生素D3如今被視為一種對鈣質需求表現出反饋相關反應的類固醇激素。維生素D3的主要作用是藉由嚴密調節吸收礦物質來控制骨骼代謝,但最近發現它對免疫系統、皮膚及癌細胞有深遠影響。基於維生素在骨骼發展角色中的重要性,及維生素D3原代謝轉換至D3所需的紫外光,飲食中維生素D3的商業化可用性對於室內生產的家禽而言已是不可或缺。維生素D以麥角鈣化固醇(維生素D2)的形式自然存在於植物中,和維生素D3皆能在哺乳動物體內作用,但鳥類對飲食中維生素D2的反應不佳。這是由於腎對維生素D2的清除量增加而非缺乏腸道吸收。
已確知馴養雛雞會分泌7-去氫膽固醇(維生素D3原)到無毛皮膚上。最近已證明在腿部無毛皮膚上的維生素D3比背部多出十倍以上,顯示此區對維生素D3代謝的重要性。維生素D原透過UVB光敏異構化反應轉化為膽鈣化醇(維生素D3)。膽鈣化醇是種隨後藉由兩階段羥化作用過程活化的固醇類激素。
骨骼的形成受到1,25-雙羥膽鈣醇(1,25-dihydroxycholecalciferol)刺激,誘使造骨細胞生產破骨細胞。在產蛋鳥類身上,30-40%針對蛋殼形成的鈣質需求是由骨髓獲得。控制此極為不安定鈣池的包含1,25-雙羥膽鈣醇與雌性激素的活性。維生素D3的功能有賴於正常維生素D3受體的存在。受體出現在骨骼、皮膚、骨骼肌、性腺、胰腺、胸腺、淋巴細胞和腦垂腺。
若維生素D3在飲食中供應,它有60-70%的吸收效率。多數情況中,對於天然維生素D3的形成在膳食維生素D3供給量(節約與毒性的基礎上)及提供紫外光之間有個折衷方案。

(15/04/30)
-副甲狀腺素(PTH)-
副甲狀腺由主細胞產生副甲狀腺素是對游離鈣含量低的反應。如同哺乳類體內,副甲狀腺素在鳥體內有基本的高血鈣作用,若對鵪鶉進行副甲狀腺切除術,該鳥反應出嚴重的低血鈣症,除非在飲食中供應鈣質。鳥對副甲狀腺素似乎更為敏感,激素的靜脈注射在幾分鐘內使血鈣含量提升。血液中的游離鈣含量在副甲狀腺的主細胞中反饋,嚴格控制激素分泌。鳥體內該激素利用腎臟與骨骼作為其主要目標器官。相較於哺乳類的數小時,在鳥的骨骼中運用激素實際測得於八分鐘內快速影響,因此副甲狀腺素至少部分負責鳥體內鈣代謝的速度。
副甲狀腺素直接刺激破骨細胞(osteoclasts)再吸收骨骼。激素也會主動刺激成骨細胞(osteoblast)的活性,副甲狀腺素刺激成骨細胞被視為調節了破骨細胞的活性,進而提供鳥類骨骼轉換中所必須的精確控制系統。
副甲狀腺素與破骨細胞結合,透過刺激它們的代謝活性與分裂提升骨骼的再吸收率。副甲狀腺素也對鳥體中鈣和磷的排泄作用有直接影響。副甲狀腺切除術伴隨鈣排泄增加與磷排泄減少。這些變化可藉由注射副甲狀腺素而逆轉。

-後鰓腺(ultimobranchial gland)-
鳥體內的後鰓腺產生降鈣素。它運用基礎的低血鈣效應以反應血清游離鈣含量的提升。鳥類、兩棲類或哺乳類體內降鈣素的循環含量高,且較副甲狀腺素易於探測。降鈣素的生物活性在種族間也不同,魚的降鈣素展現出最強力的效果。鳥的降鈣素含量隨著注射鈣而提升。降鈣素含量與飲食中鈣的濃度(及血清鈣含量)之間有直接的關聯。僅管降鈣素主要藉由抑制破骨細胞的吸收,在人身上顯示其降血鈣作用,其在鳥體內的生物作用保持未知,雖然在此族群中激素循環含量很高。

-前列腺素-
前列腺素是骨骼再吸收強而有力的推動者,具有提高血鈣的作用,與副甲狀腺素和維生素D3代謝物類似。破骨細胞看來是前列腺素作用的部位。對雛雞注射前列腺素會產生高血鈣症,使用前列腺素拮抗劑會造成低血鈣症。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4-2 p.138 (15/03/31):
鳥類行為
一系列的行為特徵可歸因於飲食營養失衡、飲食成分不適當及接觸農藥的飲食。這些包含發聲模式與繁殖行為的改變。替鳥變更為配製飲食時鳥的行為特徵也需要進行評估(請見第三章行為概念,第三節青春期與成年鸚形目的行為)。伴隨鈉提高的高脂與高糖飲食主題會被提及。

-膳食對發聲模式的影響-
發聲模式的改變在維持缺乏或過量維生素A飲食的玄鳳身上已有記述。含量過高的維生素A(100,000 IU/kg)增加發聲量並降低發聲的尖峰頻率,但含量稍高的維生素A(10,000 IU/kg)會導致尖峰振幅與總功率降低。這些改變會影響繁殖行為、社交互動及成鳥對雛鳥索食行為的反應。

-飲食及行為變化-
一般由光週期調節的生殖行為會受到飲食成分的影響。額外的種子會刺激灰鸚的繁殖行為。涉及內分泌異常的傳聞研究中,攝取全種子飲食的公虎皮在鏡子前表現出連續餵食行為。減少餵食吸蜜含合成維生素A的食物降低了巢箱內的排便量(D. McDonald未公開數據)。

轉換飲食的挑戰
更改鳥的飲食是最大的行為挑戰之一。多數問題可透過耐心與毅力克服。教導飼主關於配製飲食相較於種子主食的益處是第一個挑戰。在鳥最餓的清晨餵食新食物是有幫助的,但飲食結構的更改應逐步進行。若鳥持續對新食物接受困難,已在鳥附近攝取相似食物的位置是有利的,由於鳥往往模擬其牠鳥的進食行為。將新飲食和最愛的水果混合能有幫助;黏在配製飲食上的水果泥效果最好。四至六小時後移出水果避免攝取變質的食物。

有個重要問題是鳥拒食或體重顯著流失。僅管每日常規測量鳥的克數是監測攝取充足食物的最佳方式,監控糞便也可顯示鳥是否攝取足夠。變更飲食之前,記錄糞便量及性質(顏色、份量、液狀、形式、缺乏異味、染色)。請見第六章,最大化的體檢資訊。糞便容積與數量的任何變化,通常是數量的急劇下降,顯示出攝取量不足。糞便性質在鳥攝取更多配製飲食時改變。體重波動大於10%被視為有問題。即便提供過剩的食物,若鳥不攝取仍會飢餓而亡。因此若鳥拒絕吃新食物,必要的是立即改回鳥原來的飲食。進行飲食轉換時應提供飼主下列準則。

-替鳥轉換為配製飲食的技巧-
  • 拜訪鳥醫生做例行健檢,以確定鳥這時是否足夠健康以承受飲食轉換。
  • 討論何者為對鳥最佳的配製產品。
  • 確認適合鳥的目標體重。
  • 購買一台磅秤並學習如何正確使用。
  • 每天同一時間替鳥秤重持續一週,以建立體重正常波動量。向鳥醫生報告任何嚴重波動(10%或以上)。
  • 將半數配製飲食與半數原先飲食混合。鳥可能藉由將滋養丸/塊扔向飼主、尖叫、大喊、發脾氣展現出負面行為。與鳥說話可能緩和狀況。當鳥開始吃配製飲食,逐步減少原先飲食份量並增加新飲食的比例。
  • 移除籠內所有棲木好讓鳥被迫站上食物盤,或將鳥放入塑料或玻璃箱(水族箱)並撒食物於底部。提供一小型水容器-不放玩具。
  • 將配製食物擺在鏡子所在的底部。
  • 讓鳥和另一隻已攝取配製飲食的鳥同籠。不要提供任何種子,夜間將鳥隔開。若鳥晚上尚未攝取任何配製食物,提供牠種子。
  • 一旦牠開始吃,擺一碗配製食物在最高的棲木附近。
  • 清晨餵食原先飲食30分鐘,取出並在剩餘時間換為配製食物。若配製飲食未被吃掉,晚間餵食原先飲食30分鐘。用攪拌機磨碎配製食物(或購買泥狀產品)並在泥中混合碾碎小米。
  • 使用較不可口的種子(脫殼白小米),與滋養丸一同在攪拌機中混合。幾天後用較少的土產小米ground millet。
  • 將鳥最愛的水果充分混入配製飲食好讓鳥隨著水果吃進少量的新食物。
  • 在鳥醫生指導下嘗試以注射筒手餵幼鳥配方,再戒除至配製食物。
  • 極小顆粒狀的配製食物對小型鳥而言似乎更容易接受。
  • 若耐心與毅力未有成效,最好能讓鳥寄宿於診所的監督之下。獸醫能在謹慎監測體重與健康的同時讓鳥轉換至新飲食。多數鳥自「舒適」的家居環境搬出時能快速切換飲食。鳥醫生對於變更飲食往往有更豐富的經驗。鳥應有充足的居留期間,如維持2-10天以確保轉換完成。直到原先飲食已被完全移除至少兩天且鳥仍維持體重為止。最好別讓鳥回復原先在家的常規(如移動籠子、重新裝修籠子、不在進餐時間放入廚房)。
有些飲食不當級聯的臨床徵兆是本質上特異的。一隻僅持續攝取葵花籽的20歲玄鳳或一隻被供應雞骨、種子、堅果、桌上食物的50歲亞馬遜可能永遠不會出現營養失調症的進一步臨床症狀。然而這應被視為例外而非通例。此外,個別鳥類可能發展出不同速率或程度的飲食不當級聯臨床症狀。
雖然與皮膜相關的問題能優先於其它系統的衰弱,它們很少在飲食不當級聯的早期被識別。因此涉及腸胃炎與腸阻塞的消化不適更有可能煽動對酵母菌或大腸桿菌細菌感染的調查,而非飲食習慣。會議、刊物、調查諮詢公司、分析實驗室及過去三十年針對存在問題的療法皆有助於對寵物鳥身上疾病有更好的理解。僅管繼發性問題與幾十種常見疾病相關,但嚴格說來繼發性病因仍值得重視,預防醫學依舊是最有效的療法。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4-2 p.134 (15/03/18):
食物中的拒食素與外來物
由於有機農業的施行降低了野生動物及其棲地的有害影響,攝取有機產品大幅減少眷養動物飲食中對更改與解毒拒食素的需求。評估非有機成分中殘留農藥對一隻鳥的潛在負擔,需要瞭解使動物能進行這些潛在性有害化學物質的排毒機制其生化複雜性。這同樣適用於含大量拒食素的食品如需要解毒作用的生物鹼、強心苷類及酚化合物。
然而農藥容忍度尚未在鳥的身上評估。持續使用有機飲食的鳥在臨床上已被記錄顯著地改善健康與產量。

(15/03/19)
-化學汙染物的運作-
多數毒性損傷會導致細胞損害。對任何特定化學物質的毒性反應造成相對上較少地基本生物進程功能不全。正常進程可被抑制或完全停止,或它們能被增強超過正常的生理限制,進而影響其它依賴它們控制機能的系統。細胞對化學毒素的反應透過細胞中的結構與代謝機制產生。單一反應或一系列作用可由個別農藥引起(表4.2.15)。

(15/03/24)
-外來化合物的解毒作用-
外來化合物的活性物質在藥理學、內分泌學或毒物學上非內源性產生,因此對有機體而言是外來的。充當雌激素estrogens(仿雌激素xenoestrogens)的農藥在野生鳥類疾病研討會上是共同的討論主題。
外來化合物的解毒作用是由一組被稱為混合功能氧化酶(MFOs)的非專一性微粒酵素進行的二相性過程,主要在內質網內作用。解毒過程將親脂性化合物轉化為適合於尿液或糞便中排出的高度水溶性產物。二相性中的解毒作用對體內的營養儲存有不同需求。因此消化及處理外來化學物質的能力會依個體不同而有差異,取決於品種、攝食生態、性別與發育階段。若肝功能因其它任何疾病過程而減弱,解毒能力也會受影響。

-排毒的營養需求-
膳食營養的缺乏,如礦物質(鈣、銅、鐵、鎂、鋅)、維生素(E、C與B群)及蛋白質可限制酵素或結合劑合成所必需的化學物質。外源性代謝酵素活性的快速降低誘發熱量虧損。蛋白質營養失調同樣也可能削弱酵素合成、混合功能氧化酶的活性及肝臟麩胺基硫的濃度。
排毒也影響抗壞血酸(維生素C)的含量,如尿甘酸鹽(glucuronate)是多數動物體內抗壞血酸生物合成的前體。缺乏抗壞血酸會降低對外來化學物質的解毒能力。
壓力也會增加抗壞血酸的代謝速率。任何環境屬性(結構或營養上)的變化會影響抗壞血酸的含量,進而影響一物種對其飲食中拒食素的排毒能力。透過攝取數種不同的植物食品,也因此使用不同的排毒速限,一隻動物在每單位時間能吸收更大量的食物,使牠們獲得更多能量與營養。僅管多樣化的飲食對某些動物而言有助益,它有暴露於更多樣化的生物活性化合物之風險。若有一種以上的外來物被吸收,它能成為它們之間協同或拮抗作用的添加劑。所以利用單一基底食物或吸收飲食中各種植物品種的能力將取決於個體。

(15/03/25)
-鳥類飲食中農藥殘留的含義-
持續豢養的鳥面對的壓力與牠們野生同類不同。除了要適應處在密閉環境中的壓力,牠們往往被供應已馴化為人類偏好或由異國原料組成的配製食物。食物中有各種天然拒食素是鳥類系統必需進行排毒的,而非有機食品中殘留的額外農藥增添此一負擔。單寧Tannins在它們的運作上有所不同。縮合單寧有與蛋白質結合的可能性,使它們表現出不溶性且無法同化;水解型單寧不與蛋白質結合,但需要進行解毒作用,成為與營養相關的排毒系統管道。若餵食污染物的含量需要大量排毒,營養均衡的飲食仍非最佳選項。
某些農藥的毒性可能被低估,由於累積效應或毒性延發會在接觸長時間後出現。這混淆了歸咎於接觸農藥的跡象。若一化學物質影響另一方的溶解度、結合、代謝或排泄也可能觀察到協同效應。因此僅管在個別農藥的研究上可能不會出現任何有害作用,兩種或以上農藥的結合可增強毒性作用。即便加乘劑的毒性較少或不存在,加乘作用在一種化學物質增強另一種的毒性時發生。

(15/03/26)
-農藥與異常行為-
非有機鳥食成份中農藥汙染的程度尚未被評估。與接觸農藥相關的行為異常包含:求偶行為減少、母鳥不願接受公鳥的食物、公鳥活動模式改變、禦巢程度降低、孵育行為改變、胚胎死亡率提升造成親鳥關注度降低、餵養幼雛的時間次數減少及離巢時間增加。
DDE引起的蛋殼變薄是種別特異性species specific。有機氯降低公鳥的雄激素與母鳥體內雌激素及助孕素的含量。兩性體內的甲狀腺素以與劑量相關的方式降低。甲狀腺機能亢進症、多氯聯苯和DDT之間也有關聯。氯化碳氫化合物透過混合功能氧化酶(MFO)促使類固醇激素的代謝改變。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4-2 p.134 (15/03/17):
食物不良反應
-食物過敏-
鳥應進行包含適當診斷程序的完整身體檢查,以尋找任何可能藉由存疑的過敏食物而加劇的潛在病症。並非所有皮膚問題在某些鳥身上都與營養失衡的飲食有關,如貓狗對特定食物成分有過敏反應。後期階段往往造成拔羽及自殘。儘管這些過敏食物的早期跡象尚未被描述,不當的營養療法可能是皮膚過敏測試的根據,而一份簡化的有機飲食其成分如玉米和葵花子是被排除的。這些成分雖然已涉及皮膚失調的發展,它們常被視為主要成分在無消化障礙的記述下列入配方與自製飲食中。有機配方飲食沒有可誘致過敏的農藥殘留與防腐劑。哺乳動物常見的過敏原(小麥、麩質、蛋與奶製品)也應排除予敏感的鳥,雖然無證據證明它們是問題。一份商業化的有機混合飲食是由以下成分組成:蕎麥、脫殼灰小米、脫殼白小米、螺旋藻、奇亞籽、苜蓿、黏土、海藻、八角、維生素、礦物質與微量元素的天然來源(可裹在香蕉薄片中餵食)。此混合物透過臨床診斷與數隻被懷疑患有食物過敏的鳥減輕搔癢性皮炎有關。一旦接受混合物,香蕉的比例可以逐漸減少直到去除。不過鳥可能對任何食物成分產生潛在性過敏反應。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4-2 p.133 (15/03/16):
生殖系統
營養失衡的飲食可導致各種生殖問題(表4.2.14)。高脂肪和糖類為基礎的飲食被強烈懷疑參與了對繁殖鳥的過度刺激。
-蛋白質與胺基酸-
為首次產卵進行輸卵管發育及卵蛋白質增生的前一週對胺基酸的需求量提升。雖然對產下一小窩蛋的鳥而言總蛋白質需求量可能比維持狀態的需求量稍高,必需胺基酸的缺乏會增加總蛋白質需求量。為虎皮保持僅供應半數離胺酸、甲硫胺酸與半胱胺酸需求的種子主食,孵化、長成、受精蛋及總產蛋的量更少。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4-2 p.133 (15/03/13):
眼疾
-白內障-
雖然致病因素尚未明確,白內障已在年老的金剛身上出現。與老化有關的核心型白內障出現在水晶體中心。水晶體的細胞核對營養失衡特別敏感。核心型白內障與脂溶性維生素A、α生育酚及水溶性的維生素B2(核黃素)、B3(菸鹼酸)缺乏有關。類胡蘿蔔素在葉黃素和隱黃素(cryptoxanthine)當中具強效抗氧化活性,幾乎與核心型白內障的發展成反比。核黃素對麩氨基硫過氧化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的生產很重要;缺乏麩氨基硫過氧化酶與白內障相關。硒、維生素C和E皆有助於維持麩氨基硫的含量。然而不建議補充硒,因為白內障與此種微量元素的缺乏和過量皆相關。缺乏牛磺酸(特別在被餵食熱處理過的飲食的動物身上)也牽涉到白內障。

皮質型白內障發生於水晶體皮質中,後囊型白內障往往始於水晶體後方的囊下混濁。皮質型白內障的發病率在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存在下降低。n-3脂肪酸不足、飽和脂肪酸過量或「反式」(氫化)脂肪可能影響眼疾發展。大量的α生育酚降低核心型混濁的風險,中等含量則與皮質型混濁的風險降低有關。

(15/03/16)
-黃斑部病變-
雖然尚未有出現在鳥身上的黃斑部病變報導,牠們有不同類型的黃斑部問題。最常見於其它動物的是與老化相關的黃斑部病變。年老的鳥可因食物吸收力不良而缺乏鋅。鋅大量集中在眼內,特別是視網膜與黃斑部周圍的組織。鋅對超過100種酵素的作用而言是必需的,包含視網膜中的化學作用。僅管鋅補充品可能對飲食缺乏或吸收障礙的問題有益,過量的鋅也可能干預其它微量礦物質如銅。葉黃素和玉米黃質選擇性地聚集在黃斑部,提供所謂的黃斑色素。眼內生產的單重態氧可透過照射紫外光而增加,但這在鳥類身上尚未確立。據假設此種氧化損害的提升源於視網膜內自由基的增加。葉黃素和玉米黃質是這些自由基的清潔工。抗氧化劑(維生素A、C及E)也可能有助於自光照中減緩黃斑部病變與其它和活性氧類相關的老化因素,但這仍未確立。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4-2 p.132 (15/03/09):
心血管疾病
-動脈粥狀硬化-
和牠們自由放養的同類相較,動脈粥狀硬化對於被提供高脂飲食與少量運動的籠飼鸚形目而言是個問題。動脈粥狀硬化包含動脈最深處內層的膽固醇沉積及後來的炎性反應。僅管膽固醇降低劑與飲食改變是人類治療的主軸,在鳥身上以含抗氧化劑的營養均衡飲食可預防該疾病發展。

心臟內部表面的內皮層損傷增加脂蛋白與巨噬細胞的通透性。內皮通透性的增加導致脂蛋白在內皮空間中累積,引發動脈粥狀硬化斑塊形成。留存於內皮空間中的氧化脂蛋白是動脈粥狀硬化中出現炎症反應的原因。
脂蛋白氧化是動脈粥狀硬化斑塊發展的必經步驟;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反應牽涉到主動脈中病灶的形成。維生素A能弱化LDL的氧化並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或甚至逆轉主動脈斑塊及內皮細胞功能異常的發展。

氧化劑是由內皮、巨噬細胞與動脈壁的正常代謝機能產生。內皮空間中累積的脂蛋白暴露於這些細胞的氧化物。僅管較小程度的脂蛋白氧化可能在循環過程中發生,多數脂蛋白氧化發生在動脈壁內。因此值得注意的是脂蛋白本身受到如維生素E、輔酶Q10及類胡蘿蔔素等抗氧化劑的滋養。血漿中出現的水溶性抗氧化劑如維生素C,在預防脂蛋白於循環過程中氧化也可能很重要。

近期研究中,有兩項高脂肪及兩項低脂肪飲食供應24、28與32天的期間。結果表明和葵花子油相比,棕櫚仁油(源自種子)產生明顯較高的血漿膽固醇含量與磷脂濃度。無法得出影響動脈粥狀硬化的結論。筆者先前曾表示屍檢呈現的鸚鵡主動脈有84%的嗜蘇丹染色含量。筆者建議基礎乾物質中有多達10%的脂肪飲食。

(15/03/11)
-針對動脈粥狀硬化的營養補充-
在人類身上的研究中,與棕櫚仁油截然不同的棕櫚油(源自種子外的果肉),已被證明有益於動脈粥狀硬化的治療。棕櫚油的胡蘿蔔素、維生素E及輔酶Q10含量非常豐富。棕櫚油降低膽固醇的作用歸因於其大量的維生素E,尤其是生育三烯酚(tocotrienol)的部分。一份標準的棕櫚油維生素E濃縮物含量高達30%的α-生育酚與70%不同的生育三烯酚異構物的混合物(20%的α-tocotrienol,20%的γ-tocotrienol,40%的α-tocotrienol,10%的δ-tocotrienol與10%的其他成分)。

(15/03/13)
-心肌症-
心肌症已與多項疾病本身及包含營養失調有關,由於鳥的發病機制與哺乳動物類似,牽涉到相似營養上的不足是有可能的。僅管鳥的補充含量尚未確立,哺乳動物的研究指出含牛磺酸、維生素B6、輔酶Q10及肉鹼的補充品是有幫助的。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4-2 p.131 (15/02/17):
-腎臟疾病-
飲食中過量的蛋白質及來自蛋白質分解代謝的廢棄產物累積在鳥體中,導致尿酸血症及較少程度上的尿毒症。飲食中過多的蛋白質被分解代謝為尿酸與其它通常由腎臟排出體外的含氮化合物。腎功能降低使這些化合物累積。營養療法的其中一個目標是除了在喪失蛋白質的腎病變情況之外,在腎功能降低時,透過按比例地減少攝取蛋白質以達到氮平衡。

痛風與身體器官(內臟)、關節或輸尿管(腎)中白灰色物質(尿酸鹽)的沉積物有關。尿酸鹽為鳥體中蛋白質代謝的最後產物。它們的累積損害重要器官的機能,最終能致命。當飲食中過多的蛋白質涉及血清尿酸的提升,鳥往往能大量排除。然而空腹、脫水或缺乏離胺酸的飲食可能會增加血清尿酸。變更為正常地尿酸排除,可造成腎功能大規模損害,也與導致痛風的維生素A缺乏有關。

飲食中的脂肪已與慢性腎臟疾病的發展有所牽連,尤其是關於腎臟的前列腺素平衡的改變上。富含花生四烯酸的飲食造成前列腺素、前列腺環素及血栓素(TBXA2)佔大多數,使血管變得更加擴張及血小板凝集更少。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4-2 p.131 (15/01/15):
-虎皮甲狀腺腫-
自1950年以來,虎皮攝取碘含量低的種子飲食而罹患甲狀腺腫已是常識。表4.2.12顯示典型情節。
這種鳥可能只會出現肥胖狀況。多數常見的臨床表現為「吐出」(反芻)黏稠液體(mucus),積聚在頭部羽毛上。透過腫脹甲狀腺衝擊鳴管的呼吸聲(雜音)也是普遍症狀。雖然可能以診斷檢測,因其費用昂貴與運用診斷結果對治療反應的緩解程度而很少被使用。地塞松(Dexamethasone)能加速可注入式碘降低甲狀腺腫大的反應,可挽救呼吸困難嚴重的鳥。碘添加至水或種子確保完全康復。由於其它缺陷在這樣的飲食上會快速體現,只有年邁及拒絕轉為配方飲食的鳥以碘補充品單獨治療。

嗉囊炎(Ingluvitis)
出自親鳥以種子為主食的鸚形目幼鳥往往受到嗉囊炎困擾。種子為主的營養不良是首要原因,可用配方飼料預防。繼發性侵入物(酵母與腸桿菌科)可能需要特定的抗菌劑,和導致肝與腸胃疾病的相同媒介類似。後者情況下,嗉囊鬆弛隨後的腸塞絞痛是常見的,特別是在玄鳳身上。這些鳥非常難以治癒,常受到長期消耗型的不適。請見第七章,緊急事故與重症加護及第十四章,腸胃系統的評估與治療,做進一步的討論。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4-2 p.130 (15/01/05):
-呼吸系統-
上皮組織的功能喪失對呼吸系統是個問題,由於失去纖毛與黏液降低了清潔能力(表4.2.11)。
慢性案例中,血清自內皮潰瘍滲出,為細菌、酵母或其它真菌提供培養基(圖4.2.30-4.2.31)。鼻孔可反映內在狀況。
(15/01/06)
脫落的上皮細胞在尚未維持適當的清潔功能時能滾動形成「球形」的結石。這些球狀物可以隨機聚集在如連接眶下竇盲管或鼻蓋下鼻腔之間的位置。在竇的案例中,它們會如單向瓣膜般運作,導致頸部氣囊(cervicocephalic air sac)過度膨脹。在鼻腔中該堆積物會造成鼻炎或鼻漏(往往含血)。支氣管的鳴管區域或氣囊至肺部交界處中的結石可受酵母菌或其他真菌孢子的繼發性感染(圖4.2.31)。最近來自歐洲的報告表示這在帶有環狀病毒的非洲灰鸚身上是常見的呼吸道症狀。
結石不僅限於呼吸道。它們能堆積在膽管。當一小片結石部分地堵塞玄鳳體內的管道,該管道會膨脹至近似於膽囊的大小。腎臟的結石常與痛風有關。在子宮內,它們能形成各種尺寸外形的蛋狀結構。


譯註:cervicocephalic air sac位置-Clinical Avian Medicine and Surgery p.51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4-2 p.130 (14/12/10):
-鐵貯積症的營養關聯-
大量食果或食蟲性鳥類已適應食物(水果與昆蟲)中低量的鐵。許多水果的高量維生素C強化了自缺鐵飲食中攝入的鐵。因此飲食中高量的鐵與疾病發展有所牽連,且往往建議市售飲食的鐵含量維持在100mg/kg以下,八哥體內為19至25mg/kg。然而,鳥持續使用野生巨嘴鳥(150mg/kg)某些飲食成份中反映出高量鐵質的市售食品,並無鐵貯積症的跡象。飲食與Rothschild八哥身上鐵貯積症的發展無關。

一些市售配方產品具高含量的維生素A。這些高量維生素A與水果及昆蟲的低量維生素A形成對照。自植物中類胡蘿蔔素轉化產生的維生素A,有個調節過程避免潛在維生素A中毒。鸚形目改用維生素A含量低但類胡蘿蔔素含量高的配方飲食時產量提升。無論是供應自飲食中植物基礎的類胡蘿蔔素或其它額外的維生素A,可以推斷鳥的維生素A整體需求低。在這些鳥身上的鐵貯積症發病率微乎其微。

飲食中高量的維生素A可能對其它脂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E的可用性產生負面影響。

相較於維生素A,微粒體膜中類胡蘿蔔素的存在部分地抑制了α-生育酚的流失,特別是在β-胡蘿蔔素降低磷脂過氧化物(phospholipid hydroperoxide)產生的氧化壓力晚期。然而除了其有益的抗氧化活性,β-胡蘿蔔素和維生素A一樣能藉由與鐵形成保持腸腔內溶解度的複合物,避免植酸和單寧酸對吸收鐵的抑制作用。

不同的類胡蘿蔔素其抗氧化活性是多變的。脂質過氧化酶產生的β-胡蘿蔔素抑制作用比來自海洋微藻的極強烈蝦青素抗氧化劑更低。蝦青素在維生素缺乏時保護粒線體不受催化二價鐵的脂質過氧化反應破壞。它比β-胡蘿蔔素抑制脂質過氧化酶的產生有效兩倍。甲藻黃素(Peridinin),海洋微藻的另一種類胡蘿蔔素,可能透過降低對引發劑(initiators)的膜通透性來限制鐵對脂質體的氧化傷害。不過藍綠藻─純頂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的直接效益尚未在鳥身上得到評估,純頂螺旋藻的藻膽素(藻藍素與異藻藍素)作為強烈的自由基清除劑(羥基及過氧基),抑制人類體內微粒體的脂質過氧化反應。低維生素A且含有微藻類的飲食,已證實對大型鸚形目健康與產量的改善。

斑螯黃質(Canthaxanthin)是種輔助促進火烈鳥與美洲紅䴉羽毛色素的類胡蘿蔔素化合物。...鐵貯積症已在火烈鳥身上確診。在這些鳥的飲食中加入斑螯黃質可能改變體內組織對抗氧化壓力的保護能力,並增加肝臟中的鐵質存量。類胡蘿蔔素斑螯黃質在人類身上與眼睛和肝臟損害有關。

-鐵貯積症總結-
僅管飲食中低含量的鐵被主張對鳥而言易患鐵貯積症,市售配方食品的高量維生素A也與該疾病發展相關。因此除了補充維生素E,建議以鐵、維生素A與飽和脂肪含量低的飲食提供給易患該病的鳥種。此外,飲食中β-胡蘿蔔素含量高可能是有害的。活性維生素A應自其它類胡蘿蔔素來源提供,特別是存在於藍綠藻中的,如純頂螺旋藻。應提供食果鳥種維生素C含量低的水果以減少自商業化飲食中攝取的鐵。近期使用茶中單寧酸來綁定鐵的建議已顯現希望。此議題顯然需要進一步研究。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4-2 p.128 (14/12/01):
-鐵貯積症-
鐵貯積症(ISD)盛行於許多保持商業化配方飲食的食果與食蟲性鳥類身上(表4.2.9)。鐵貯積症不同於其前體物之一,血鐵質沉著(hemosiderosis),被定義為肝細胞或自由循環於血液中過度累積的鐵(血鐵質),缺乏正常組織型態的變動或破壞任何主要器官。各種因素已與此疾病有所牽連,包含遺傳傾向、免疫壓力、營養不足與病毒;飲食中的鐵含量一直是營養調查的主要焦點。鐵貯積症的致病因素已由幾位作者處理。飲食中糖、銅與鐵代謝交互作用的更進一步研究已被提出。
在此的討論僅限於鐵貯積症發展中營養方面的影響。市售配方食品與鐵貯積症具高度相關性。僅管鐵對基礎細胞功能很重要,它同時也是參與自由基形成,引起氧化壓力與細胞損害的化學反應催化劑。飲食中攝取的鐵在腸道內受到調節,故自然狀態下未觀察到急性中毒。細胞的鐵含量一般都加以控制好在維持足夠基質含量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游離鐵」的潛在毒性。控制體內鐵平衡主要是在十二指腸,飲食中的鐵在此被吸收,但在動物身上已逐步發展為缺乏消除多餘鐵的控制方法。因此,慢性攝入大量可吸收的鐵會導致許多品種在肝中儲存鐵。

鐵貯積症是鐵在各組織中累積的結果,肝最常牽涉其中。嚴重情況下會在肝、脾、腸壁、腎、心臟中發現鐵色素;這造成腹水、心臟衰竭及多重病變等後續發展。鐵可能在肝中的庫弗(Kupffer)細胞、脾的巨嗜細胞內發現,特別在併發症如溶血性貧血、敗血症、腫瘤或飢餓狀態下出現。

八哥體內鐵質過量負荷的併發症與人類自發性的血色素沉著症共享多數重要的病理特徵。鐵貯積症與免疫壓力和擁擠狀態有相關性。蠕動減少或神經性的胃擴張可能提升鐵的吸收。壓力增加脂質的過氧化並削弱維生素E含量,造成較低程度的抗氧化活性。鐵與維生素E參與還原/氧化循環中的電子傳遞;無論是鐵或維生素A過剩的飲食皆降低α-生育酚的濃度。因此維生素E含量的任何影響會降低生物膜對氧化作用的保護。此外,飽和脂肪含量高的飲食增加鐵的吸收。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4-2 p.128 (14/11/21):
-環境影響-
僅管營養失衡是造成脂肪肝症候群與脂肪肝出血性症候群的主要因素,單有壓力也能引發脂肪肝出血性症候群。當鳥遭遇輕度壓力與/或短期禁食,肝醣存量迅速耗盡並逐漸地發展為被證明是致命的低血糖症。與壓力相關的脂質生成增加膽固醇的合成,及過量葡萄糖轉換為以三酸甘油酯形式儲存的脂肪酸。

-農藥-
雖然個別成份的農藥含量被認為是安全的,農藥的各式組合或農藥在組織中的累積會導致農藥中毒。多氯聯苯(PCBs)增加肝臟與鳥的體重,與脂肪肝出血性症候群相關,並提升總膽固醇量。許多農藥影響雌激素;雌激素含量高與脂肪肝出血性症候群有關。這些雌激素農藥模擬內分泌激素的正常作用及影響卵巢機能。雌激素與飲食能量過高的組合在肝臟中產生足量的脂肪沉積,使脂肪肝出血性症候群發生。

-脂肪肝疾病的總結-
各種營養因素牽涉到幼雛發展脂肪肝症候群與脂肪肝出血性症候群,但藉由提供營養均衡的飲食,許多是可以避免的。有些因素是透過其他飲食成份、環境刺激或傳染病而惡化。僅管疾病命名為「脂肪肝(出血性)症候群」,意指飲食脂肪含量是患病主因,其他許多重要的飲食組成也值得進一步思考。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4-2 p.127 (14/11/17):
維生素E有效對抗肝臟中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過氧化反應。建議罹患脂肪肝出血性症候群的鳥,每日補充100至400IU維生素E配合少量的維生素A飲食。

-水飛薊素(乳薊)-
水飛薊素是萃取自乳薊(Silybum marianum)種子的多酚類黃酮木脂素(flavanolignans)。類黃酮(flavanoids)是增加麩胺基硫(glutathione)含量與保護肝臟不被氧化破壞的強效抗氧化劑。它們可以促進新、健康的肝細胞生長。僅管尚未進行鳥的臨床實驗以評估水飛薊素的功效,讓肝臟失調的鳥每天服用兩次的經驗上它已證明是有效的。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4-2 p.127 (14/11/12):
膽鹼在肝臟代謝脂肪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膽鹼藉由以卵磷脂形式促進脂肪輸送,或透過肝臟自身脂肪酸利用率的提升來避免脂肪異常堆積。而在膽鹼成為甲基供給體之前需要甜菜鹼,甜菜鹼本身無法避免脂肪肝出血性症候群。增加膽鹼能降低肝臟中的脂肪量。飲食中的高脂肪加重膽鹼的不足,從而提升飲食需求。這對雛雞而言特別重要,由於牠們直到13週歲前都無法合成膽鹼。然而被供應維生素B(生物素除外)的雛雞死亡率增加,若同時提供膽鹼則有更高的死亡率。若補充劑含膽鹼,預混合的綜合維生素中只有57%的生物素會被保留。

家禽正常的膽鹼飲食需求是800到2000mg/kg。膽鹼主要不存在於水果與蔬菜,在玉米中的含量低。小麥、大麥及燕麥具較高含量的膽鹼。身為穀物胚芽、豆科植物與含油種子,花生是膽鹼的良好來源。攝取以小麥為主食的家禽膽鹼需求比攝取其它穀類的家禽要低。小麥和甜菜富含甜菜鹼,能在一些作用中省去膽鹼。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4-2 p.126 (14/11/05):
僅管飲食中的少量蛋白質易使雛鳥罹患脂肪肝出血性症候群,飲食中的大量蛋白質會出現生物素(Biotin)缺乏症的典型徵兆。生物素是參與蛋白質轉化為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及碳水化合物轉化為脂肪的必需輔酶。生物素酶對合成蛋白質、胺基酸脫胺作用、合成嘌呤、核酸代謝很重要。碳水化合物的飲食攝取量少時,生物素對維持正常血糖含量也扮演重要角色。生物素缺乏症在更為緊張且體重增幅更大的雛雞身上最嚴重。促使鸚形目有更高成長率可能使鳥易患脂肪肝症候群。

生物素缺乏症可能源自飲食中生物素的缺乏或其他影響生物素穩定的因素。生物素最豐富的來源包含:蜂王漿、肝、腎、酵母、黑糖蜜(blackstrap molasses)、花生與蛋,而匱乏的來源包括:玉米、小麥、其他穀物、肉和魚。然而由於各式飼料中少於二分之一的生物素在生物學上是可用的,生物素的化學形式(綁定或未綁定)及其在飼料中的總含量是重要的。挨餓的鳥能降低肝臟生物素的含量,導致肝臟重量與脂肪含量增加。因蛋白性的抗生物素蛋白緊密綁定生物素,添加生白雞蛋也降低了生物素的可用性。雖然餵食11.8g/kg冷凍乾燥蛋清的肉雞死亡率低,若飲食中濃度超過17.7g/kg死亡率高。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4-2 p.125 (14/10/28):
營養對脂肪肝出血性症候群(FLHS)發展的關連
-脂肪肝-
脂肪肝與體重超重(主要與腹部脂肪累積有關)被認為由兩種誘發因素促使家禽身上的FLHS病發。不必要地強迫餵食鳥會增加肝臟的脂肪與血漿雌二醇,產生FLHS。類似狀況同樣在攝取不當配方飲食的巴丹和玄鳳身上發現(圖4.2.29)。然而單有高含量的肝臟脂質可能不足以造成脂肪肝症候群(FLS),由於飲食中適當的脂質含量觸發一反饋機制,透過飲食中的澱粉強化,以避免肝臟脂質堆積。長鏈脂肪酸,特別是那些飲食中作為預防措施的n-3家族是有益的。磨碎亞麻籽(100g/kg)、亞麻籽油(40g/kg)顯著地降低肝臟脂肪。紅花(Safflower)磷脂類降低肝臟的三酸甘油酯(肝臟出血達到84分時肝臟的三酸甘油酯增加)、血清膽固醇與體重。棕櫚仁油達飲食中乾物質重的2%,降低FLS。棕櫚油富含維生素E與類胡蘿蔔素。該維生素E的部分(400mg/kg)近似比率為30:70的生育酚:生育三烯酚。

生育三烯酚有個不飽和的側鏈,而非更常見的生育酚飽和鏈。生育三烯酚更有效降低膽固醇,且顯示比生育酚更強的抗氧化活性。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4-2 p.124 (14/10/27):
-脂肪肝症候群-
提出以下討論,是因為筆者(GJH)認為家禽的脂肪肝出血性症候群(FLHS)類似於鸚形目常見的臨床疾病,主要是營養不良的結果。脂肪肝症候群通常是能量代謝失衡的後果,與腹部和肝脂肪的過度累積有關。脂質浸潤削弱肝細胞結構並導致肝腫大。脂質沉積物也在一些骨骼肌、消化道、自主神經節、中樞神經系統、松果腺、腎臟、心臟中發現,在角膜、胰分泌腺、腎上腺髓質與甲狀腺濾泡的上皮偶見少量。內生性高膽固醇血症和產蛋中斷是家禽相似病徵,脂肪肝出血性症候群(FLHS)的特性。

擴大易碎肝臟的眾多血管在產蛋時很容易破裂。較大血管破裂會導致死亡。此疾病(FLHS)最常見於外貌健康、處在高產蛋階段的家禽身上。它也影響幼雛,特別是產自年輕父母的幼雛,雌性死亡率比雄性高出50%。脂肪肝症候群在被餵食種子或堅果,年老、超重寵物鳥的身上尤其明顯,但也可在手餵幼雛身上出現。與自棲木掉落或為常規臨床健檢而被抓握的成鳥相關的創傷,對患脂肪肝症候群的鳥而言會造成肝破裂。一個脂肪過多、腫大、連累腹部與後端胸氣囊的肝可導致缺氧死亡(圖4.2.28a,b)。僅管該病症有一些遺傳傾向,營養在其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籠養鳥罹患脂肪肝症候群與涉及脂肪肝出血性症候群的出血症數據很少(圖4.2.29)。

-徵兆與症狀-
一隻有顯著脂肪累積的超重鳥很有可能是肝脂肪代謝症的後選者。一般這些鳥在行為上可能被視為正常。早期徵兆包含尿液中的膽汁色素、糞便革蘭式染色的改變及羽色異常。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4-2 p.122 (14/10/21):
理想情況下,應結合菌種培養和抗生素敏感性檢測來使用糞便革蘭氏染色,然後才是抗生素治療。圖4.2.7-4.2.22顯示來自維持種子主食的鸚形目一系列臨床診療中常見的糞便革蘭氏染色(1000倍油浸視野)。一隻健康的鸚形目應以革蘭氏陽性桿菌與球菌居多,伴隨革蘭氏陰性桿菌的缺席。
(點擊上圖放大)

營養不良與肝病的特徵在於糞便革蘭式染色中細菌數量及分布的變化。早期階段該變化反應在:
  • 總細菌量減少
  • 革蘭式陽性球菌比率降低
  • 革蘭式陽性桿菌百分比增加
後期階段的營養不良與肝病,革蘭式染色往往顯示:
  • 革蘭式陰性桿菌增加(一般而言革蘭式陰性桿菌越多,情勢越趨病態)
出現的酵母菌透過每單位視野中芽殖酵母的數量,被視為牠們臨床的重要意義。芽殖酵母發現的比率越高,免疫系統更有可能受到損害。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4-2 p.119 (14/10/20):
梭菌(革蘭氏陽性、厭氧有機體)通常與巴丹泄殖腔脫垂和金剛泄殖腔罹患乳頭狀瘤的惡臭糞便有關。兩種梭菌有機體及潛在病因皆需要治療(圖4.2.16與4.2.18)。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4-2 p.119 (14/10/17):
-鸚形目排泄物的革蘭氏染色法-
僅管早期研究顯示牠們的糞便培養物中通常具有含量低的革蘭氏陰性菌,其他研究員堅持健康鸚鵡的原生菌落並非為革蘭氏陰性。鸚形目正常的排泄物是由100%革蘭氏陽性菌、無桿菌與球菌芽孢成形的菌落組成。一項黃頸亞馬遜野生幼鳥的研究指出60%的洩殖腔培養物含腸桿菌科。筆者(GJH)假設這組築巢的鳥處在來自盜獵者、守護巢的人與自然環境逐漸減少的過多壓力下。20年來,筆者(GJH)使用糞便革蘭氏染色法評估寵物鳥的正常菌落。野生鸚形目研究的最近一次試驗中證實革蘭氏陰性菌的缺席。革蘭氏陰性菌在非洲灰鸚自典型的種子主食轉為營養均衡飲食後幾乎降為零。Glunder發現它(大腸桿菌或克留氏菌屬)幾乎不可能定殖於攝取營養均衡飲食的虎皮腸道內。Joyner的MPVM論文研究觀察鳥舍中攝取種子主食的虎皮繁殖對鳥,描述洩殖腔有60%的革蘭氏陰性桿菌存在,並說明視此為正常。這對此研究中以種子為食的虎皮而言可視為正常,但對一隻攝取均衡飲食的健康鳥類來說不應被視為是正常的。

自然常駐的微生物群保持抑制革蘭氏陰性桿菌與酵母菌增殖的酸性環境。腸內穩定性不均造成微生物正常菌群變動,從而改變腸胃道中的細菌分布。鸚鵡的正常腸道菌落,在糞便革蘭氏染色上的革蘭氏陽性(藍色)菌,皆代表喜氧和厭氧菌如芽孢桿菌屬、棒狀桿菌屬、鏈絲菌屬、乳酸菌屬、鏈球菌屬及腸球菌屬,其中有些無法採用標準技術培養。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4-2 p.117 (14/10/09):
-角質化-
角化症的特徵在於新生細胞無法分化至鱗狀階段以外。功能失調、過度角質化的細胞取代了正常細胞。這會造成上皮病變且提升對感染的易感性。若失衡嚴重而長期,柱狀上皮經歷化生成為複層鱗狀上皮。角質化可導致參與其中包含消化、生殖、呼吸與泌尿道的組織功能喪失。
由於基部細胞的增生保留了它們的外皮,牽涉到皮膜系統的角化症臨床症狀能以過度增生的喙和指甲表現。角質化外層的針羽更厚,彈性較差且比正常的保留更久。滯留層阻礙針羽開展,若未開展的羽毛受到推擠,這種羽毛對鳥顯然是痛苦的。客戶普遍描述長期滯留針羽的鳥皆煩躁且理毛中發出彷彿感到痛苦的聲音(圖4.2.4與4.2.5)。
僅管角化症一般與維生素A飲食缺乏有關,過量的維生素A也與角化症相關。沖洗鼻腔中鱗狀細胞的百分比已作為維生素A中毒的指標。開立維生素A補充劑治療角化症前,獲得完整的飲食經歷是很重要的。對齧齒動物而言,維生素A的口服補充在缺乏適當維生素E的情況中,無法提高血清維生素A含量。因此由於缺乏維生素A,可能需要維生素E與維生素A的混合以治療角化症。鋅與生物素缺乏皆與角化症有關。缺乏生物素可由過量的鹽導致,和足墊及腳趾底部表面的角化過度相關。因此告誡勿以注射維生素A治療所有角化症是有根據的。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4-2 p.116 (14/10/07):
-皮膜系統-
皮膜是飲食不足的臨床症狀往往首先被注意的位置,但這些初期階段是如此常見,以至於它們可能不被視為異常。複層鱗狀上皮(stratified squamous epithelium)細胞的皮膚特徵涉及皮膜組成如指甲、喙、羽毛與毛囊的產生。除了皮膜,複層鱗狀上皮細胞出現在鼻腔、口腔、唾腺接合處、淚腺、耳道、鳴管、氣囊接合處至肺、膽管、胰管、泄殖腔、腎小管與陰道。營養失衡會影響任何這些位置的結構和功能。而營養不足最常顯露於皮膜,透過更嚴重的潛在疾病該臨床表現會是複雜的。營養均衡配方飲食的發展已大幅降低皮膚疾病的發病率,不過一旦它們發展成熟,這樣的飲食要完全成功消除這些問題仍有段距離。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4-2 p.116 (14/10/02):
很少有天然的抗氧化劑。生育酚(維生素E)與迷迭香葉子皆被嘗試過。在筆者的經驗中,含迷迭香產品的初步研究比想像中認可的要更少,受測者有比預期更低的體重。全穀類中的天然抗氧化劑尚未被充分利用。

四層壓縮袋的開發(圖4.2.1),由一層塗上聚乙烯的擠製紙(遮光)、一層耐穿刺的尼龍、一層用於阻隔氧氣的金屬合金與抵抗水份和現有油變化的聚乙烯層,提升了以非合成方式保存產品的保質期長達14個月。
然而一旦封條被破壞並暴露於氧氣中,且水份增加,鳥出現類似圖4.2.2-4.2.3a,b中那些飲食維持描述的臨床症狀之前,這些產品最多只可用六週。客戶遵從廠商的儲存指示是很重要的,由於即便飲食營養充足,一被開封便有個受限的保質期。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4-2 p.114 (14/10/01):
-含水量-
降低產品的含水量也可充當穩定劑。水份在氧化過程扮演重要的化學作用角色。往往需要5%以下的含量以阻止腐敗。作者(GIH)表明根據傘巴寵物鳥的過多回流(regurgitation)與體重稍微減輕,這些低含水量會引起輕微的前胃刺激症狀。隨著時間流逝,即便在這些低含水量中,脂肪酶運作所需的僅是非流動「水」。非流動水無法透過乾燥去除。

-包裝-
許多鳥食以塑膠、玻璃紙、上膠紙或厚紙板盒包裝。後兩者防止暴露於光線。密閉容器(塑膠、黏膠薄膜)避免水份蒸發,但許多並無法阻止氧氣進入食物中。氧氣接著分解基礎營養素或改變它們的生物活性。號稱有12,500IU/kg的維生素A可能因包裝不當而降至1,500IU/kg,一旦包裝被打開伴隨進一步的變質。即使以營養上的宣揚、無防腐劑的配方飲食啟程,缺乏妥善包裝造成酸敗將抵消其有效性。

為避免氧氣變質,化學防腐劑乙氧基喹因(ethoxyquin,原用於軟化橡膠,後做為除草劑)與丙二醇(propylene glycol)數十年來已用在乾燥動物食物上。它們尚未被視為安全的人類食物。近期大眾要求更天然的寵物食物引領各式新技術以避免酸敗。

脂質過氧化作用尤其能影響產品中缺乏合成防腐劑的有機成份,但對包裝不當的任何產品而言都是個問題。

有鑑於此,所有食物在首次開封時需要嗅聞。若它們聞起來像久炸油脂或亞麻籽油,它們是腐敗的。首次給鳥新的一包食物時應做味覺測試觀察。若鳥表現飢餓卻拒絕該食物,它可能腐敗了。腐敗食物不應被餵食。遵從製造商的指示處理食物與保存壽命往往能避免腐敗問題。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4-2 p.113 (14/09/30):
配方飲食的製備中,烹調(烘焙、製成球狀或擠塑)是為了穩定油脂。然而依據被混合產品的條件,一些組合可能造成快速酸敗。這是由於暴露在溫濕空氣導致自然發酵的產品如穀物與花生中酵素的存在。有些穀物的脂肪酶濃度非常高。燕麥和糙米即為例子。這些產品的脫殼與研磨引起迅速的變質(酸敗),除非它們在儲存前先受熱穩定或進一步加工。當這些原料在熱處理之下結合,快速酸敗會發生。因此這些成份需受烘焙或其它分別烹調的方法,最終處理前再與其他成分混合。

生黃豆含胰蛋白酶抑制劑,因而難以消化。在單胃動物中這種酶對消化是個關鍵。高溫中胰蛋白酶抑制劑是不活化的。烹調也提升甲硫胺酸與半胱胺酸的可用性。過度烹調摧毀或使某些胺基酸(離胺酸)無效,大幅降低天然維生素前體如生育酚和類胡蘿蔔素。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4-2 p.113 (14/09/29):
-冷暗儲存有助於防止酸敗-
核桃儲存於21°C的光線下造成徹底的氧化變化。但儲存在5°C的黑暗環境中25週,即使含50%的氧氣,核桃沒有一絲腐敗氣息。然而,應當記得由化學分析優先於口感檢測來判斷酸敗。室溫中儲存玉米油48個月導致油的酸敗,而存於冰箱中不會。餵食特別緊張的老鼠變質玉米油,在所有主要器官中出現顯著提升的致癌基因。結果證明富含n-6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變質油,會引發腫瘤及促進腫瘤成長。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4-2 p.113 (14/09/18):
-酸敗-
物理地改變組織結構(植物方面為脫殼、碾磨及粉碎,動物組織為浸漬)會釋放脂肪酶。

穀物在收割時受損也造成脂肪酶的釋放。同樣地,微生物(真菌汙染物)含導致脂肪水解的脂肪酶。因此產品來源的品質控管是很重要的。接觸氧氣、濕氣、高溫與穀物中天然存在的催化劑(鐵、銅)發生作用,會加速穀物與產品製造所有處理階段的變質過程。

這些分解脂肪的酵素在脂肪上生效而釋放游離脂肪酸與三酸甘油酯。在氧氣、高溫與濕度的存在下,這些脂肪酸與三酸甘油酯自動氧化,或與名為脂肪加氧酶(lipoxygenases)的酵素(主要儲存於胚芽)作用。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油酸、亞麻油酸、次亞麻油酸)最有可能氧化,它們在堅果與種子中通常是含量最豐富的脂肪酸。這種氧化過程在黑暗環境產生自由基。相似但略有不同的反應發生在暴露於光線。兩種反應皆以更進一步分解,導致產生酸敗的脂質氫過氧化物(lipid hydroperoxides)做結。此過程往往自存不滅,慢慢啟動並在化學反應變得可利用時迅速增加。

從種子榨出油提高了暴露於氧氣的表面積,會增加酸敗發生的可能性。

脂質氫過氧化物的產生似乎不會改變風味。脂質氫過氧化物在氧的存在下惡化至醛。這會確實改變風味及最終的適口性。也會產生乙醇與烴。後面這些產物已被報導能引起突變。酸敗的脂肪會導致牽連到腦軟化症、胰腺炎、心肌壞死、肝壞死及一般肌病變的硒和維生素E缺乏。患病鳥的血液生化分析可能呈現貧血、乳酸脫氫酶(LDH)、天冬胺酸轉胺酶(AST)、肌酸磷酸激酶(CK)與磷的升高。許多這些臨床症狀皆為不可逆。

餵食酸敗參數(過氧化物與醛的濃度)提高飲食的雛雞,自脂肪肝症候群(FLS)承受的死亡率增加。患病雛雞的全血蛋白升高,脂蛋白與總脂質也相同。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4-2 p.110 (14/09/17):
維生素中毒是飲食管理方面經常被忽略的,但會是一些疾病臨床症狀的元兇。許多市售配方產品含過量的脂溶性維生素A和D。額外的維生素補充劑具備高濃度的這兩種超量維生素化合物。在市售飼料與維生素補充劑中含量皆普遍偏低的維生素E可能加重毒性。日常補充應只在對飲食與添加劑的營養成份有廣泛知識下進行。注射維生素至病鳥體內的一般臨床工作未必站得住腳,特別是若鳥一直被供應配方與/或補充飲食。請見第一節營養與飲食補充有更深入的討論。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4-2 p.110 (14/09/16):
有種普遍觀念即「新鮮」是最好的。然而,供應鳥一系列的新鮮產品、種子與堅果並不必然提供營養均衡的飲食。常見的種子餵食缺乏一些營養物質(表4.2.2b)。許多產品以未成熟的生長狀態出售,即便成熟,它不具備與野生食物項目等量的營養分佈。因此這樣的產品無法提升飲食的營養曲線。
當務之急是鳥飼主獲悉這種飲食的營養不足之處。在野外,鸚形目往往藉由攝取各類種子與植物的其它部份來均衡牠們的飲食。關係到豢養飲食的主要議題是維生素含量(維生素A、D、E、K與水溶性維生素─生物素和B12)及礦物質。種子不含維生素A且維生素A前體β-胡蘿蔔素普遍量少。維生素A缺乏症在全種子飲食的鳥身上特別盛行。種子的礦物質含量在品種、地理位置間有所不同,取決於母土(parent soil)的組成。多數種子缺乏鈣質,雖然磷似乎顯示為充足,有高達70%可能以難消化的植酸鹽形式存在。脂肪酸成份在種子品種間也有差異,失衡會是一些健康問題的重要成因。許多種子提供充足的總蛋白質,但不含完整的必需胺基酸。以小米種子為主的飲食將導致其它種子主食不會出現的離胺酸缺乏。商業化種植的種子與野生種子成份有顯著地不同。

選擇飲食原料時鳥不會表現出營養上的智慧;牠們對高熱量、富含脂質的種子、高碳水化合物的種子與果實表達偏好。配方食品的出現在作者(GJH)的實踐中縮減了營養失調的發生率。但並非所有配方飲食皆一致(表4.2.2c-e)。例如提供喜愛食物選取機會的產品設計不足,最終與種子主食同樣不均衡。
雖然一些基礎營養素在有機認證植物產品中含量是更高的,僅以有機種子組成的飲食會出現與僅以非有機種子組成飲食相同的許多營養問題。

也有一些因其它營養素及潛在破壞關鍵營養素的阻礙而減少一些營養素可用性的問題。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4-2 p.109 (14/09/15):
飲食不當級聯是營養素利用不當的結果,通常來自削弱身體免疫與結構的營養不良。這會讓低級別的病原體或共生的病毒、細菌或真菌來源入侵。

野外捕捉的鸚鵡進口一向牽涉到數週至數月的壓力,包含嚴重的營養失調。這樣的鳥在1970與80年代進口至美國,是新型病毒疾病大流行的部份要素。PBFD、前胃擴張症和乳突瘤症是三種仍困擾我們的疾病。研究界尚未充分處理病毒發病機制中營養失調所扮演的角色。比照仍進口野生捕捉鳥類、出現這些相同病毒的新表現形式的歐盟國家,思考這種假設是有意思的。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4-2 p.108 (14/09/12):
飲食不當級聯可以從營養失衡的飲食,及諸如飼養不當、飲食處理與存放或配方飲食的營養補充過量啟動。因此評估營養失調時,要考慮所攝取的飲食組成,與飲食中營養素的穩定或可用性。病理上的影響如寄生蟲感染、金屬中毒、吸收不良症候群、胰臟炎和胃腸炎,產生與那些可在飲食不當級聯中看到的臨床症狀類似,故需要予以排除。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4-2 p.108 (14/09/11):
飲食不當級聯(IDC,improper diet cascade)已由本書作者(GJH)數十年的臨床經驗推斷出來,報告出自病理學家與營養學家,並與生產商業化飲食配方的公司進行磋商。飲食不當級聯以大量的個人主義風氣自我展現。最常見的思路為基礎種子與餐桌食品飲食的沿革。通常,就「患病」鳥的外觀而言,飲食不當級聯患者顯示協同效應的臨床徵兆往往包含各種行為問題。雖然一般情況下,最早的臨床症狀都反應在外皮中(integument),消化系統緊隨在後。鳥類直到生殖或呼吸系統受到影響之前,往往不會有可評估的表徵。當其它臨床症狀被錯過或忽略,行為問題可以是獸醫說明的最接近因素。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4 p.106 (14/09/09):
-標籤-
多數產品只會顯示關於「保證分析」的資訊。這提供粗蛋白、脂肪與纖維最高或最低程度的指示。然而,對於每一批生產量並無法律需求進行化學計算,而這些數據往往源自估算值,因此可能不準確。此外,「粗蛋白」的數值無法提供關於蛋白質消化率或各種必需胺基酸比例的資訊。無脊椎動物所含的粗蛋白數值無法解釋幾丁質中附帶的氮比例。粗略的脂肪含量既無法表明該脂肪為飽和或不飽和,也無法說明必需脂肪酸的比例。粗略的纖維值無法描繪水溶性或可消化纖維的比例,也不能提供木質素含量的資訊。


-總結-
營養是鳥類飼養最重要的環節。營養影響人工飼養鳥的健康、壽命、外觀及行為。複雜的生物化學與營養素之間交互作用的層級,加上手養鳥的研究不足,使適當飲食的選擇變得非常困難。

不同鸚形目之間的鳥種差異使飲食建議更為複雜。圖表4.1.33提供當前鸚形目營養需求的估算。飲食選擇的關鍵因素總結應包含:
1. 任一物種的考慮─特定飲食需求或敏感度。
2. 避免營養過量,並確保礦物質量足夠。
3. 分析成份與所列製造商的可用性,「粗略」蛋白質、脂肪、鈣質等等,及以哪種方法測量這些數值的知識。
4. 如同人類、狗和貓,注意防腐劑與添加劑本身固有的潛在危險。
5. 辨別天然食物來源與由許多商業性製造商製作的替代品之間的差異。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4 p.104 (14/09/03):
人工飼養下餵鳥吃整隻獵物,會與在野外可取得的有所不同,且可能需要補充品。餵食獵物特定部位或被摘取的內臟會導致營養失衡。餵食高比例的肝臟能造成維生素A過多症。
補充肉類為主的飲食與碳酸鈣,具有最高的鈣含量。

提供給人工飼養鳥的無脊椎動物品種有限,以粉蜱(mealworm)、蚯蚓和蟋蟀構成大部份可用飲食。硬殼昆蟲含高達體重50%的幾丁質可以是膳食纖維的重要來源,由於幾丁質的化學性質與纖維素類似。幾丁質活性已在椋鳥、猛禽及各種海鳥身上確認。許多昆蟲的維生素E含量充足,但維生素A含量相對較低或無法測得。昆蟲(特別是來自較寒冷氣候)含高量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昆蟲通常集結一些對色素沉積或抗氧化活性而言很重要的類胡蘿蔔素。昆蟲往往具有較差的鈣磷比。白蟻的鈣含量低,但牠們的巢料(1.7%)為鳥提供一種寶貴的鈣質來源,如築巢在白蟻穴的無花果鸚鵡。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4 p.103 (14/08/29):
食蜜性鳥種攝取各式花粉、植物、昆蟲及其分泌物。花粉富含蛋白質,但對蜂鳥與吸蜜而言它的消化性相對較低(4.5-6.6%)。當含糖水果增加,攝入體積和通行速率會降低。無花果品種的蛋白質含量是多變的(4-25%)。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4 p.102 (14/08/28):
鋅參與細胞複製與軟骨組織、骨骼的發展。鸚鵡的正常血清鋅濃度範圍在0.5與5.8ppm(7.65-84 µmol/L)。然而超過2ppm(30 µmol/L)的血漿和血清濃度,在許多物種身上已被診斷視為鋅中毒。肝的鋅濃度與鋅中毒的臨床診斷缺乏相關性也已被報導。

鋅中毒往往出現在鍍鋅鳥舍網格或金屬異物的攝取。鋅中毒的臨床症狀包含厭食、急性腸胃炎、運動失調、嗜睡、黃色糞便、嘔吐、大量落羽及肝腫大。它會造成胰臟細胞壞死。飲食中過量的鋅負面地影響α-生育酚的組織濃度。鋅在缺鐵的雛鳥身上比適當補充鐵的鳥更具毒性。肝臟生檢並非最可靠的診斷工具。缺乏鋅的跡象包含免疫反應降低、細胞分裂改變、早期胚胎死亡、胎兒發育異常、孵化幼雛虛弱、生長遲緩、禿頭、皮膚炎、性狀發育延遲、骨骼及羽毛形成異常。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4 p.97 (14/08/11):
維生素D是與具備抗佝僂症活性(antirachitic activity)化合物密切相關的組成。它們直接由飲食或來自身體的輻射中獲取。兩種主要天然來源(維生素原)為膽鈣化醇(cholecalciferol,動物體內的D3)與麥角鈣化醇(ergocalciferol,主要存在植物中的D2)。D2和D3的形式也可攝入,並進一步由肝臟先透過羥基化代謝為25-羥維生素D3,接著在腎臟再次代謝為1,25-二羥化維生素D3。膽鈣化醇經由紫外光每日短暫地11-15分鐘激活,能自維生素原7-脫氫膽固醇在哺乳類的皮膚中產生。維生素D加強腸道吸收,並透過1,25-二羥化維生素D3激素調動鈣與磷。25-羥維生素D3的循環程度對維生素D具象徵性。1 IU的維生素D活性相當於0.025 µg維生素D3的活性。由於雛雞身上的維生素D2僅有1/10的維生素D3活性,國際雛雞單位(International Chick Unit, I.C.U.)用來作為家禽體內維生素D3的參考值。血漿半衰期隨著維生素形式從5至7天(維生素D)到20至30天(25-(OH)D3*)而有所不同(見第五章,鈣的代謝)。在哺乳動物及爬蟲動物方面,活化作用依賴UVB輻射(290-320 nm)。

-飲食需求-
家禽對維生素D的日常需求為200 IU/kg。但對火雞(900 IU/kg)與日本鵪鶉(1200 IU/kg)而言明顯有更高的日常需求,人工飼養鳥類的最佳含量尚未被確立。曾有家禽的日常含量能滿足繁殖期灰鸚的建議,但有許多配方食品超過這些含量。

-維生素D缺乏-
肝臟機能失常會影響維生素D的合成;腸道失調能降低維生素的吸收,腎衰竭會阻止1,25-(OH)2D3的合成。UVB輻射暴露不足妨礙皮膚中維生素D的生成。玻璃窗阻隔UVB射線穿透。維生素D缺乏的第一個跡象包含產蛋量降低、變薄或消失的蛋殼及胚胎死亡發生率增加。母體對維生素D3與25-(OH)D3的轉換不足造成上頜骨發育不足及破殼失敗。

-維生素D中毒-
超量的維生素D飲食或缺乏其它脂溶性維生素會提高維生素D的毒性。中毒導致大範圍軟組織鈣化。毒性含量能由母體轉移到胚胎,造成幼雛發育異常。不足60天大幼雛的安全上限為40,000 IU/kg,超過60天大的鳥種上限為2800 IU/kg。

*肝臟將D3代謝為25-(OH)D3,是血液中主要的維生素D成份。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4 p.95 (14/08/08):
在野外,非肉食性鳥類很少面臨維生素A的飲食過量。這些鳥很可能依賴類胡蘿蔔素轉換為具生物活性的維生素A。中毒反應是能避免的,因為自β-胡蘿蔔素成為維生素A的轉換隨著更高的攝取量而降低。在雛雞身上的轉換效率從比例2:1降至5:1。日本鵪鶉的研究也指出視黃醇傳輸系統的飽和狀態,視黃醇棕櫚酸酯(retinyl palmitate)含量在鳥補充β-胡蘿蔔素時並未提升。玄鳳的保養比起維生素A缺乏,更容易引起維生素A中毒。一些鸚形目飲食中的β-胡蘿蔔素或許會是維生素A的優異來源;然而,β-胡蘿蔔素可能不適用於人工混合飼養,由於幼鳥可能無法有效地將β-胡蘿蔔素轉換為維生素A。玄鳳維持10,000 IU/kg的維生素A已被報告有中毒反應。許多市售飼料超出此含量。一些人工飼養飲食超過47,000 IU/kg的含量。吸蜜方面,高維生素A且缺乏維生素E的市售飼料,與不孕症、低孵化率及幼鳥生存能力相關。筆者推測類似含量可能促使這些鳥類身上鐵鬱積症的發病率增加。維生素A中毒造成上皮細胞受損與鱗狀細胞角質化。上皮細胞受損肇因於視黃醇進入膜中脂質部分的滲透力,使其膨脹。弱化的膜源於膜中無彈性蛋白部份抗膨脹的結果,提高致病菌與感染途徑。維生素A中毒的臨床症狀包含:
發聲模式
維持超量維生素A飲食的玄鳳展現頻繁且更高強度與持續性的緊張呼叫。維生素A中毒可能導致手養鳥的行為問題。在維持包含維生素A建議量飲食的鸚形目身上觀察到發聲變化。
鐵鬱積症
見第二節營養失調中超額維生素A對鐵鬱積症的潛在貢獻。脾臟的含鐵血黃素沉著症(Splenic hemosiderosis)與玄鳳身上過量的維生素A有關。
胰腺炎
胰腺炎在攝取過高含量維生素A的玄鳳身上被診斷出。維生素A過多症增加蔗糖酶的活性,並停止十二指腸調節此酵素在小腸的能力,可能導致糖尿病或消化困難。
繁殖
過量的維生素A可能干擾攝入的維生素E,影響繁殖率、孵化率及雛鳥的生存能力。在損失維生素E、犧牲後代抗氧化能力的狀態下,為產蛋母雞補充維生素A,提升了肝臟、蛋黃與肝胚胎濃度。高含量維生素A降低蝦青素的吸收,它是一種強大的類胡蘿蔔素抗氧化劑,保護粒線體免受二價鐵催化脂質過氧化作用的損害。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4 p.95 (14/08/07):
維生素A整體約有90%包含在肝臟中。肝臟達2-5 IU 維生素A/g的儲存含量被視為是充足的。血漿中的視黃醇並不會顯著改變維生素A最低限度的狀態,且一般在動物達到嚴重不足前,含量降低不會被檢測出。自血液樣本評估維生素A的狀態是不足的。建議使用肝臟活體組織檢查。
維生素A以國際單位(IU)記錄,維生素原A以視黃醇當量(RE)記錄。
維生素A不足的臨床症狀往往與中毒反應類似,要區分兩者需要仔細評估攝入飲食與其他影響因素。僅管火雞幼雛只在五週後便出現缺乏跡象,飲食缺乏維生素A的玄鳳能維持高達兩年才顯露臨床症狀。缺乏維生素A的徵兆一般分為五大類:
視覺
視黃醇在視紫藍質(錐狀體)中作為輔成基(prosthetic group)。維生素A缺乏造成視蛋白(opsin)損耗,來自桿狀體外節、將維生素A轉換為視紫紅質(rhodopsin)的蛋白質,引領它們的最終退化。即使在維生素A缺乏的後期,也有可能重新生成桿狀體,但錐狀體最終會崩解且導致失明。缺乏維生素A也使淚腺分泌物減少。
骨頭
維生素A不足造成破骨細胞活性降低,因成骨細胞未受抑制造成骨外膜過度沉積。
維護上皮組織
維生素A的飲食缺乏會改變細胞中脂蛋白膜與細胞內微粒的滲透性。維生素A含量低的肝臟與排泄管及唾腺腺狀上皮的局部生化(focal metaplasia)有關。喪失膜的完整性干擾保水性,腎臟尿酸沉積也會導致。球蟲病可破壞腸道中的維生素A,並傷害腸壁的微絨毛,降低維生素A吸收率。雛鳥缺乏維生素A的特徵為頭部、頸部與胸部區域羽毛狀態不佳,及面部皮膚炎。
繁殖
繁殖缺陷,包含產一窩蛋的間隔增加、孵化率降低、胚胎死亡率增加、後代生存時間降低、睪丸尺寸縮小、精子生成失敗與公鳥性行為活動減少,皆和維生素A缺乏相關。這些可能與無法維持上皮細胞健康有關。
免疫功能
維生素A的缺乏及過量皆會抑制免疫功能。雛雞缺乏維生素A會導致淋巴細胞急遽下降。腹瀉、肺炎與免疫反應減弱為玄鳳缺乏維生素A的徵兆。缺乏會影響巨噬細胞與嗜中性球(Neutrophils)的吞噬活性,並削弱腸道免疫球蛋白A的反應。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4 p.93 (14/08/05):
維持脂溶性維生素的適當平衡是很重要的,由於它們全都在爭奪攝入部位(sites of uptake)。僅管飲食攝取量充足,其中一種維生素的過量攝取會縮減另一種的攝取量及可用性。
維生素A涉及視覺、生殖、免疫力、細胞膜完整性、生長、胚胎發育與上皮細胞的維護。維生素A是動物性來源,不會出現在植物組織中。一些類胡蘿蔔素可在腸壁透過特定酵素轉化為維生素A。
最具活性的類型(視黃醇)易受濕度、熱與光影響。視黃醛(retinal aldehydes)包含在視紫質(rhodopsin)中,影響昏暗光線下的視覺。視黃酸(Retinoic acid)幫助生長與組織分化,但無關視覺。雖然視黃酸在睾酮合成上似乎發揮重要作用,它並未協助產生精子。
維生素A的需求產量在鳥種間有所不同。玄鳳(Nymphicus hollandicus)為保持常態的飲食需求是2000-4000IU/kg。低於10,000IU/kg的含量不會顯著影響玄鳳體內的血漿濃度。維生素A的飲食缺陷在鳥先前保持維生素A飲食充分的情況下,可能多達十八個月不影響免疫能力。2.4mg/kg的β-胡蘿蔔素*可在玄鳳身上提供充分的維生素A飲食。帶隱性基因的白金絲雀(Serinus canaria)無法將β-胡蘿蔔素轉化為維生素A,且較有色金絲雀多出三倍的維生素A需求。
動物的維生素A含量各不相同。無脊椎動物的維生素A含量非常低。魚在肝臟與脂肪組織中儲存大量維生素A。不建議補充魚肝油。種子與堅果的類胡蘿蔔素普遍偏低,但一些水果可大量供應。
許多含維生素A的配製產品、多數鸚鵡食物與花蜜替代產品超過禽類及玄鳳的飲食建議範圍。不過一些產品的維生素A含量比製造商所宣告的數據更高,而品質不良的包裝會導致維生素的破壞。
*β-胡蘿蔔素是類胡蘿蔔素之一,也是胡蘿蔔素的一種異構體。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4 p.93 (14/08/05):
水溶性維生素包含B群與維生素C。由於人工飼養鳥類的維生素B飲食需求尚未被評估,進一步的討論將限於牽涉到維生素B具體失衡的疾病本身。
維生素C(抗壞血酸)與膠原蛋白、肉鹼(carnitine)和兒茶酚胺(catecholamine)的合成;酪胺酸、組織胺(histamine)、類固醇、脂肪酸和藥物代謝;及預防過氧化反應有關。處於壓力中的鳥,包含與高溫、成長和繁殖相關的壓力可能會提升維生素C的需求。
多數鳥類在腎臟、肝臟或兩者中合成維生素C。演化上,酵素活性發生在較年長鳥類的腎臟,且變得局限在更高等進化的雀形目肝臟中。一些雀形目如白頭翁(Pycnotus sp.)無法合成維生素C。維生素C集中在新鮮水果、綠葉蔬菜與動物臟器中,僅有少量在骨骼肌。
繁殖與生長增加對膠原蛋白的需求。100-200mg/kg的維生素C改善雛雞和母雞暴露在高溫環境下的成長、產蛋率與蛋殼強度。飲食需求也隨年齡變化,如柳雷鳥(Lagopus lagopus)成鳥能合成充分的維生素C,而幼鳥需補充750mg/kg。組成柳雷鳥飲食中一部份的漿果在繁殖季最高可含5000mg/kg的維生素C。
維生素C容易因處理與加工被破壞。然而短期暴露於沸水中它是穩定的,長期低溫情況下會有較大比例被破壞。任何使組織破裂的處理形式(如冷凍和解凍),因氧化作用暴露維生素C於空氣中而損失,但維生素C在正常製造滋養丸的過程中大體上是穩定的。
L型抗壞血酸的代謝產物如草酸可與鈣結合。過量的維生素C也可和銅結合,導致生長缺陷並增加主動脈破裂的發生率,若飲食也缺乏銅,主動脈所含的彈性蛋白量會下降。對易患鐵鬱積症*的鳥種而言,盡量減少飲食中維生素C含量是很重要的,由於維生素C藉由促使三價鐵(ferric)還原的形式至更能吸收的二價鐵(ferrous)狀態,改善鐵的吸收。
*禽類血色素沉著症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4 p.92 (14/08/01):
早熟與晚熟型鳥類的卵黃脂質組成物各不相同。然而,確切具體的脂肪酸飲食需求只在食穀類鳥種身上體現。與市售穀類的脂肪酸結構相反,橙腹鸚鵡(Neophema chrysogaster)所攝取的野生種子脂肪酸特徵為明顯缺乏n-6脂肪酸。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4 p.92 (14/07/31):
肥胖可導致鬱血性心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或肝脂肪代謝障礙,可能使鳥易患糖尿病或使此疾病惡化。由於體重比體脂肪容易測量,鳥類最理想的體重已被用於作為界定肥胖的標準。超出理想體重的1%-9%是能接受的。10%-19%被視為超重,大於20%則被定義為肥胖。
*心臟無法打出足夠血液,使血液容積及組織間液增加,心臟、靜脈、微血管通常會被血液所擴張。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4 p.90 (14/07/30):
有些脂肪酸的細胞膜在細胞機能調節上扮演特定角色。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γ次亞麻油酸(Gamma-Linolenic Acid,GLA)與EPA(Eicosapentaenoic acid)作為類花生酸(eicosanoids)的前體,是種充當局部荷爾蒙與炎症介質重要的免疫調節分子群。脂肪酸特性的改變可供細胞修改磷脂(phospho-lipids)細胞膜的脂肪酸成分,可能會影響炎症過程。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4 p.90 (14/07/27):
脂質供給能量、必需脂肪酸且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此外,它們是許多荷爾蒙與類花生酸(eicosanoids)的前體。
脂肪由碳鏈長度、雙鍵數量與雙鍵的確切位置所定義。短鏈脂肪含2至4個碳,中鏈脂肪是6至10,長鏈脂肪為12至24個碳。牛奶中被發現的脂肪酸有4-12個碳;那些有10至12個碳的被發現在某些種子油脂中。鏈更長的脂肪酸常見於來自海洋的植物。
更高等進化的動物無法製造n-3或n-6系列的脂肪酸*,必須由食物來源獲得它們。可供予手養鳥的種子及堅果,其脂肪酸結構可能不會和野外食物類似。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不適用於飲食調節。穀物與種子普遍富含亞麻油酸(n-6,Linoleic acid),禾本科植物與樹葉含α-次亞麻油酸(n-3,α-Linolenic Acid)及DHA(n-3,docosahexaenoic acid,二十二碳六烯酸)。魚類和其它水棲昆蟲富含EPA (n-3,eicosapentaenoic acid,二十碳五烯酸)或DHA。
*也就是ω-3、ω-6脂肪酸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4 p.90 (14/07/24):
成長所需的蛋白質在孵化期最高,並隨著時間在成長速率減緩時降低。晚熟性幼雛有段較高的增長率,且可能有較高的總胺基酸需求量。玄鳳成長所需的蛋白質估計為20%。此外,該蛋白質必須包含0.8至1.5%的離胺酸(lysine)。許多野鳥以昆蟲補充牠們的飲食,這往往提供額外的蛋白質;不過有些野鳥單純提高牠們的食物攝取量。僅管鸚形目鳥類的市售混合飼料往往有足夠的粗蛋白質,多數皆缺乏足量的含硫胺基酸(sulphur amino acids)、甲硫胺酸(methionine)與半胱胺酸(Cysteine),導致羽毛生成發育不良。
羽毛有很大比例由體內總蛋白質(小鸚22%;虎皮28%)構成,其中所含質量約15%在羽鞘中。不過羽毛整體的胺基酸組成和羽鞘及羽根相異。
某些含硫胺基酸方面的飲食缺陷,導致顯著彎曲和週期性封閉(restriction)的羽軸、持續性異常的羽鞘根部及畸形的羽片。羽毛強度與提供足量的離胺酸飲食(0.203%)有相關性。表皮結構和羽支含大量的半胱胺酸。半胱胺酸雖然常作為羽毛成長中潛在限制性營養物質的例子,儲備半胱胺酸可能對角蛋白在夜間空腹與短期的含硫胺基酸不足時段的合成而言是有用的。甲硫胺酸方面的飲食缺陷造成羽毛上深色、平行的「壓力紋」,但超量三倍與軟質、脆弱的羽毛有關。酪胺酸(Tyrosine)是黑色素生成的重要因素,苯丙胺酸(phenylalanine)不足會削弱黑色素生成。
換羽期的羽鞘製造每日可提高超過維護需求4至8%的蛋白質需求量。溫度調節所需之額外能量可在不提升飲食中蛋白質比例的情況下,提高食物攝取量以提供羽毛成長足夠的蛋白質。市面上許多推廣在換羽期使用的補充品缺乏所需之胺基酸。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4 p.89 (14/07/24):
蛋白質的日常需求因年齡及生理狀態而異,在幼雛時期與母鳥產蛋時需求最高,成鳥維持常態時需求最低。食穀類鳥種的蛋白質需求與體型有關,較大的鳥種如金剛可能需要比較小鳥種更多的蛋白質。灰鸚的初步研究顯示為10至15%(乾物重)的蛋白質需求量。成年虎皮的蛋白質需求量為6.8%(均衡的蛋白質飲食)。葵花籽、白花籽與花生缺乏家禽所需之胺基酸。
由於細菌的消化,高纖飲食能增加糞便中的含氮量,會混淆蛋白質消化研究的結果。食蜜與食果類鳥種有較低的強制性蛋白損耗。彩虹吸蜜可能僅需要2.9%高品質、易於消化的蛋白質。
鸚形目鳥類的高蛋白飲食牽連至腎功能障礙與痛風,公玄鳳的研究顯示20、30甚或70%的蛋白質含量不會導致腎功能不全。然而,不建議飲食中含70%的蛋白質,因過高的蛋白質與顯著增加的肝臟損害有緊密關聯。蛋白質超量與喙部及指甲的過度增生相關。
向鳥引介不同含量的蛋白質飲食應當逐步進行,蛋白質飲食含量的突然改變可能導致腎炎和痛風。由於鳥以尿酸的形式排泄氮,過量攝取蛋白質或核酸使腎臟排泄能力超過負荷,可能引發高尿酸血症。脫水會使這個問題更加惡化,甚至可能在蛋白質飲食未過量之下產生內臟型與關節痛風。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4 p.88 (14/07/23):
幾丁質(Chitin)是種自然產生的多醣類,結構近似於額外具備胺基(amino group)的纖維素。它是真菌細胞壁的主要多醣類,及甲殼類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外骨骼的主要成分。幾丁質的消化代謝被視為是較差的,但它對某些品種來說仍是可用的能量來源。雖然幾丁質分解酶(chitinase)的活性已在椋鳥、猛禽與各種海鳥身上被鑒定,它在雞身上的活性是低的,且不存在於非洲灰鸚與鴿子體內。粗蛋白的測量可能高估了缺乏幾丁質分解酶的鳥對於蛋白質的可利用性。
Note:「斑尾林鴿和非洲灰鸚身上未顯示任何幾丁質分解活性。...儘管它在家禽營養中扮演重要角色,鳥類的幾丁質分解酶尚未被廣泛研究。(2000年)」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4 p.88 (14/07/23):
蔗糖,水果糖類的主要雙醣之一,容易消化。但有些食蟲的雀形目鳥類,如攝取高蛋白質/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的鶇科,缺乏消化這些簡單糖類所需的蔗糖酵素。水果中單醣與雙醣的差異對缺乏蔗糖酵素的鳥種而言很重要。避免餵食這些鳥富含雙醣的水果,如芒果、杏桃(apricot)、甜桃(Nectarine)與水蜜桃(peach)。
雖然簡單糖類如單醣和雙醣容易被吸收,α-鍵的澱粉需要進一步消化。來自擠壓過程的熱量使澱粉分子膠凝化,提升其可消化性。一些複雜碳水化合物的ß-鍵,如那些由纖維成份組成的食物,需要鸚形目與雀形目可能不充足的微生物降解。纖維素(Cellulose)由ß-鍵組成,通常無法作為能量來源,而半纖維素(hemicellulose)是由各種比例的α-與ß-鍵組成,視來源而定。因此半纖維素可部分消化,不需微生物分解,但它與多酚類木質素的緊密結合往往使其難以消化。車前草纖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主要由半纖維素組成,因此是可部分消化的。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4 p.87 (14/07/22):
羽毛在白天與夜晚以相似的速率成長,但多數鳥在夜間空腹時所沉積(deposited)的羽毛原料質量有些微不同。與白天的合成作用相較,夜間的羽毛合成需要複雜且代價高的變化以代謝胺基酸,因此整體的換羽損耗會比相對較長的白天時間更低。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4 p.87 (14/07/22):
基礎代謝率(BMR)是從鳥睡眠時的能量消耗來計算。棲息會提高虎皮2倍的能量消耗;理毛、進食與混合運動提升2-3倍,而飛行最多可超過BMR的11至20倍。自由生活的鳥因體溫調節、獲取食物與捍衛領土的所需能量提高,能量需求比牠們的籠養同類們更大。但無論能量消耗多少,日常的胺基酸、礦物質及維生素需求是維持恆定的。
氣候會影響基礎代謝率。來自溫帶氣候的鸚鵡比熱帶鳥種高出約20%的基礎代謝率,隨季節變化的體溫調節可自冬季(5.9° C)基礎代謝率的3.07倍到夏季(20.7° C)基礎代謝率的2.77倍。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4 p.86 (14/07/22):
不建議透過飲水使用維生素與礦物質補充品。跨物種及同物種的水攝取量會有所不同,且受環境溫度和飲食影響。氧化還原電位高*的礦物質,如鋅、鐵、銅能破壞維生素,且有些維生素具光敏性。透過飲水標準化維生素的攝取量是不可能的。維生素A和D中毒症已在被供應液態維生素的金剛與錐尾鸚鵡身上發現。
若添加劑因口感不佳或顏色不熟悉而減少水攝取量,可能導致脫水。
*氧化還原電位越高,氧化性越強,電位越低,氧化性越弱。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3 p.58 (14/07/18):
一種常見的後期理論是鸚鵡受到支配地位的欲望所驅使。這並非良性理論,因為它容易使人將行為解釋為一些假定的層次結構競爭,也因此提倡為照顧者設計的管理練習,好在競爭中獲勝。這種做法往往強硬且具脅迫性,嚴重依賴於負向強化與正向處罰,兩者有部份皆由反向刺激的存在所界定。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3 p.56 (14/07/18):
至於負向強化,人們必須意識到藉由處罰所引致可預見的副作用。這些破壞性極大的副作用最有可能在少有機會正向強化的環境中進行正向處罰程序所導致。
所有厭惡策略的負面結果重要到足以在此重複:
1. 逃離/躲避行為
2. 攻擊行為
3. 壓抑反應
4. 恐懼人類或出現反向刺激(aversive stimulus)事物的環境
要注意處罰的其中一個問題不是它行不通。處罰在正確執行減少行為時可行。這個事實或許導致處罰最有害的副作用─無論處罰是否能減少不必要的行為,給予懲罰的人被強化於使用它。因此,她/他日後更傾向於使用處罰。這不僅令人擔憂,它至少解釋了處罰在我們社會是如此普遍的原因之一,處罰往往對處罰者是種強化作用。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p.47 (14/07/17):
不幸的是,我們鸚鵡當前的馴化不足使牠們在人類信息的解讀天賦上毫無準備。在牠們學習理解我們的信號的同時,精確地理解牠們的溝通方式是我們的責任。野外觀察證實鸚鵡擁有豐富維妙的溝通系統,幾乎每一片牠們身上的羽毛都參與其中。頭部、眼睛、頸部動作、身體姿勢、翅膀、尾巴、腿和腳的姿勢全都作為信號,以便傳遞需求、意圖與一般對當前事件和情況感到安逸或不適。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4 p.102 (14/08/26):
硒(Se)與維生素E的功能皆為抗氧化劑;維生素E的作用無法被硒取代。硒中毒降低孵化率、生長率及成功繁殖率,導致胚胎畸形、減弱免疫功能、異常羽毛損失、形體消瘦和肝臟病變。飲食中的硒影響全血水平。綠頭鴨攝取超過10mg/kg的硒,會形成兩側對稱頭皮與背頸中線的脫毛、斷趾及喙尖壞死。雛雞以維生素E和硒量減少的飲食飼養,胸肌表面顯示滲出性素質(exudative diathesis)的跡象。缺乏硒的特徵為異嗜性(heterophils)提升與淋巴細胞、嗜鹼性球、血紅素的減少。缺乏硒會降低T3血漿的濃度。飲食中達到0.4mg/kg的硒,對保持含200mg/kg維生素E滋養丸飲食的大型鸚鵡而言似乎是足夠的。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4 p.102 (14/08/25):
身體的鐵質為血鐵質或非血鐵質。血鐵質形成卟啉組(porphyrin group)的一部分,包含總鐵質的70-75%。出自動物來源的鐵質往往較植物來源更具可用性。大豆蛋白分離物中的鐵質可能是無用的。果膠、維生素A和C,及胺基酸如半胱胺酸、組胺酸與賴胺酸增強鐵質吸收。高濃度的鈣與/或磷酸鹽降低幼雛體內鐵質的吸收作用。纖維素、草酸鹽及食物加工的溫度與加壓皆提高鐵質的生物利用度。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4 p.100 (14/08/21):
-鈣與磷-
飲食中充足的鈣會被高含磷量抵消。鈣:磷的飲食比例應在1:1至2:1的範圍。鈣的有效性受溶解度與顆粒尺寸影響。高草酸的食物形成不易溶解的草酸鈣,但植酸結合磷且降低其有效性。額外的草酸可自過量的維生素C產生。脂肪能形成不易溶解的鈣皂。
堅果與種子的含鈣量是多變的。一些含鈣量高的綠葉蔬菜和塊莖同時含高量草酸,從而降低鈣的可用性。
已有建議提出飼料中的最佳含鈣量介於0.3%到0.7%。許多野生種子提供0.1%至0.3%的鈣。業界公司持續提供超過0.7%的配方飼料。在羽色突變的玄鳳身上,發現高鈣配方飼料有可能促進腎臟疾病發展。

(點擊上圖放大)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4 p.97 (14/08/20):
-營養對羽毛形成色素的影響-
雀形目顯色所用的食用色素被認為是類胡蘿蔔素。鸚形目不利用類胡蘿蔔素產生羽毛色素。每一種類胡蘿蔔素提供特定的顏色。類胡蘿蔔素被細分為胡蘿蔔素與葉黃素。類胡蘿蔔素可直接被用於羽毛或被修改為其它結合至羽毛或皮膚之前的形式。每種類胡蘿蔔素似乎具備自身特有的吸收、輸送血漿及代謝模式。類胡蘿蔔素的種類在優先吸收與代謝方面有相當多類型上的差異。許多類胡蘿蔔素扮演強效抗氧化劑與刺激免疫系統的角色。
頭盔食蜜鳥(Lichenostomus melanops cassidix)的黃色色素在維持攝取市售花蜜混合大量維生素A時,被接近白色的色素取代。羽毛結構與對光的折射會影響羽毛成色。類胡蘿蔔素也與黑色素協同作用。和微量礦物質結合,由黑色素與紫質色素(porphyrin pigment)產生的深色(黑色、褐色、灰色與相關色彩)受胺基酸營養的影響。壓力能影響羽毛品質和成色。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4 p.97 (14/08/19):
維生素K在凝血因子中扮演重要角色,參與骨鈣素的合成,缺乏之下導致出血時間增加,而中毒反應造成腎小管變性(degeneration)。維生素K可自植物中的葉醌(K1)取得,甲萘醌(K2)出自細菌,奈酚醌(K3)則是綜合型。維生素K1以植物葉綠素脂溶性的部份存在。能量需求過程自腸道吸收維生素K1,而維生素K2與K3是被動地被吸收。雌激素刺激維生素K1的吸收。維生素K3在以重量為基準上具有天然維生素K1兩倍的效力。維生素K3是市售鳥食中最常見的形式。膽鹼能影響水溶性K3的活性,在三個月內破壞達80%。經γ射線照射以提升儲存壽命的食物也使維生素K失去活性,但熱處理能增加其生物可用度。
已有人認為寇氏鸚鵡(Opopsitta spp.)的一些品種死於腦出血是維生素K缺乏導致。若寇氏鸚鵡已發展出由白蟻腸道微生物產生維生素K2的依賴關係,牠們可能無法自植物來源有效處理足夠的維生素K1。一隻寇氏鸚鵡每日供應300µg的維生素K1似乎能減輕臨床症狀。


  • Clinical Avian Medicine-ch.4 p.97 (14/08/14):
維生素E由生育酚(tocopherols)與生育三烯酚(tocotrienols)以α、ß、δ及γ四種易構體形式組成。α-生育酚具有最高的維生素E活性,其次分別為ß、δ與γ。維生素E的飲食需求是不斷變化的,隨著飲食中含量高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氧化劑、維生素A、類胡蘿蔔素、微量礦物質而提升需求,在其它脂溶性抗氧化劑、含硫胺基酸與硒含量高的飲食中需求降低。維生素E是毒性最低的維生素之一,然而,高劑量會降低維生素A、D與K的吸收,進而減少肝臟和蛋黃所儲存的維生素A,減弱骨骼礦化及凝血能力。鵜鶘的研究顯示500-10500IU的維生素E/kg導致成長減少與凝血功能障礙。熱緊迫(34° C)之下的日本鵪鶉需要250mg/kg的維生素E與0.2 mg/kg的硒。許多研究員建議一克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要達到60mg的α-生育酚。不少配製食物的維生素E皆少於200mg/kg。維生素E的狀態可自單一血液樣本評估,但身體儲存的量值可能不會反應在α-生育酚的濃度上。高濃度的維生素E飲食提升血液中維生素E的含量。缺乏會影響神經肌肉、血管與生殖系統。


沒有留言: